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权”为核心的幸福伦理

2015-05-30 16:50王志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砖雕幸福石雕

摘 要:腰山王氏庄园坐落于保定市顺平县,始建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是一处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北方四合院。腰山王氏庄园不仅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其保存较为完好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艺术也是研究我国北方雕刻艺术和民间生活美学的重要历史遗存。腰山王氏庄园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艺术做工精湛,图像母题多样,其中角柱石、门墩石、隔扇门、垂花门的雕刻最为丰富。王氏庄园雕刻在体现传统民间雕刻寓意“幸福”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权力”的核心价值观,这在图像上具体体现为对“禄”的生动表现。在形式特征方面,王氏庄园雕刻以写实为基础,外加装饰性的图案为衬托,体现出写实与装饰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木雕;石雕;砖雕;权力;幸福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乡土文化与艺术传承研创基地、保定市乡土艺术研创基地项目《河北省乡土艺术图像研究》成果。项目名称: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课题《顺平腰山王氏庄园雕刻研究》,项目编号:2014Q039。]

腰山王氏庄园距离北京160公里,距京畿古城保定市区25公里,是河北省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处传统民居四合院。1989年,由顺平县(当时称完县)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庄园自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其建筑价值不断彰显,现已是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重要历史遗存。1997年4月,河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该庄园进行了调查和测绘,并做了记录档案。该研究所的赵仓群先生通过《腰山王氏庄园》一文对该建筑群进行了基础性描述,随后保定市文物管理所的侯璐先生在《腰山王氏庄园的建筑格局、功能及特色》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庄园1号院和2号院的建筑格局和功能,并在与北京四合院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庄园的建筑特色。

现阶段关于王氏庄园的研究,主要围绕建筑的样式和格局展开,而附着于该建筑群的石雕和木雕仅被简单提及,并未作详细分析。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单就庄园的石雕和木雕的内容、寓意及其艺术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一、王氏庄园雕刻现状及内容

腰山王氏庄园现存石雕和砖雕数量要多于木雕,艺术价值相对较高。木雕由于材质原因,极易朽蚀,再加上庄园木雕采用贴雕技术,部分木雕已遗失。现存艺术价值较高的木雕主要位于1号院(现称仁和堂):

1. 一进院(外宅)倒座西边三间隔扇门的裙板和绦环板;

2. 一进院北墙正中垂花门的垂花柱和槛框的绦环板;

3. 二进院东西厢房隔扇门裙板与绦环板;

4. 三进院东西厢房隔扇门裙板与绦环板;

5. 2号院二进院垂花门的垂花柱。

现存艺术价值较高的石雕、砖雕主要分布于:

1号宅部分

1. 大门门墩,山墙下碱角柱石;

2. 一进院东跨院门墩;

3. 一进院北墙垂花门前门墩;

4. 二进院东厢房南山墙墀头戗檐;

5. 二进院西厢房北山墙墀头戗檐;

6. 二进院正房东西山墙墀头戗檐与角柱石;

7. 三进院垂花门前门墩;

8. 三进院正方东西山墙墀头戗檐;

2号宅部分(现称梦和堂)

1. 大门门墩;

2. 1进院东吉利门门墩;

3. 2进院垂花门两对门墩;

总体看来,2号宅的建筑装饰比较简单,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的木雕多以几何花纹为主,部分木雕已遗失。2号宅几处门墩也格外朴素,仅在锦铺的包袱角处施以石雕装饰。1号宅的建筑装饰比较精美,石雕和砖雕的纹饰远比现存木雕丰富,用意讲究。

王氏庄园1号宅大门东西各有角柱石雕刻一块,东面角柱石雕刻鹿两只,一雌一雄,雄鹿刻梅花。两鹿各回头顾盼,雌鹿衔如意与仙草,背景为梧桐。主体雕刻上方是条饰带,上面用移花接木法雕刻槐树与石榴,树左下角是一只吐信子的壁虎。西面角柱石雕刻丹顶鹤两只,一只衔如意与仙草,背景为椿树。主体雕刻上方饰带雕刻佛手。

