浅谈扬州漆器的传承与发展

2015-05-30 16:50朱文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承人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扬州漆器也面临着诸多的竞争,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竞争者,面临竞争就需要在发扬自己特色的同时创新形式,通过对扬州漆器厂的探访,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扬州漆器传承和发展的动向,这对我们研究扬州漆器乃至其他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工艺品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关键词:扬州漆器;螺钿漆器;传承人

一、扬州漆器的概况

(一)扬州漆器的历史

扬州漆器在在漆器领域历史上一直享有盛誉,民清时期,漆器的发展到达了顶峰,扬州地区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漆器艺术的作坊,其中尤以梁福盛漆器为代表,其产品从家具、屏风到各类食器,文房用品皆有涉足。同时因为梁福盛的漆器做工精细,内涵丰富,达官贵人皆竞相追捧。这个时期扬州也涌现出了一批漆器大师,如卢映之家族(其孙卢葵生),但由于受清朝宫廷艺术的影响,漆器的装饰过于繁琐,与普通人民的生活渐渐远离,受众面被蚕食;民国之后漆器很快就在与工业制品的竞争中落于下峰并逐渐落没于市场,再后来的一段时间扬州漆器技艺几乎失传,出现了历史断层和人才断层;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国家和一群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以国营扬州漆器厂为班底,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民间搜访,扬州漆器的点螺技艺才得以再次获得新生。

(二)扬州漆器的特点

提到扬州漆器,必然会与北京雕漆技艺、福州脱胎、平遥推光技艺相比。扬州漆器中最有名也是最符合髹饰录中对于漆器描绘“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平磨螺钿和点螺技艺,平磨螺钿中的螺主要是指上等的河蚌壳,而点螺技艺当中的螺是指:珍珠贝,夜光螺,以及石决明(鲍鱼贝壳)等海洋珍贵贝类,点螺技艺与平磨螺钿的区别是采用的螺必须是经过特殊加工的软螺而平磨螺钿做法较之稍简单原材料上硬螺即可。螺钿漆器的钿字指的是贵金属,主要是用来勾画漆器纹样轮廓所使用的金线,银线或铜线等。螺钿漆器的出现和发展,与扬州当时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交叉纵横,河鲜多,最初的螺钿漆器就是平磨螺钿,采用河蚌的壳加工而成。

(三)扬州漆器厂介绍

扬州漆器厂建立于1955年,经过近6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同行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艺水平最高的漆器生产企业,现为国家二级企业和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二、扬州漆器的传承

对于扬州漆器的传承的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两个方面:一个是工艺上的传承,另一个就是传承人。

(一)工艺上的传承

扬州漆器的点螺技艺其实失传过一段时间,后来经过多方努力才得以复原,但与明清鼎盛时期的漆器工艺还是有所差距,客观上来说是一种损失,但在平磨螺钿,骨石镶嵌以及刻漆技艺方面。扬州漆器还保留了大部分的传统,尤其在最具扬州特色的平磨螺钿制作工艺上,这一工艺主要采用的以河蚌壳为主的硬螺片,首先将河蚌片打磨,使之达到均匀的厚度,第二步将打磨好的螺片粘贴到设计好的图稿上,同时点缀以金丝金片等,实现整个大致的轮廓,第三步将打磨好的螺片组合成装饰图案并镶贴到漆胚之上,第四步在漆胚上髹漆,第五步用砂纸打磨使原先被漆覆盖的螺片金丝等重新显现出来,第六步用专属的细毛笔对图案细部再进行优化,第七步进行推光。制作流程大致这七步,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今在制作平磨螺钿漆器的时候扬州人依然遵循着这一过程,仅在细微的地方有所发展。

(二)传承人介绍

传承人方面我着重介绍一位工艺美术师,贾海军,男,1980年12月出生,籍贯南通,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1999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扬州漆器厂四车间从事平磨螺钿工艺稿件创作设计工作,2005年调入研发中心从事漆器稿件设计创作工作,一直工作至今。是漆器工艺行业中的中生代代表人物,他漆艺的作品中饱含着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以及对现代装饰形式的思考。

