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策略研究

2015-05-30 08:40陈贵敏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陈贵敏

摘  要:新课标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首先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努力和教师适当的指点、讲解,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获得了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

我带过很多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发现低年级学生有这样的特点: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有时会发生一些与课堂教学毫不相干的事情,例如: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等。上课不能专注的听老师讲课,难于长时间集中在某一知识点上,等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教师必须注重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适应课堂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组织教学,课堂中,教师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法,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思维,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以表扬为主,营造轻松、活泼而又使学生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启迪学生智慧,激发表现欲望,发展潜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创造思维最佳途径。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形式,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达到最优最佳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展示激情、个性和智慧的舞台。

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当中,我在授课环节的设计上,较为注重设计一些新颖有意思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并且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我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运用以下的方法来将课堂搞的生动有趣:

案例1:认识图形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有一个小朋友要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瞧,他骑着牛来了!”紧接着我就会出示教学挂图。

由于本课的内容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又比较形象直观。而且在一年级的上学期的时候,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等,因此在主要是通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通过学生找一找、摆一摆、拼一拼、组合图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情境图之后,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个牧童和他骑的牛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这幅情境图中的牧童和牛是由不同的图形构成的。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是由不同的图形构成的。(对于能够发现这点的学生要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给与小印章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要教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即可。

在充分的观察了牧童和牛是由不同的图形组成了之后,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摸一摸,再去认识这些图形。让学生在摸着这些图形的同时再去说说他们的特点,相信学生肯定会对黑板上的用图形摆成的牧童和牛产生兴趣,因此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摆一副自己喜欢的图画。摆完之后让学生向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动手操作、拼摆等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具体的操作,不但学会使用工具进行操作,而且理解了生活即数学的道理。

在这基础上,教师简介智慧板(七巧板),让学生用七巧板自己拼组图形,再小组合作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初步学习的“拼组图形”,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通过学生的剪、拼、组合图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堂课中,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师生双方的身心潜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富有激情。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但在教师有序指导下,学生们的动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孩子们通过动手拼组成了许多有趣的动物,且加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因为每一个图形的拼出都是孩子们认真思考、动入尝试出来的结果,这些图形虽然不是全部学生都能拼组而成的,重要的是孩子们动手了、拼组了,并正在努力着,其间的点点滴滴由于闪烁着智慧之光而显得弥足珍贵。

案例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本课是以《大海边》为主情境,因此在开课的伊始,我并没有直接引到今天要教学的内容,而是从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引入该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喜欢海边吗?”紧接着,教师会将海边和今年的奥运会联系到一起“今年是2008年,在过几天奥运会就要到我们的青岛来举行了。到时候会有好多的外国人来到我们的家乡,来欣赏我们家乡美丽的景色。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配着海浪的声音,让学生陶醉其中。)紧接着告诉学生“光明小学的同学也来到海边观光了,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分类收集数学信息并且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所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的用小棒,有的用计数器,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过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与表扬和奖励。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采用了多种题型设计,从简单的填空到稍有难度的猜一猜,还有“给大树治治病”,最后还设计了一个摘下苹果树上的大苹果。

这节课中既设计了一个小故事的情境,还采用了多种的方法让整节课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总之,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处处感受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那么他们的思维会被充分激活,对新知的探索会更主动,能积极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不断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我们的课堂会更具智慧,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情境串教学法及其教学流程设计》刘仍轩《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