1号宅大门一对狮型门墩,有狮无鼓,东面为狮子绣球,西面为太狮少狮。门墩锦铺饰以雕刻,东面正面雕有花翎、浮尘和菊花,侧面正中雕刻一鼎,中间凸显兽首,两侧各饰文房用具。西面门墩锦铺正面雕刻蝙蝠、芭蕉扇、桂圆和变形磬,侧面雕刻正中是博古图,两边分别为一对犀角和花翎。

1号宅一进院倒座房隔扇门的木雕尤为引人注目。西边三间倒座房存有三处裙板木雕,自东向西分别雕有花瓶配菊花、书和画卷,花瓶配牡丹与古琴,花瓶配梅花、棋和画卷。

1号宅一进院北墙垂花门槛框的两侧绦环板上有木雕如意与毛笔。垂花门前一对箱型有狮门墩,东面门墩狮子踩绣球,正面主题内容雕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传统中面目狰狞、体态夸张的魁星形象被表现为一童子,右手持笔,左手持银锭,单脚踩大鳌鱼(龙头鱼身),背景为竹。下面锦铺雕松鼠与葡萄。西侧面雕刻松树,树下雕刻三只猴,它们在传递着什么,取“辈辈封侯”之意;下面锦铺雕刻两只蝴蝶与佛手瓜。东侧面雕刻喜鹊与梅花,下面锦铺雕刻螃蟹与芦苇。西面门墩雕刻两只狮子,一大一小。门墩正面雕刻刘海单脚踩金蟾,与魁星相对应,背景为竹。下面锦铺雕松鼠与葡萄。西侧面雕玉兰与喜鹊,下面锦铺雕螃蟹与芦苇。东侧面雕刻两只猴与松树,其中一只在挂印,一只在戳蜂窝,旁边有两只蜜蜂;下面锦铺雕佛手。

1号宅一进院东跨院垂花门外有一对箱型有狮门墩,可惜两只狮子已残缺不全。北面门墩正面与侧面分别雕刻蝙蝠、佛手、桃树、鸡、牡丹、松树、竹等,南面门墩正面与侧面分别雕刻蝙蝠、中国结、喜鹊、牡丹、梅花、菊花和玉兰等。

1号宅二进院是现存石雕和砖雕最多的院落,可见这进院落对房主的重要性。院里东西厢房各在一侧墀头戗檐处置砖雕,东厢房砖雕在南,西厢房砖雕在北,两者在空间上成对角线关系。东厢房戗檐雕刻竹、喜鹊、壁虎、山石,竹叶向北飘动,表示吹南风,壁虎突出一团云气。西厢房戗檐雕刻玉兰、喜鹊、草、山石。这一进院最为精彩的雕刻当属正房戗檐与角柱石的装饰。正房东面角柱石雕刻四只狮子,一大三小,背景衬松树与两只松鼠。上面饰带雕刻三只羊与松树。东面戗檐雕刻一位临水钓鱼的老人,蹲地仰望的虎,一只鸡,两只喜鹊,菊花与桃树。西面角柱石主体部分雕刻有三只老虎,一只金钱豹,两只松鼠、青蛙、蟋蟀、蝈蝈、一棵白菜和松鼠。上面饰带部分中间雕刻松树,左边雕刻骑马猴,右边猴,一只坐看另一只戳蜂窝。西面戗檐雕刻一樵夫、金钱豹、两只喜鹊、牡丹和桂圆树。值得注意的是,二进院正房后檐墀头戗檐也有砖雕。后檐东面戗檐雕刻松树、喜鹊与山羊,西面雕刻松树、雄鹿衔如意仙草、鸡和山石。

1号宅三进院垂花门前有一对抱鼓型门墩,门墩上雕有兽吻头,但已残缺。东西两面抱鼓石雕刻纹样相同,正面雕装饰性花纹与中国结,两侧面分别雕菊花和龙头凤尾兽。三进院正房两边墀头戗檐各有砖雕一块。东面戗檐雕一人骑马回头望,天空雕有五只飞雁;西面戗檐雕牧童骑牛吹笛,左边天空雕有仙鹤两只。