(三)传承人的技艺特点

贾海军的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是国画专业,他第一次接触到扬州漆器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到当时的国营扬州漆器厂参观,就在参观时,漆器艺术的精致吸引了贾海军,留下来成了他当时的就业选择,在与他的访谈实录中可以了解到,如今他最感到庆幸的是当时在进入扬州漆器厂后没有立刻参与漆器图案的设计工作,而是先深入车间在点螺和平磨螺钿车间工作了四五年,在这一时期,他充分接触到了螺钿漆器的工艺,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由于点螺漆器的工艺非常复杂,所以设计装饰图案时需要充分了解工艺的构成。只有这样,设计的装饰图案才能够准确得能够被做出来,如今贾海军的作品中有相当数量的螺钿漆器。同时漆画制作也是贾海军个人的另一个作品主要涉及领域,漆画与他在学校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佛心禅语系列,这是贾海军的代表作之一,在材料上选择了韩国白鲍贝,墨西哥绿鲍贝和白螺贝,工艺上选择了点螺工艺,图案上观音大士。

三、扬州漆器的发展

(一)近况

扬州现代螺钿漆器技艺的传承已经走向专业化、人才化,漆器公司具有全套工艺的知识产权,车间技术工人和设计师的职能明确,专业化水平程度高,点螺工艺尤为如此,点螺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技术工人把握完成,个人并不具备掌握全套工艺,面临日本同行的竞争,点螺技艺已经被确认为国家保密级工艺。

在生产模式方面,扬州漆器的形式与平遥漆器有所不同,平遥漆器多以小作坊为主,而扬州漆器的制作方由于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由国资首先引入,所以在市场上占据主导作用。国营扬州漆器厂就是最著名的其中一家企业,其投资大,技术高带来了产品线广以及生产效率高,所以民间小作坊很难获得立足之地。但如今也出现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一些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大师(职能兼备设计师与制作人)独立开启个人工作室,打造以个人为主体的品牌,但由于在生产效率和质量把控上个人工作室远无法和专业工厂比拟,所以他们在漆器制作方面多与漆器厂合作。个人工作室模式就类似于现代服务类企业,轻资产重知识产权。

在产品方面,扬州漆器的产品从大型展示类工艺品,例如漆画墙和展示屏风,到寻常生活中所用的生活用品,例如梳妆盒,家具都有涉及,尤其是漆器家具发展尤为迅速,扬州漆器厂专门成立了家具生产车间,这足以说明了漆器家具的受欢迎程度。但从这些产品中,有些家具的设计脱离了实用的本质,在功能和形式的融合上出现了问题,比如一件漆器茶桌,采用了骨石镶嵌的工艺,但由于镶嵌的缘故,图案是凸起在桌面上的,导致桌面不平整,而桌子的基本需求是摆放物品的,所以在功能性这方面,漆器家具设计有所欠缺,需要被关注。

在工艺方面,扬州漆器的平磨螺钿技艺,在制作过程中,虽然螺片的打磨也需要机器,但因为螺片的质地和骨石差距还是比较大,主要是质地较脆,所以需要在打磨时注意分寸,因此这一过程依然需要有经验的工人把握分寸骨石镶嵌技艺。现如今在打磨骨石方面已经完全被机器所替代,人工制作主要存在于后期的镶嵌和上色部分,在这一部分依然需要许多技术工人手工操作。这么看来无论产业升级有多么快,但漆器这一门技艺依然需要人工参与,足以证明这是一门包涵非常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传统的手艺。

(二)创新

改革开放多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文化消费品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的,漆器也面临着市场的检验。跟随时代的潮流发展,日本漆器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以京都漆器为代表,并且在市场上广受赞誉和好评,面对日本漆器的竞争,扬州唯有创新才能在市场上赢得关注。题材方面不断扩容,寓意丰富,不再拘泥于传说故事和古代神话,更加入了一些生活和宗教题材的漆器作品。例如上文贾海军的佛心禅语系列,就是以观音为题材制作的漆器工艺品。

最重要的是对漆器存在形式演变的创新,增加了漆器对室内装饰的思考。在传承人贾海军的工作室里,看到了他对与漆器技艺运用于室内设计的感悟,不只是单纯的设计漆器家具,而是以装饰风格为基调定制适合这一装饰风格漆器家具,把漆器家具不再只是作为个体上来布置而是作为点缀整个室内环境的一个方面。如今像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室内设计风格,日本的简约淡雅室内设计风格都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而传统中式风格完全可以通过漆器元素的叠加再次获得市场的认可。

四、结语

扬州漆器在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形成了以螺钿漆器为主的漆器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挫折,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传统技艺继承人的努力,扬州漆器的特色技艺得以重现,并逐渐焕出发新的时代特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扬州漆器也面临着诸多的竞争,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竞争者,面临竞争就需要在发扬自己特色的同时创新形式,通过对扬州漆器厂的探访,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扬州漆器传承和发展的动向,这对我们研究扬州漆器乃至其他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工艺品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作者单位:

朱文韬,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传承人
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生存现状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
关于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