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思维”守好对外传播主阵地

2015-05-30 10:48李京荣
对外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受众

李京荣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互联网对外传播和报道在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并利用好这一态势,对外传播就必须与时俱进,增强“互联网思维”,创新传播理念,提升报道能力。

一、抓住重要机遇 做好主题报道

当前中国最大的时代主题包括“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国际上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思想理论、社会制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传播“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的一个契机,做好相关报道将有利于扩大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互联网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这一鲜明的时代主题,在对外传播中,及时关注国内各地和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深入挖掘鲜活事例,本着客观报道和平衡报道的原则,讲述“真实的故事”;同时加强新媒体报道力度,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战略。

例如,中国网英文站及时推出了“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系列专题报道,深层次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举措和进展,以及它给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全面追踪共商、共建、共享的新进展、新成果、新举措。同时,中国网还进行了人物专访,发布政界、学界、业界等权威人士的评论文章,谈愿景、话共赢。例如,《安南演讲集》《安南回忆录》中文版首发仪式2015年4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科菲?安南进行了专访。安南在专访中说:“我认为对外传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大。世界需要了解中国,而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中国网及时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报道,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及世界各国之间互通有无、了解彼此文化、共同努力改变世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我们还抓住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机遇,如: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等纪念活动,在与世界的交往和互动中更好地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更好地赢取心灵认同,更好地推进中国整体战略的发展。

二、针对受众关切 创新传播形式

在对外传播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受众在文化、历史、社会制度、传统、风俗、心理上的差异及他们各自的话语体系和语言表达习惯,尽可能选择他们关心和感兴趣的事件和话题,推出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的新媒体外宣精品,增强国外受众对我们的传播和报道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还要不断创新传播形式,使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扩大互联网媒体对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中国网英文站推出的视频动漫版块,用一种全新的动漫技术与新闻信息进行捆绑、使信息传递更加鲜活生动。该栏目及时转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等视频短片,以及“跟着大大走”之博鳌篇、万隆篇、巴基斯坦系列篇。这一系列报道以独特、新颖的视角,采用电影大片般的画面和音乐,配合深沉标准的英文画外音,营造出史诗般的代入感,其中巴基斯坦篇还采用了口碑颇好的“快闪视频”形式。这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新语态、新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树立中国领导人的良好形象、向国际社会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的发展新貌,带来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效应,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网民的好评和追捧。

三、做好深度报道 提升传播效果

富有思想深度的报道主题、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吸引和打动更多的受众。国际知名报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以及国内有影响力的报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深度报道的篇幅都在逐年增加。在传统媒体将深度报道作为求生之路的今天,互联网媒体也在深度报道方面进行着探索和研究,因为全面、详实的深度报道符合现代网民们快节奏生活之余获取深层次信息的需求和渴望。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的深度报道有两个主要特点。

内容更丰富。首先,互联网没有版面限制,空间巨大,并且能融合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报道形式于一体。作为中国政府部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知名品牌,“感知中国”主题活动多年来为国外公众在本国直接感受中国、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网开设了“感知中国”报道专题,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了中国政府在印度尼西亚、刚果、尼日利亚等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报道,使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中国魅力有了真切的感知和体验。此外,中国网英文站的“两会”、APEC会议等专题报道更是生动、详实、形式多样。其次,互联网媒体是更开放、更包容的平台,思想更多元。多元的传播平台带来多元化的观点,进而吸引更多的受众。以中国网英文站评论栏目为例,目前共有近100多位中外特约评论员,其中既包括各个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授等,也包括普通的记者、编辑、教师等,评论内容涵盖政治、经济、軍事、外交、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许多问题涉及普通网民最为关心的话题,话语姿态更“接地气”,体现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传播更精准。互联网媒体做深度报道时,可以实时跟踪用户浏览习惯,整个报道的发布过程更科学化。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可以监测到网民的大部分浏览习惯,如浏览高峰期、浏览单个页面的时间,甚至何种配图、配视频的报道更容易被点赞和转发。而在传播和报道的效果反馈方面,互联网媒体更是全面而迅速,能更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国网所有的内容页面目前都有评论跟帖版块和编辑邮箱,读者和网民随时将意见反馈给编辑,编辑能更及时、更准确地答复读者和网民,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加强舆论引导 营造良好氛围

互联网在给中国对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互联网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作体制带来强劲的挑战。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上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发布者和访问者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了访问者的个性化,这就对网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媒体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方面,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速度快、多媒体、可移动和互动性。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重大事件的报道,及时发声,迅速占领舆论阵地,准确地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作为互联网媒体的编辑记者,其各自所在的媒体就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利用各种方式和资源,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在网站的整体策划和报道中,在每个频道、每篇稿件、每张图片、每个细节的处理等方面,都应当深思熟虑、认真推敲,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起推进互联网空间法制化进程中的责任。

五、增强技术创新 加大专业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曾指出,现在对外传播的媒体,特别是能够体现时代特点的互联网、固网、移动终端、为移动客户服务的新技术媒体,更有责任通过自己的技术和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传统的报纸杂志提供给读者的仅仅是文字和图片,且都是定时发送,无法即时播发,单向沟通模式互动性差,难以吸引读者参与。而互联网媒体与读者的互动直截了当,且不说新闻报道本身,针对每个事件的网友评论、微博、微信等,也能够吸引相当多的受众。

中国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脸谱和推特账号的推出,引起海外主流媒体关注。每日新闻稿件和专题报道被多家西方主流媒体转发和引用。用社交媒体向100多万海外“粉丝”推送新闻,围绕“两会”“中国梦”等热点话题通过问答、图表、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报道,获得了受众的关注与好评。此外,访问者选择和使用网上信息的情况及他们对中国互联网媒体报道的满意程度等,对我们对外传播的效果及发展趋势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越来越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互联网对外传播者和报道者,要有创新意识,顺应时代潮流,在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有效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