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材引用·忧乐关系

2015-05-30 10:48吴锋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乐人范仲淹孟子

吴锋

【“述”材展示】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孟子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运用方向】

1. 真正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欲望,也有享受快乐的权利。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能和群众同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能先让天下人快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能因别人快乐而快乐的人才是懂得真正快乐的人。

2. 乐与忧。乐与忧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忧之乐,也没有无乐之忧。关键是如何看待乐与忧,为他人、社会、国家而忧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3. 快乐的境界。快乐有大小之分,有高低之别。物质、感官上的快乐是小快乐,是低快乐,是庸俗的快乐。而快乐的最高境界是“乐人之乐”、“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与民偕乐”。

4. 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归根到底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人和谐的标志之一就是快乐。为他人创造快乐,为群众谋取快乐,最终形成社会共同快乐,社会就自然和谐了。

【适用话题】

乐与忧 为谁快乐为谁忧

快乐境界 乐与和谐

【写作片段】

人类社会前行的历史诠释着“忧与乐”的真谛;历史的天空也为我们留下了“忧与乐”的绝响。乐生忧,忧成乐;忧在其中,乐在其外;乐在其外,忧在其内;乐与忧同存,忧与乐相生。“忧与乐”是一种相反的处境,是一种相承的情感。

身处战国时期的孟子,在戈戟林立、流血漂橹的杀伐中,在诸侯对快乐的困惑中,他坚定地说:“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这是我们知道的最早的快乐释义,好一个“与民偕乐”!遗憾的是,诸侯的快乐建立在征战杀伐中,直到战国结束,他们也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快乐,可悲的结局源自于“自以为乐”而不“与民偕乐”。

只是追求快乐的人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懂得“忧乐”辩证关系的人才是真正的快乐之人。因为忧与乐是共生的,是相辅相成的,不知忧,何以懂乐?正如乐天先生所言:“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如果你想快乐,那就从“忧”开始吧。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毅力,不仅如此,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这就是范仲淹的情怀,也是千年以来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快乐境界、忧患境界。正是这样的忧乐境界,才让中国社会在外敌入侵、国内混战中站起了一个又一个仁人志士,在动乱年代里竖起了一座又一座忧乐丰碑,在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改革先锋、道德模范、时代弄潮儿。

【亮点评说】

该片段按时代的先后顺序阐述了“忧与乐”的关系。巧妙而恰当地将前面的“述”材运用到文段中,并且,将“述”材的辩证关系以整散句形式阐述得清晰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猜你喜欢
乐人范仲淹孟子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清末留美乐人考(1900—1910)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