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网络文学》

2015-05-30 10:48贺麦晓
对外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榕树下门户网站网络文学

作者贺麦晓(米歇尔·霍克斯,Michel Hockx),曾获荷兰莱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现当代诗歌、新诗诗学和文学社会学。

该书主要观点有四:一是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坛,同时也对管理提出了难题。作者在收集整理素材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提到了中国首个成功的文学网站“榕树下”,讨论了由原创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开创的成功商业模式,分析了网络作者代表人物陈村、闻华舰、韩寒等人的写作风格及产生的影响,得出了网络创作既丰富了中国文坛也给国家监管提出了难题的结论。

二是网络文学的发展与政府的审查是一个相互作用和调适的过程。作者虽然承认,政治意识形态和政府对网络的管控是研究中国网络文学无法回避的问题,但他同时也认为,与社交媒体相比,文学网站因为作品数量巨大而使监管审查工作变得更为宽松。因此,作者认为不应将审查制度视为应该剔除的元素,而应将其视为中国文学界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网络的发展促使监管部门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的创作和表达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着中国政府管控出版体制的规定,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尤其是被官方意识形态认定为健康文学的道德底线。

三、新技术和网络媒体助推网络文学更方便地传播。作者认为,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软件等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个人生活和创作活动,使普通网民掌握了尽可能充分表达个人想法和观点的有效工具。文学网站“榕树下”,激发了普通创作者的无限潜力;原创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黑蓝文学网”实现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原创网络文学呈井喷状态;微信、博客等网络社交媒体也成为更加直接的表达形式;网络诗歌论坛将地域范围扩大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其它华语地区,使网络诗歌创作跨越詩人与读者、大陆与海外等诸多界限。

四、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作者认为,虽然中国政府对出版业的管制仍然十分严格,但在网络上却显示出日益宽松的姿态,因此也避免对政府的网络管制进行非白即黑的二元归类。中国共产党仍然守住了最基本、核心的意识形态底线,但这一底线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作者称,无论是对淫秽内容的管控、对出版书号的管理,还是在对出版项目的被禁止上,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出版空间和交流方式的日益增多,还是会有很多方式能够继续下去。

猜你喜欢
榕树下门户网站网络文学
梦幻古榕树
侗乡端午粽飘香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我爱家乡的榕树
网络文学的诞生
YouTube
谈政府门户网站的全方位
榕树下的时事宣讲读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