2号宅存有三对抱鼓型门墩,一对箱型门墩,其中二进院垂花门两对门墩的锦铺上留有雕刻,进大门后东边的吉利门外箱型门墩的锦铺有雕刻图案。吉利门箱型门墩锦铺的雕刻以蝙蝠为主,北面门墩石锦铺分别雕刻蝙蝠衔桃。蝙蝠衔万字符、蝙蝠衔铜钱;南面门墩石锦铺分别雕刻蝙蝠衔荔枝、蝙蝠衔芭蕉扇、蝙蝠衔磬。二进院垂花门外两对门墩锦铺上正面分别雕刻琴、棋、书、画,内侧面雕刻蝙蝠衔铜钱和蝙蝠衔桃,外侧面雕刻梅花与牡丹。垂花门内侧门墩锦铺分别雕刻松竹、核桃、鱼、梅、桃、灵芝和荷花。垂花门垂柱以蝙蝠、牡丹花瓣和莲子构成。

二、幸福与权力——王氏庄园雕刻的象征意义及其结构

王氏庄园的雕刻属于以民居为基础的乡土艺术图像,这类图像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分析这类图像意义时,大部分的解释会将图像与民间俗称的“五福”——福、禄、寿、喜、财——相关联,寻找图像与这五种概念的对应关系。“五福”确实是一般乡土艺术图像的最终所指,尤其是那些装饰于大众日常生活空间中的图像,更是如此。然而,从逻辑上讲,“五福”并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框架,因为福和喜所指内容异常宽泛,而禄、寿、财则相对狭窄。也就是说,福和喜已经包含禄、寿、财,所以,实际存在的只有“三福”,而非“五福”。更多的解释将“五福”扩展为“吉祥”,并概括其含义为福禄喜庆,长寿平安,诸事顺利。无论是“五福”,还是“吉祥”,皆基于图像与传统习俗的对应结构,去寻找图像固定的意义,并不考虑图像的具体存在语境。但是,当乡土图像与王氏庄园这类具体的建筑空间相结合时,我们不得不充分考虑图像使用者的主观意图。一旦图像获得了具体语境,其意义就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于是,我们用一个更为灵活的词汇“幸福”代替“五福”和“吉祥”,来建构一个乡土图像运动变化的语义结构,这样既可以把图像置于特定语境中,又可以充分考虑图像使用者的主观因素。

“幸福”与主体的主观感受相关,其意义灵活多变。“加官进爵”和“渔樵耕读”的吉祥寓义看似相同,对于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官宦之家的文人雅士可能更加向往渔樵耕读的闲适,而富商门第则看重加官进爵。“幸福”不仅包含了“五福”和“吉祥”的寓意,而且优化了它们内部的逻辑结构,让我们有可能超越图像与文字之间简单的谐音和借喻的关系,去发现和阐释更为复杂的图像。那么,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将幸福设定为总体所指后,民居中的乡土艺术图像寓意之间的结构关系。

上表尝试解释一般民居建筑中乡土图像的寓意结构。这个结构从左边图像使用者有关幸福(福、喜和吉祥)的宏观愿望开始,逐渐细化到图像中的具体要素,这类要素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互相组合。一般大众理解的“幸福”,我们通过民居的建筑装饰可以细分为禄、寿、财、逸四要素,其中,前三个要素(“三福”)最为普遍,最后一个要素“逸”则是在其他三者之上的一种闲情逸致。不过,大多数存留至今,而且装饰精美的传统建筑,其拥有者多半非富即贵,因此,在这类住宅中,“逸”的图像也必不可少。

位于河北保定顺平县的王氏庄园,其规制上属于典型的北京民居四合院体系,但是建筑装饰的图像既包含了房屋主人对家族幸福生活的一般理解,又处处显示出王氏家族与一般居民的明显差异。王氏庄园现存大量从整体上直接寓意幸福的雕刻图像,这类图像大部分被分配在房屋的边缘位置,即那些相对主体图像较次要的位置。1号宅大门西面角柱石主体图像为椿树与丹顶鹤,上面的次要图像雕刻佛手象征“福”,东面主体图像梧桐与鹿,上面次要图像中隐藏壁虎,象征“必定有福”。大门入口处的狮形门墩,锦铺的装饰相对狮子石雕显得次要一些,于是蝙蝠、芭蕉扇、磬和桂圆,象征“福缘善庆”。二进院东西厢房位于院落两侧,戗檐砖雕则雕刻喜鹊、竹和玉兰,象征总体的“喜”和“吉祥”。

