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小议

2015-05-30 00:03王树娟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导入小学语文

王树娟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导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好头,便是一节成功课的良好开端。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既然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的导语才能自然贴切地把学生导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呢?

一、介绍史实,了解背景

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介绍史实,既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1935年5月底,红军北上抗日,来到大渡河边。先头部队已攻占了安顺场,并缴获了两条渡船,仅靠两条船几万红军是渡不过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没法架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围追堵截红军,扬言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为了北上抗日,工农红军必须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敌人的前后夹击、四面合围的阴谋。所以只有飞速夺下泸定桥,才能避免重大伤亡,继续北上抗日。(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课题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二、巧妙设悬,自然过渡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如果说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一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上,通过设置疑难,引起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导入新课。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我在教《金色的鱼钩》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这样一个普普通通鱼钩,它已经长满红锈,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鱼钩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发生呢?”

三、创设情景,感染熏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也会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利用引人入胜的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背誦古诗、笑话等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想,产生共鸣,未入其文,先动其心,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景。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文学独白就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就是教师课前酝酿感情的一种难以自禁的倾泄,它让人深思,让人警醒,让人振奋,极富魅力的语言表达,很容易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十里长街送周总理》时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敬爱的周总理,就会从心底激起我们对他深深的怀念和无限的崇敬。1976年1月8日,千山默哀,万水呜咽,敬爱的周总理操劳终身,离开了热爱他的人民。长安街的男女老少,都想再深情地看上总理一眼,表达自己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他们不顾一月的寒流,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送行,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感人的一幕幕。教师在这里,以饱满的激情,深情的语言,为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情感作了铺垫。

四、开门见山,破题导入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直切正题。在教学《鲸》一课时,我采用了这种导入法:

“鲸这种动物,同学们可能在电视或电影中亲眼目睹过。但它到底有多大,分为几类,吃什么食物,怎样睡觉,怎样生长呢?同学们学了《鲸》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所了解。下面我们默读这篇课文。”

五、直观演示法导入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种导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温故而新知导入

即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例.《凡卡》第二课时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凡卡写给爷爷的信。我们知道凡卡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仇恨,他在信中多次呼唤爷爷来救他,急切地盼望爷爷接他回乡下去。这可怜的孩子在死亡线挣扎,他多么希望摆脱悲惨的命运啊。现在我们看看凡卡写信后的情景怎样。”

总之,“教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如此。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虽是短短的几分钟,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知识和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导入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