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中的高校教师教育

2015-05-30 06:24杨加
中国市场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酵教师教育师范教育

杨加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的逐年发展,高校教师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大众日益关注的问题。从以前的师范教育,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对师范教育的补充和完善。从早期的培养教师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师范教育,到现在以教师教育创新为己任的教师教育,这一对教育体系中重要角色教师的变革,可谓影响巨大且深远。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教师教育,需要有国家的支持、体制的改革等多种特定条件的促进作用下,才能走得更长远。

[关键词]发酵;教师教育;师范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133

发酵一词给人们的第一联想就是面点、酒类等食品的制作过程。英语中发酵源自拉丁语,本意是“翻腾”。现代发酵的定义应该是:通过对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进行大规模的生长培养,使之发生化学变化和生理变化,从而产生和积累大量人们发酵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过程。也就是说食品在特定的条件和温度下,能够制作成美味可口的美食,反之,则会浪费时间和材料产生一堆垃圾。在我看来,高校学校的教师教育也有类似的效果,给予适合的条件和支持,会让以教师为本位的全球化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体系更加合理和完善;而自身错误的教学理念和外在力量的不合理干预会最终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受挫,教师教育这块蛋糕变成毒药。

1 教育产业化和教师本身需求推动教师教育的悄然发展

20世纪90年代晚期,我国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规模扩大,学生激增,因教师严重缺失,学校大量聘任老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在2001年的秋天,从高校直接毕业后就成了一所高职院校的老师。笔者的本科院校是一所艺术类专科院校,不是专业的师范院校,很懵懂的就走上了讲台,对作为教师讲课的技巧和所需要的素质一窍不通,认为自己仅仅是一个缺乏训练的教学准备者。笔者在大学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工作基本无关,只能凭着义务、责任和热情背好每一堂课。在渐渐熟悉的教学工作中,笔者遇到了很多问题,而且找不到人帮助,因为他们很多也是与自己的情况相同,很多老教师又很忙。笔者发现如果想了解每个学生的话,教学上的困难是非常大的。比如笔者带的动漫班,有的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学过美术,更多的都是没有学过的,因为很多其他的原因选择了这个专业。这些学生本身进校之前的专业文化并不高,已经形成了自己“不是好学生”的观念,入学后,高校本身是自由宽松的氛围,喜欢玩的学生越发带动其他学生不想学习。笔者很想知道该怎样激发他们对于规定的专业课程的兴趣。后来找到了一些软硬兼施的方法,除了在课堂上更具有亲和力,更关心他们的生活外,课堂外硬性布置一些作业,组织学生去看画展之类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感情,尽量让学生对笔者产生好感,从而对笔者所教的这门课产生兴趣。所以从自己本身的教学经验来说,教学基本靠自己摸索,以及从其他老师听课、从以前上课的老师那里学来的一些有限的教学策略。但还是不知道如何帮助差学生变成好的,如何诊断那些有困难学生的需求,如何有效的满足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比如本身不想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更有甚者,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所有的经验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学校的体制也无法让自己去企业边实践边上课,对学生也心中有愧——毕竟自己的实践水平并不扎实,使笔者感到困惑,苦闷甚至是愤怒——没有人把这些知识整合到必备的教师培训中。

让笔者觉得庆幸的是,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师教育的需要也日益提上日程,这些从学校开展的日益繁多的教师培训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学校尝试了各种高校教师的培训,但在笔者看来意义不大。比如,我所在的院系曾与企业签订合同,让企业老师带着学校老师培训了一个暑假的课程。由于所在专业方向和教学软件比较多,这名企业老师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导致了大多数教学老师都不感兴趣,而且这种时间较长的培训特别少,满足不了大部分老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需求。说到底,还是国家和学校对于教师教育培训的重视度不够。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然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渊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懂得面对全体学生,研究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情况,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因而他们的教育也必然是素质教育。反之,低水平的教师队伍,必然不了解教育的真谛,不会自觉的学习与进修,不会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工作,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2 高校教师教育的丝绸之路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键是改变教师教育的培养队伍,强化教师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所以我认为教师教育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树立教师信仰