庄园雕刻的主体图像与象征福、吉祥的简单符号形成明显差异,它们在诉说着房屋主人理想中的具体幸福是指什么。如果我们将庄园现存图像的寓意看作一个由上表列出来的完整结构,其中一部分图像直接象征“福”和“吉祥”,另一部分图像象征“禄”“寿”“财”和“逸”,那么我们在总体考量这些图像与庄园主人的幸福观念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发现,庄园所有者并没有平均分配这些带有明显象征意义的图像,而是突出了“禄”的部分,并特别强调其中的“权力”意识。通过庄园雕刻的位置安排和象征意义,再加上庄园建筑本身的建造特征,我们可以尝试推论,对于庄园主人而言,王氏家族的幸福是以“禄”带来的“权力”为基础,其次涉及“寿”“财”和“逸”。

与2号宅相比,王氏庄园1号宅现存雕刻数量较多,并且保存完好,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庄园主人观念中的权力与幸福的关系。1号宅大门的角柱石和门墩,连接一进院与二进院垂花门的门墩,二进院正房的角柱石,三进院垂花门前的门墩,这些雕刻构成整个庄园建筑装饰的核心。只要是活动在1号宅建筑空间的行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观察到这些图像。所以,这些图像,尤其是主体图像,很可能是庄园主人精心挑选的结果。1号宅大门有狮子型门墩一对,根据日本学者岩本公夫的假说,此类门墩多为皇族门前使用。现在我们虽然无法验证岩本公夫的说法是否准确,但是,狮子型门墩与金柱大门的结合,足以证明王氏庄园的主人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曾拥有不同寻常的权力。按照流行的观点,该庄园王氏世祖王锡滚原为清初朝内重臣,解甲归田后受封于顺平(时为完县)南腰山村,建此庄园。无论这种说法是对是错,至少它能够解释庄园主人为什么在雕刻的选择上,如此大量地凸显权力的意味。1号宅大门东西山墙下碱有两块角柱石,石上主体图像寓意“鹤鹿同春”,表现了住宅主人期盼国泰民安之意。大门是一处住宅的脸面,通过大门的结构和装饰,外人便能了解主人的社会地位,同时,它们也是住宅所有者向外人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载体。一对“鹤鹿同春”的雕刻,正是说明此处住宅的主人心系国家,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而“治国平天下”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儒家主张的出世,也就是读书及第。所以,我们在1号宅1进院倒座房的裙板处,可以看到象征传统文人气质的“琴棋书画”。

通过一进院垂花门门墩雕刻的“魁星点斗”,我们也可以看到住宅主人对家族后代入朝为官的期盼。在一些主体图像的边缘部位,例如一进院门墩石的侧面和二进院正房角柱石主体图像上方,都雕有象征“封猴挂印”“辈辈封侯”和“马上封侯”的图像。就一进院垂花门门墩雕刻的寓意方面来讲,门墩的整体形式与雕刻图像的意义结合得非常完美,箱型有狮子门墩是高级文官的象征,正面雕刻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象征高中状元,入朝为官,而侧面的“辈辈封侯”“封侯挂印”则是对官场升迁的美好祝愿。如果从一个更为整体的视角观察,我们将发现1号宅的主人是在通过“文武兼备”的概念来选择门墩的类型与安放的位置。大门的狮子型门墩象征绝对的权力,一进院的箱型有狮子门墩和东跨院的箱型有狮子门墩象征高级文官的地位,三进院的抱鼓型有兽吻头门墩象征武官的身份。在三进院的门墩内侧,我们会发现雕刻有龙头凤尾的图案,它们与大门的狮子型门墩相呼应,提示出“权力”在王氏家族幸福观念中的重要地位。

