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彩画色彩语言的创新

2015-05-30 12:57张聪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色彩语言重彩画创新

张聪

摘要:人们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通过画面的色彩,可以恰当地渲染出意境与情调。我们通过眼睛看到色彩缤纷的万千世界,绘画通过色彩表达出人类的感情和意识。在中国画领域里,重彩画无疑是与色彩结合最为紧密的种类。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大潮流的影响下,重彩画色彩语言的发展与变化,都能从这一种类的作品里反映的淋漓尽致。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色彩观念、新的工具使用,新材料的探索、新技法的尝试等诸多原因下的发展。而推动重彩画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当代重彩画大师,他们的辛苦奋斗与创新精神也在不断的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学子的探索。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色彩语言来推动艺术更快、更好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才能不断地缔造"灵性空间"的主题。

关键词:重彩画;色彩语言;创新

一、重彩画之概念及起源

重彩画也可以称之为工笔重彩画,因为画面工整,色彩丰富而得名。若要问起重彩的概念,一定有许多人的理解为;画面颜色浓重,便是重彩。当然,还会理解成,画面上颜色涂得厚就是重彩。在我看来,只有画面上应用了矿物色(包括天然矿物色和人工矿物色)才能成为重彩画。重彩画不一定非得就是上很厚的颜料,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壁画和卷轴画,都是用很薄的颜色达到薄中见厚的效果。因此说,凡是使用矿物颜色的绘画都可以称为重彩。那么,又有哪些绘画属于重彩画的范畴呢?在中国传统绘画里,绢本的卷轴画包括工笔人物和工笔花鸟,还有青绿山水,有很多都属于重彩;当然还包括为数很多的绢本佛画;中国传统壁画是典型的重彩画,包括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等,留存数量巨大,分布广泛,艺术水平高。

“重彩画”这一称谓来自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水墨画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成熟之前,工笔重彩占据了很大的分量,是当时中国画的主要形式,有着辉煌灿烂的曾经。所以“重彩”一词有着很强的传统文化特征,象征着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传统重彩画和传统水墨画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画的艺术传统。就历史渊源来说,重彩早于水墨,并且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宋元之后,文人画日渐昌盛,水墨遂为主流,使得重彩受到压抑,但她仍然在逆境中生存,并获得一定的发展。

二、重彩画的色彩语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此时的画家并不满足于单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描绘,而是寻求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在色彩语言方面不断探究如何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艺术精神,这些追求突出表现在各自的特点和主观表现形式上。我认为色彩语言表现形式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以表现装饰趣味为形式的色彩语言;以表现个性化为形式的色彩语言;以符号化形和色表达目的的色彩语言。通过色彩传达画家的切身体会,让观看者透过画面看到画家的内心。

绘画创作中色彩语言的变化与色彩观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远古时期的“无色”观到魏晋的“随类赋彩”观,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水墨至上”的色彩观以至20世纪以后的现代多元色彩观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绘画的色彩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众多画家对中国画的色彩语言进行了拓展,使色彩语言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即便如此,色彩仍然是为美术作品服务的语言,对色彩语言的拓展,是通过对色彩语言的灵活运用来反映生活并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现代重彩画一般用色明快高雅、艳丽沉着,有统一的色调,从使用的色彩到对象的细节处理都带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赋有独特的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意趣。石色与水色相结合的使用技法,已达到了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别致效果。

三、当代重彩画的创新变革之处

(一)现代工具的多样化

20世纪的社会变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艺术作品的社会需求,同时也解除了艺术家们的思想枷锁。各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情和山水风景的地域都吸引着艺术家们的目光,刺激着他们的创作神经,激发着他们创作的欲望。重彩画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画家们在绘画材料上进行探究扩展,扩展方面最突出的是颜色的更加丰富和辅助材料品种的增多。除了传统矿石颜料、高温结晶颜料、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等也纷纷登上了现代重彩画创作的大雅之堂,使得色彩的表现大为丰富。

当然,新的工具材料的引进也使得画面的表现能力更好。喷枪和喷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制作肌理的工具,还有我们平时用的电熨斗,可以对揉过以及皴擦好的色块进行处理,另外丝瓜,牙刷,筛网,镊子等都被用作于创作中。

(二)代表人物及画派

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始于70年代初,延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这种在观念和技巧上都有别于传统的重彩画,被人们称之为“现代重彩画”。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大胆地把西方抽象、构成与装饰美感引入到绘画创作中来,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

现代重彩画风的首创者当推在中西绘画交流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林风眠先生,他的绘画既包容着西方的精神性而更多的是包容着东方的精神性。他最大限度地否定了传统文人画的程式与模式,而又最大限度地吸取精神内涵。将中国绘画的笔墨与色彩,透明颜料与不透明颜料,形的分割构成与抒情气氛熔铸在一起。林风眠在色彩、笔墨的表现形式上还广泛吸取民间美术的营养,以及飘逸、疾速、果断、轻盈、自然的笔墨,从汉唐壁画传统那种走出来而独具艺术个性。强调对大自然的心灵感受,把笔墨发展地更加有新意,重新处理光色,以视觉效果代替概念化,而赋予生命和情感。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不仅在中国画坛形成了强有的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轰动了西方世界,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彰显了她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三)个性是画的灵魂

当代的画家,不愿随波逐流,都想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画风,画出有个性的作品。我觉得,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点,与别人的不一样。不论你的画放在哪里,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是有个性的画。越是有个性的画,其感染力就越强。如果一幅画让人看了以后没印象,感觉似曾相识或是索然无趣,那就是失败,其原因就在于没个性。所以,我认为“个性”是画的灵魂。画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则是天才和勤奋的结果,是自身素质、观念、技巧与修养的综合体现。

(四)重彩画在当代潮流中的影响

回顾我们的美术长河,现代重彩画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于:首先,现代重彩画是对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现代重彩画重新展现了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民间美术的特有色彩表现力,并将她们独特的色彩魅力大放异彩。

其次,现代重彩画的创新,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材料技法与西方材料技法的相互结合。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在壁画及民间美术长期受到冷遇、特别是壁画颜料失传的情况下,对当时现有绘画颜料进行探索的。运用纸、水墨、毛笔及西方的水粉颜料、及现代的马克笔等现代材质、色彩进行创作的。现在的今天,又有了以中央美术学院蒋彩萍、胡伟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岩彩派。

所以说,中国现代重彩画派是在以研究和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为前提的,同时也是借鉴西方艺术为前提的,经过探索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视觉美感。

四、结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要我们学会包容,包容古今中外一切值得学习的精髓。中华名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积淀出来的精神财富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无论古典与当代、民族与国际、东方与西方,我们都应该广泛的接触与借鉴,知识多了,才不会少见多怪,才不会盲目否定与照搬照抄。工笔重彩画从历史与客观角度看待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充分认识到东方与西方造型观念之间早就存在的契合和相互影,实现了与西方绘画、审美的合壁与发展。工笔重彩画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宽容的大胆借鉴西方的文化艺术,立足当代,所以会厚积薄发,并震惊世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新一代学子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继承与发扬将使得我们的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色彩语言重彩画创新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中国工笔重彩画探源与思考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少儿重彩画
我的重彩画教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