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开设的“多元性”探微

2015-05-30 06:23姜乐虹谢统义
大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多元性

姜乐虹 谢统义

[摘 要]高师声乐教学是一种极具艺术性与抽象性的技能授课。它既需要声乐理论知识的引导,又需要将知识融入技能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声乐教学目标。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高等声乐教育歌唱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高师声乐集体课给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声乐课中总有一些系统的已成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巧,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以集体课的形式向多人传授,既节省时间又能大范围普及。声乐集体课的形式会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觉,学生可平衡的掌握知识。集体课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声乐知识。集体课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不必存在心理负担,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等声乐教学 声乐集体课 音乐导赏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80-02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声乐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声乐教学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的声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而高师声乐教学在声乐艺术发展道路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高等师范声乐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声乐教学人才,因此,声乐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师声乐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声乐集体课也随之展现出其有利的一面。集体课不仅能够丰富歌唱形式,还能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声乐教育实习或执教中发挥自我优势。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开设的必要性

(一)招生规模的扩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艺术这条道路。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单凭学生成绩考不上理想的院校,故而寻找一种“捷径”,通过学习艺术,为之加分,以求进入满意的学府。二是有些具有艺术天分的人想继续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故选择更高学府深造。除此两种原因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音乐的学生越来越多,致使高等音乐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不得不发生相应的转变。因此,就声乐教学而言,集体课的形式顺势而生。

(二)集体课的好处

歌唱需要技巧。声乐集体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将一些训练方法循环进行。如歌唱的呼吸技巧,在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时,教师在教授完技巧后可鼓励学生互相检查,一是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二是可以将学生们训练过程中的错误互相揭示。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授学生在歌唱时如何打开喉咙时,如何保持歌唱状态时,都可在集体课中传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无声训练,在歌唱状态的基础上进行无声歌唱与讲话。

所谓无声训练是指用意念在额头处张“嘴”歌唱。几次集体课之后,学生会熟悉这种无声歌唱状态,以致想放声歌唱。有些原本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呼吸和发声的训练后,会发觉自己的声音与以往不同,更能激发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的设置条件与方式

(一)教学设施

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如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导赏,定期为学生播放国内外优秀声乐作品,通过欣赏作品,提升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就能很好的理解与把握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在意境。在声乐作品导赏的过程中可将国内外较前沿的声乐理论与较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

通过多媒体设施还可将学生演唱的歌曲做详细的记录,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录像,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质量

集体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既可以进行统一的发声训练又可以进行逐一辅导。通常在集体课中,发声练习结束后要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之前需要教师导入新课。在这一部分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进行。导入新课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之前的发声练习中转移到歌曲中,为学习歌曲做好心理与情绪上的准备。教师可将歌曲的内容与创作背景向学生做详细介绍,并将歌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使学生尽快进入歌曲,理解与把握歌曲。

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的范唱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可基本了解歌曲的内容和基调。学生通过耳朵对歌曲进行捕捉,在教师的范唱中感知歌曲。在范唱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简短的发表对歌曲的初步感受与认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演唱歌曲,咬字发音,关注发声位置是否统一,这些都是要注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学生掌握歌曲为止。

可见,高师声乐集体课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声乐教师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需首先培养高水平的声乐师资队伍,依靠优秀的教师资源,加快声乐教育的发展。

(三)学生质量

声乐集体课中,除教师质量与教学设施外,影响教学水平的还有学生质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学生发声方法的科学与否都会影响到声乐水平的高低。声乐是一门复杂的抽象的艺术,除需要学习者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外,还需要有理解作品,感悟生活的能力。歌唱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情感。因此,在声乐集体课中需不断提升学生质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发声练习及情感感悟力。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断积累演唱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教师互动,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转化为实践。

(四)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的科学布局

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影响,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应做合理科学的布局。在进行基础的声乐理论知识普及时可选择集体课,如前所述,在进行基本发声练习或音乐导赏课时也可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在基础训练之后,可根据学生的水平或特征将学生进行分组,进入小组课的模式中。两两分组或多人分组,学生可互相学习,互相监督。

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水平会参差不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开设单人课。单人课着重对水平高的学生和水平低的学生开设。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来讲,单人课可更好的提升其声乐水平;对声乐水平低的学生来讲,单人课可查缺补漏,尽快的将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在声乐教学中各有优缺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三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会有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三种上课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三者的优点。

三、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前瞻

(一)音乐招生规模的递减

如上所述,音乐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有多种多样的原因。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开始出现递减的状况。音乐生数量的减少使得音乐教学模式需做较大的调整。高师声乐集体课有着明显的优势。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普及,科学的发声方法介绍,歌唱过程中喉头与呼吸的互相配合等问题都需要在集体课中向学生讲解。声乐集体课在节省时间与节约教师资源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存在。因此,在笔者看来,不论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如何变化,声乐集体课都会存在。

(二)学生数量和质量决定声乐课上课方式的走向

如上所述,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在做合理科学的布局时,其依据就在于学生的数量与质量。学生数量多时所采用的多为集体课,学生数量少时则会相应选择小组课或单人课。学生的水平高则会选择小组课或是单人课,集体课多用于基础知识的普及与零基础的学生授课。声乐课上课方式既取决于学生的数量,又与学生的声乐水平息息相关。

四、结语

长久以来,高等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歌唱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高师声乐集体课顺势而生,它的出现给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声乐课中总有一些系统的已成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巧,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以集体课的形式向多人传授,既节省时间又能大范围普及。声乐集体课的形式会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觉,学生可平衡的掌握知识。从教师的角度看,集体课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声乐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集体课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不必存在心理负担,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兵.论高师声乐小组课的优势整合与劣势化解[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3):82-84.

[2] 康国晶.对提高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84-187.

[3] 李京钰.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探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1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师声乐集体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2014JGB266)。

[作者简介]姜乐虹(1979-),女,山东龙口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师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多元性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贝多芬作品风格形成及分析
旅游文化衍生及创意设计的催化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多元化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