1号宅的二进院是整个庄园石雕、砖雕分布最为密集的一个院落,其中正房的两块角柱石的尺度仅次于大门两边的那两块角柱石,但雕刻图像内容更加复杂。候璐研究员认为二进院正房是主人和夫人住房,而现在的导览词则把它说成是1号宅的客厅。无论该建筑的实际功能为何,它上面的雕刻装饰告诉进入这进院落的客人,这座正房对于1号宅主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块角柱石的主体图像为狮、虎、豹,其余动物和植物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结合整个庄园门墩的形制和图像特征,二进院正房角柱石上的狮、虎、豹已经不再仅仅用来辟邪和象征吉祥,而是进一步强调庄园主人的社会地位。在清代,二品、三品和四品武官胸前的“补子”分别为狮、豹、虎,而在一般的乡土艺术图像中,豹的图案往往又是爵禄、荣誉的象征,狮子更是官品、权贵的象征。我们可以推断,庄园主人特意在正房两侧装饰这样的狮、虎、豹图案,以便让它们与三进院垂花门前门墩的龙头凤尾图像相互呼应。这样一来,宅院大门的狮子型门墩,一进院箱型门墩上的狮子与正面雕刻的“魁星”,二进院的狮、虎、豹角柱石,三进院垂花门的龙头凤尾图案,这四处建筑装饰图案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权力结构。也就是说,庄园主人通过在建筑四处最显眼的位置装饰必要的图像,强调了权力对于自己及整个家族的重要性。

看似与权力相矛盾,但又能缓解权力中过多的世俗因素是一种向往闲情逸致的情绪。一直以来入世为官的文人都追求一种“内圣外王”的心态,即虽出世为官,但内心却保持一种圣人出世的心态。在王氏庄园的雕刻中,表现这一思想的图像被置于高处的墀头戗檐上,观察者如不走进抬头细观,很难看清雕刻的内容与寓意。在二进院正房两处戗檐砖雕上,分别雕刻渔樵耕读中的“樵”和“渔”,但与一般的图像仅仅雕刻人物和风景不同,这对砖雕分别安排了一虎一豹与樵夫、渔人相伴,这让原本田园式的图像又增添了几分权力的味道。相对而言,三进院的“小放牛”和“牧马”两块戗檐砖雕就更加纯粹,富有浓郁的田园诗意。

总而言之,从王氏庄园雕刻的寓意范围来讲,它们几乎涉及到了乡土艺术图像有关抽象幸福(福、喜)和具体幸福(禄、财、寿、逸)的方方面面。但是,从整体结构的角度来讲,庄园主人尤其看重图像中有关“禄”的象征意义,具体而言就是其中含有的权力因素。伴随权力而来的是“财”(如刘海戏金蟾与魁星点斗相并列,魁星一手持笔,一手持银锭,暗示着“禄”与“财”密切相关),与权力相补充的是“逸”,最后能够享有一切幸福的终归是人自身的“寿”。

三、王氏庄园雕刻的艺术特色

从整体艺术风格来看,王氏庄园的雕刻属于北方雕刻体系,与南方雕刻的繁复细腻相比,总体呈现出雄浑粗狂的特点,但是,具体到各类图像要素、主题和形式方面,庄园雕刻又具有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图像资源的使用方面,王氏庄园雕刻选材丰富多样,是我们研究传统乡土艺术的一座图像档案库。建筑装饰是与大众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乡土艺术形式,它涉及的图像资源大致可分为草木花卉、珍禽瑞兽、戏文人物、博古图案等几大类。王氏庄园的雕刻除了没有涉及民间戏曲故事的图像之外,包含了其他多个题材的主要图像资源。草木花卉类,梅、兰、竹、菊、牡丹、桃树、桂圆、葡萄、石榴等一应俱全;珍禽瑞兽类,狮、虎、豹、鹿、猴、马、牛、鹤、雁、雀、鸡、蝙蝠、壁虎、蟾蜍等栩栩如生;戏文人物类,渔人、樵夫、牧童、牧马人、刘海、魁星等形态各异;博古图案类,鼎、扇、犀角、琴、棋、书、画等种类繁多。在王氏庄园的图像资源中,动物图像最具特点,如狮、虎、豹这类猛兽在一般民居雕刻中并不多见,而蝙蝠这类喜闻乐见的图像,虽多次出现在庄园多处雕刻中,但每处图像都各具特点,其中2号宅几处门墩锦铺的蝙蝠图像就有两种不同的设计,垂花门的蝙蝠形象又与门墩上的不尽相同。