学生成绩多受教师这个教学主体的影响。美国人Hanushelc 和Kam研究发现:教师的差异将导致学生测验成绩总变量的至少7%。在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重建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师教育,首先应该为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如今学校出事案例屡见不鲜,比如某大学校长染指学生等。这虽然也是一个社会风气败坏的缩影,但也折射了目前教师群体的信仰危机。很多进入大学任课的年轻老师本身进学校的目的并不是崇高的以教好学生为己任,刚开始只是贪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他们的年龄有可能比学生还要小,所以对于职业的认识也是非常懵懂,需要给他们建立信仰。这个信仰就是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以教好学生技能为己任。而具体实施可以体现在改革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上面。我们现今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通常指包括公共心理学、教育学、分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等科目,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存在诸多问题:①在课程安排上,教育类课程没有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课程门类单一,教育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少,课时少,课时比例严重失调;② 在教材方面,基本理论框架无重大突破,教材的教学功能不足;③ 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④反映时代特色不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总结不够,对当代国际可供简洁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研究总结不够;⑤对内容体系与相关学科的交叉重复渗透缺乏整体研究与协调,致使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受到影响。

为了使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改革适应21世纪师范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类专家课题组认为应该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全面改善,新的课程体系应包括4个方面内容。

(1)教育基础类课程。将原来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改称教育基础、教育学的心理学、教师理论和教学技术3门课程。

(2)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包括教师口语训练、书写规范与技能训练、学科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

(3)教育类讲座(选修)课程。包括班级管理,学生评价、心理辅导等若干课程。

(4)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调查以及来自教育第一线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班主任的报告等。这一课程设计注重了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教师教育更大程度在于提高教师职业精神,为祖国培养更加敬业专业的教师。

2.2 积极动手实践的教师新使命

其实很多老师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职业现状,这个从我和同事聊天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没有实际运用的职业技能,也就是专业技术,大部分教师都停留在熟练的理论模式,就算是没有做成过作品的新课,只要拿多几本参考书,一样可以讲课讲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所以很多学生说学校没学到东西,到社会才能学到东西,在学校交了几年的钱以后,又到外面的培训机构花高昂的费用学习,这对学生和老师包括整个教育体系都是一个尴尬局面。老师们也没办法,想到公司去实践,一个是学校体制不允许,如果教师去企业进修,学生上课还要找外聘老师替代,上课质量无法保证。二是老师如果也想上培训机构,一样要拿高额的费用出来学习,这种费用学校也没有报销的体制,大部分老师都没有这个动力。所以我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的趋势就是要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而学校体制必须跟着老师的需要进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实施,老师把一年的课在上半年上完,下半年就可以自己找单位实习了,这样又不耽误上课也可以学到东西。但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实施,毕竟老师去实习的同时还要找外聘老师替代,而工资低了外聘老师也很难找。我认为学校应该硬性规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老师能够到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了解到社会上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和信息,能够回学校后带学生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作品,学校可以采用课时集中制或者对学习能力优秀者进行学费报销等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的热情,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能力。

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知识收集者、熟练的教练这些角色的集合体,以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信息和技能,从而让差异更大的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的期望,根本上改变了教学和教师教育的性质,培养了积极实践的教师。

2.3 改革高校教师类课程教学方法

我国教育类课程的教育方法比较传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得过于死板,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说教为主,学生在进入教育实习前,基本没有进入教育教学情境,这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情景中很难自觉地用理论来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鉴于此,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见习、教材与基础教育改革以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举办读书报告会,进行课堂模拟教学和教学评价;结合教育教学角度对教学实录中所体现出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进行分析评判,并编写规范教案,促使学生尽快将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外请优秀大学校长、教师和班主任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转变教育类课程教师的角色,要求教师进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大学生和大学教学的过程和内容,并调查大学教学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科研,这使教师能极为紧密的联系中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大学教师沟通基础教育甚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加深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的感性认识。现在湖南教育厅大力推行的大学生空间教育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展示教师的教学实力和个人风采,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课程作业上交和考试等,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新型教学技术的推广。

2.4 完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教师教育是对师范教育的补充和完善。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概念替换或文字游戏,而是标志着教师培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含义,在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教师教育”较于“师范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适应于当今世界的科技知识的更新加速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体现与时俱进。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向高等教师教育转轨的制度、模式、方法、标准、课程设置、权利责任,关系到我国高等教师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项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

3 结 论

我们国家从早期学术为主的教育体系,到现在融合传统与现代因素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变革,中间经过了摸索和尝试的复杂过程。高校教师教育在特定的温度下,如国家扶持相应的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社会企业的参与认可这些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树立了高校教师本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学生的使命感这些内在的信仰理念,高校教师教育这块蛋糕才能正常蓬松的发展壮大,入口才能香甜松软。否则教师本身素质也就是自身材料不够好,教学理念和价值观的错位,遇到再适合的发酵温度——市场、国家扶持甚至民众的支持,也不能扩大成熟成一个符合当代教育标准和社会制度体系的产物。所以当代高校教师教育在提高自身素质、外部环境给予适当温度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让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走得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Linda.Darling-Hammond.有力的教师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永新.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发酵教师教育师范教育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