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研训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5-30 06:24宋梅井宝莹
中国市场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

宋梅 井宝莹

[摘 要]论文阐述了科研训练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在科研训练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学生认识不够、参加科研的主动性不强、科研训练实验室建设不足等主要问题,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科研训练的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如何通过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大学生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14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1]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2]通过科研训练,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科研训练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将来进入职场所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产生的。科研训练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目前大学生科研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主要问题

通过对本校学生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科研训练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大学生对科研训练的认识不够。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仅12.5%的大学生明确知道科研训练的意义和作用,62%的大学生认为科研训练就是与其他理论课程类似的一门课程,他们认为只有到了硕士、博士阶段才需要参加科研,培养科研能力。

二是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主动性不强。由于学生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忽视项目的实践意义,十分被动地参与创新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大学生只有通过科研训练实践,认识才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在实践中产生创造性认识。但是调查显示,仅仅有6.2%的学生真正主动地参加科研训练,有25%的学生参加过科研训练,但是仅仅是跟风或者被动参加。科研训练没有形成一种必要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学生自主参加学习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计划的要求。

三是课堂教学所学知识不能充分运用于科研训练中。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听进去的东西纯粹是知识的堆积,很少有学生主动把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实践运用。

四是科研训练实验室建设不足。创新能力是从大量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尚不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实验室。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希望拥有便于自己开展研究的实验室。

1.2 原因分析

以上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科研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究其原因,自然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很少考虑科研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教育学者布鲁姆曾经批评传统的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了教育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8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4]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仍以课程教学为主,对于实验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把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讲给学生们,缺乏互动环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当前高校教育的窘状——台上神采飞扬,台下死气沉沉。

三是教师不能够充分指导学生。现在的大学老师不仅从事课程教学工作,还搞科研工作,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即使召集学生开会,也是简单的让学生去查阅文献,收集数据,并没有指导学生怎样有效地参加科研,没有培养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由于本科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老师没有进行及时的督促,也导致了科研训练不能够很好的开展。

四是科研训练的实验室建设滞后。许多高校只能给硕士生、博士生提供必需的科研场所(机房,实验室),本科生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这无疑阻碍了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开展,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科研训练。同时要想做出质量高的成果,必然离不开先进的设备、足够的信息资源,否则科研训练就无法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提高。调查表明,认为科研训练经费不足的有30%,认为实验室还需加强的有26%。

2 加强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生科研训练实施的三个关键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大学生科研训练收到预期效果,起到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1 学校方面

学校是提供给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平台,平台搭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5]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科研兴趣,参加科研项目就是应付。另外,学校应多增开实验室,为本科生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场所。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科研,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才能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上提高。

2.2 教师方面

《师说》一文中曾这样界定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科研与创新方法,如如何选题,如何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提炼论点,如何论证阐述等。[6]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创建讨论小组,使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老师从旁指导,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见解,但是只有通过集体讨论才能明白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从而激发更广阔的思维,产生更多的灵感。在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师生之间不仅是教授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更应该是长辈和晚辈或朋友之间研究讨论的关系[7][8]。

2.3 学生方面

学生是科研训练成功与否的内因,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属于科研训练的辅助因素,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学生本人。[9]在如今的社会就业形势下,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参加科研训练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并形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践案例

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是目前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比较成功的典范。Dian团队是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旨在通过真实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综合素质。该团队目前发展已有508人的规模,累计1700万元经费。在Dian团队模式中,导师的指导是开放式的,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给予必要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思维创造能力方面的锻炼。从Dian团队毕业的学生因为自身过硬的技术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多数都进入了国内知名企业,也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

笔者认为Dian团队的学生之所以如此受企业欢迎,是与他们参加科研训练密不可分的。科研训练不仅使他们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在项目科研训练中培养出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以后工作所必需的素质。笔者认为Dian团队模式是当前高校创新改革教育的成功尝试。

4 结 论

目前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最迫切的任务,开设大学生科研训练课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激发其创新的热情,使一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所培养的团队合作意识、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都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创新是推动国家、民族向前发展重要力量[EB/OL].[2014-08-18].http://news.21cn.com/domestic/difang/a-0818/19/28048540.shtml.

[2]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1.

[3]陆秋林.论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5-9.

[4]张静芳.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当代建构[J].前沿,2008(3):45-46.

[5]李耀富.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3(18):22-23.

[6]樊世清,于泽,朱学义,等.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煤炭经济研究,2007(1):75-76.

[7]林孟兰.从毕业设计谈创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思考与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3): 114-115.

[8]赵芷涵.数字时代传统阅读的现代使命[D].合肥:安徽大学,2010.

[9]冲蕾.浅谈当代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7-58.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