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应警惕颈动脉狭窄

2015-05-30 10:48冯睿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脑梗塞脑缺血中风

冯睿

康先生年过六旬,是个出租车司机。近几年总是间断性感觉头晕,伴视力轻度下降。内科医生说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但一直口服降压药和降血糖药,头晕和视力下降始终不见好转。前两天,在弯腰检查轮胎时突然眼前一黑倒地,过了一会儿才清醒过来,把家人吓坏了,急忙送到医院。医生说可能是“中风”,赶紧去查颈动脉。彩超发现双侧颈动脉狭窄,最严重处高达80%。在前来会诊的血管外科医生建议下,康先生接受了颈动脉支架手术,术后看东西比以前清晰,再也没有出现过头晕甚至晕倒的情况。

中风,不能承受之重

提到中风,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该病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它不仅是许多老年人的梦魇,还会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并消耗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

在医学上,中风又称为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20%的中风是由于高血压、颅内血管异常等引起的“出血性中风”,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溢血”;大部分中风则是因脑缺血导致的“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

案例中的康先生就有轻度脑缺血的表现,比如头晕、视力减退,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症状重一点的,医学上叫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是俗称的“小中风”,表现为突发晕厥、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行走偏斜,有的人还会出现一过性黑矇和短暂性失聪、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这些表现常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之后又可以像平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最严重的是“大中风”,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大小便失禁、昏迷等严重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由此可见,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预后也不相同。但是调查表明,“小中风”初次出现后未经治疗者,有大约80%会在数月内再次发生“小中风”,甚至严重中风。

既然大脑缺血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大脑的血液供应从哪里来?为什么康先生就诊时医生要检查颈动脉呢?

颈动脉,供应大脑的“营养之河”

当我们向一侧转动脖子时,在对侧的颈部能摸到一块明显的肌肉,就是胸锁乳突肌。在这块肌肉的内侧,可以摸到一根血管在有力的搏动,这就是颈动脉。颈总动脉沿着食管和气管的外侧上行,在相当于喉结的高度时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双侧的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在大脑底部与两条椎动脉通过交通动脉组成Willis环,向整个颅脑供血。

由此可见,颈动脉是供应大脑的“营养之河”,但是这条河容易出现泥沙沉积发生淤堵。随着年纪的增长,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作用下,动脉硬化逐渐加重。颈动脉硬化斑块变大,出现颈动脉狭窄。当斑块破裂产生碎屑,或者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时,这些“泥沙”就会被血流冲到远端小分支,栓塞颅内血管,引起“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一侧的大脑发生或大或小脑梗塞的概率高达90%~95%。

中风病人即使能够存活,也或多或少留下残疾,因而重在预防。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的脑缺血病人,应该及时通过手术消除颈动脉狭窄。即使是已经发生脑梗塞的病人,如果一般情况允许,也可以进行手术,以防再次中风,改善生活质量。

观察动脉硬化的“一扇窗”

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检查,并且能够反映全身动脉系统的硬化程度。因此,颈动脉常被称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一扇窗户”。当然,这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彩超因简便、低廉的优势,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彩超的结果容易受到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且不能检查颅内的颈动脉段,因此主要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随访。

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能显示从胸部到头顶的整个脑供血动脉三维形态,在临床工作中用于病情分析和术前评估。但这两种方法仍然不能完全避免诊断错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英文名叫做DSA。但它是有创检查,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故一般应用于腔内介入治疗中。

颈动脉的“清淤排堵”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颈动脉旁路术、内膜切除术和支架成形术。

保守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以及适量运动、低脂饮食、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稳定和控制斑块进展,避免血小板聚集在斑块表面形成血栓,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颈动脉旁路术也叫搭桥手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在狭窄闭塞的两侧建立“桥梁”,保持颅脑供血的通畅。这种手术有比较特殊的适用条件,因此需要搭桥的情况比较少。

颈动脉内膜手术是经典的血管外科手术,早在1954年就开始使用了。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接受这种手术。医生通过颈部切口解剖出颈动脉,阻断狭窄段的两端,切开颈动脉将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内膜一同切除,再缝合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流。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医生通过在病人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将带有支架的导管输送至狭窄段释放,就能使狭窄的颈动脉恢复畅通。

“世纪之争”

内膜切除和支架成形到底哪一种手术方式更好呢?从20世纪颈动脉支架成形手术诞生伊始,这个争论至今仍没有肯定答案。

内膜切除能完全切除斑块,效果确切且费用低廉,但这种手术需要全麻且切口大,可能损伤颈部的诸多神经,并且需要完全阻断颈动脉15~25分钟。支架成形手术局麻即可,病人完全清醒,手术损伤小、耗时短,无需阻断颈动脉,但费用较高。

具体到某个病人,需要综合分析脑缺血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和性质、病人心肺功能和手术耐受能力,以及病人的经济能力和医生对这两种手术的熟练程度,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猜你喜欢
脑梗塞脑缺血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