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5-05-30 22:07相兰凤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改师生

相兰凤

语文教学光阴荏苒,时光的钟声使我们快步前进,伴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的登场,我深深体会到以前那种“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彰显。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自己,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具体到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以识字为主,评价如何实施,更是一项繁杂的工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海豚救人》这篇课文时,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分层次,有重点的思考问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标题质疑、猜测内容,激发其兴趣。在讨论“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是我尝试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分小组学习,摆脱繁琐情节分析和一问一答的课堂模式,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能力”为着眼点,提倡探究、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营造思维活跃、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先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读中明白这一段是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而然他们就接受课文后面的内容是写:海豚救人美德,来源于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在精神状态上,富有激情的教师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活力。在声音上,富有激情的教师声音洪亮,饱含情感,语调跌宕起伏,语言栩栩如生。在体态语言上,富有激情的教师面部表情丰富,手势形象,举手投足间,无不蕴含情感。教师的激情成就教师的魅力,成为激情课堂的灵魂,犹如绽放情感的花蕾。”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时在深入课堂第一线,发现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其总是望着老师,目不转睛……当老师给予表扬时,学生脸上一定是灿烂的笑容,充满了自豪感,老师没有给予回答,学生的表情是麻木,一种失落感。学会倾听学生讲话,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但许多时候,我们老师缺少一种真诚的耐心。我们早已习惯滔滔不绝地讲,疾言厉色地训,不习惯倾听学生诉说,往往不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下结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许多学生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不肯轻易坦诚自己的心迹,那种近乎绝望的或游移的眼神令你窒息。

其实,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它或许是点燃了那即将熄灭的智慧之灯,或许是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田。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靥,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让学生与自己共享他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到真正的爱,真正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真诚理解热爱,在人格上彼此的平等尊重。爱的倾听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一种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大量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长征的艰难,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极大欲望,然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等方法深入课文,加之我的适时点拨他们很快就感悟到了红军战士那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对红军充满了崇敬之情,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告慰英灵,回报祖国。由此我深刻的认识到: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极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那么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优秀的语文课堂无不洋溢着师生交流的勃勃生机。高品位的语文课堂交流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的交融,善与美的感动,人生的思考,从而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因此,我们需认真审视语文课堂交流,建构师生互动交流的语文课堂。如学完课文《草虫的村落》后,我要求学生趣味延伸,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动物,也来一次奇异的游历。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親近、观察过的小虫,由此产生共鸣,学生心里的声音犹如一股股清泉不断涌现,学生们个个挥笔跃跃欲试,几分钟过后,学生们那一段段充满童趣、丰富多彩的小虫世界待以之久展现。有描写蚂蚁搬运食物的《团结合作就是力量》;有赞扬七星瓢虫的《甲壳虫王国趣事》;有争强好胜的《天下第一虫蟋蟀》;……孩子们眼中的童话世界展现地淋漓尽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也能够模仿《草虫的村落》文章写作特点,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由简单的练笔反馈、交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小生灵的热爱。

新课改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语文学习而言,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不管是传统的教法还是现代的教法,都应该为我们所选择。重视师生交流、深入研读文本、教师亲口范读、手写板书等教法是符合母语教与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母语教学的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应该继承和发展。要让有效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流,使彼此之间的认知和思维相互撞击,让课堂中的每个人(包括老师)都能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丰富自己的信息量。这样,学生的知识领域都得以开拓,科学精神得以启迪,探索热情得以增强,情感水平得以提高。

总之,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们都拥有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改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麻辣师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