王氏庄园图像资源如此丰富,自然它们的寓意就会十分全面,但又如本文所论,特别突出图像寓意的“权力”。通常情况下,基于建筑空间的乡土艺术图像都会表现出房屋主人对未来家族幸福的期许,暗示幸福的图像主题往往体现福、禄、寿、喜、财五方面内容。具体到某一座建筑,它的装饰图像可能只注重上述题材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而王氏庄园的雕刻则面面俱到,处处显示庄园主人不同于一般民众的独特身份。在通过图像传达幸福观念的方式上,制作庄园雕刻的工匠使用谐音法、象征法、比拟法和综合概括法,以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将抽象概念与具体实物结合在一起。1号宅大门的一对角柱石“鹤鹿同春”是谐音法的典型体现;1号宅二进院正房角柱石上的狮、虎、豹,门墩锦铺上的博古图案使用了象征法;1号宅倒座房的琴棋书画和多处门墩锦铺的梅兰竹菊使用了比拟法;三进院门墩石上的龙头凤尾图案则使用了综合概括法。

王氏庄园雕刻在制作工艺,也就是艺术形式方面,以写实为基础,外加装饰性的图案为衬托,体现出写实与装饰相结合的艺术特点。无论是写实还是装饰性图像,庄园雕刻总体上采用深浮雕的手法,突出图像的立体效果,而在主题图像的细节部分,则采用浅浮雕,用阴线刻补充,以达到深浅结合、层次分明的效果。王氏庄园1号宅大门的角柱石和二进院正房的角柱石浮雕是整座庄园的浮雕精品,最能体现该庄园雕刻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典型特征。角柱石雕刻上的动物和植物以写实性的深浮雕手法雕出,鹤的羽毛文理,梅花鹿的花纹,虎、狮、豹的鬃毛都采用浅浮雕的手法,深浅结合的手法使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大门角柱石浮雕与二进院正房的角柱石浮雕相比,显得整体而简洁,而后者的狮、虎、豹图的饰纹和工艺更加复杂,图像更具圆雕的立体感。

王氏庄园的雕刻应出自同一个雕刻作坊,至少那些方形角柱石、戗檐砖雕和箱型门墩确实如此。在这类方形雕刻中,主体图像之外的地面与山石均采用波浪形折线纹的形式描绘,地面与山石填充图像下部及两侧。高度装饰性的衬托图案与写实性的主体图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王氏庄园雕刻写实与装饰巧妙结合的艺术特色。例如,在1号宅二进院正房角柱石的虎、豹雕刻中,波浪折线纹的山石构成一个近似封闭的空间,主体图像虎与豹则占据这一空间的中心位置,另外一只正在饮水的虎则被装饰性的波浪折线纹团团围住。从雕刻图像的形式方面考虑,工匠有意设定了主题图像的写实风格与衬托景物的装饰风格之间的对比,这种处理方式使主题图像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而作为陪衬的景物又因为独特的风格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二进院正房墀头戗檐的“渔樵砖雕”是唯一没有使用这种山石设计方案的图像,它们的山石由柔软的曲线构成。但在整体构图方式上,这两块雕刻却与其他方形雕刻一致,山石、地面填充画面下部及两侧,包围主体图像,以突出主题。

四、 结语

王氏庄园雕刻是我国至今依然保存完整,图案样式丰富,图像寓意多样,雕功精湛的清代乡土艺术遗存。庄园现存雕刻种类以石雕和砖雕为主,木雕为辅。在空间布局上,1号宅雕刻以写实为主,图案丰富多彩,雕功深浅结合,繁简相宜;2号宅现存雕刻多简洁概括,富有设计感。王氏庄园雕刻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图像寓意和庄园四合院的官式风范相一致。庄园的建筑设计处处突出主人的社会地位,建筑规制严格遵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并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同样,这样的等级制度与创新在庄园的雕刻里也有明显体现。狮子型门墩、抱鼓型门墩的使用,狮、虎、豹图案的选择,这些都体现出庄园主人的社会身份,而龙头凤尾图像的出现,更让庄园主人的真实身份变得扑朔迷离。庄园主人通过建筑规制,雕刻图案,不仅向外人宣告他与一般大众同样期盼世间的诸种幸福——禄、寿、财、逸,而且更看重家族拥有的“权力”和占据的社会高位。

参考文献:

[1] 赵仓群.腰山王氏庄园[J].文物春秋,1999,(03):77-81.

[2] 侯璐.腰山王氏庄园的建筑格局、功能及特色[J].文物春秋,2004,(03):46-56.

[3] 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志亮,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方向:艺术史方法论、西方现当代美学。

猜你喜欢
砖雕幸福石雕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为了“幸福”的母亲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