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人

  • 乐籍创承下的国家用乐发展路径
    乐诉求,须有职业乐人活态承载。北魏时期官属乐人其身份明确为贱民—罪民,该制度始见于《魏书·刑罚志》② , 入籍者为刑事犯罪人员眷属以及阵获俘虏及其眷属。《唐律疏议》明确乐籍“终身继代不改其业”,由是国家以户籍制度管理专业、贱民、官属乐人职业群体延续一千又数百年。这个群体从宫廷到京师、军镇、各级地方官府创承仪式和非仪式用乐,所谓礼乐和俗乐。国家太常和由其分立教坊机构管理下为中国音乐文化创承和引领群体,形成国家用乐体系化存在。两周已有五礼及其用乐类分,承载群体

    人民音乐 2023年9期2023-12-06

  • 区域音乐文化视域下“乐人”个案研究 ——以黑龙江古筝艺术家为例
    得多、演得多的音乐人,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艺术家。相较于学习者,古筝演奏艺术家数量较少,故黑龙江省需要不断壮大艺术家的队伍,使艺术家能在古筝艺术发展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了做到这一点,黑龙江需优化古筝艺术教育体系,该体系大致可分为启蒙、兴趣培养、专业发展、职业进修四大分支,通过依托各分支汇聚师资力量,才能解决各分支中存在的艺术家培养难题。当前黑龙江省古筝演奏艺术文化宣传教育存在“重城轻乡”的问题,因为古筝艺术文化能陶冶情操,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益

    戏剧之家 2023年15期2023-09-05

  • 曲牌概念界定:以音声为标杆的宏观把握
    之旧瓶,进而专业乐人在卖艺的时候也就将曲牌当成了商标、招牌;是以所谓的狭义曲牌在文史界与音乐界一般来讲始于隋唐,即狭义的“曲子”。然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非是“成牌”的必要条件,其实早在先秦《诗经》里就有实际上的曲牌,只不过那时不以曲牌名之。目前来看,文献中始有曲牌之名,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曲牌的另一种视角之命名——词牌的文献记载也是起自明代,其后明清时期曲牌、词牌有所沿用,至近现代,这两个词才被文学与音乐界所广泛使用;甚至在明清文献里,更为当下大众所熟知的词牌

    人民音乐 2023年5期2023-06-23

  •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研究
    基依靠宦官和蕃邸乐人的力量平定了韦后之乱, 他登基后便广设教坊来安置蕃邸乐人,因此,设立教坊实际上是唐玄宗回报蕃邸乐人的手段。其三,唐玄宗广设教坊与偶发事件有关。据史籍记载,唐玄宗的藩邸乐人曾与太常寺乐人比试技艺, 结果藩邸乐人不及太常寺乐人, 唐玄宗便提出太常寺作为国家管理音乐的机构,“不应典俳优杂伎”,于是为藩邸乐人设立了教坊。从上述这些说法可以看出,教坊与太常寺在功能方面有较大的区别,教坊的功能主要是教习俗乐。事实上,教坊设立之后,对于收集民间音乐、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29

  • 唐代教坊综述
    ”②梁芳《唐教坊乐人的存在价值与社会地位探析》中提到“初唐教坊称之为内教坊,位于皇宫禁院内。其主要职能是教习雅乐,由中官领导。之后,内教坊又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即武德之内教坊的创建时期,武则天云韶府的发展时期和神龙之内教坊的更改阶段”③,也就是说,她认为武德内教坊是初唐时期的教坊,同时它也是内教坊发展的起始时期。刘梦娇将武德内教坊也归为教坊,只是时期不一样。她认为“最初建立的教坊是武德内教坊,从属太常寺,主要任务是负责雅乐教习”,二者的关系为“内教

    黄河之声 2022年3期2022-11-22

  • 史料中的隋唐中原音乐家及其影响
    论述。聚焦于中原乐人这一群体是因为,在多个音乐领域——器乐、声乐、乐舞、乐律、作曲、音乐理论,都离不开主体——音乐家,但对这些中原乐人的论述,往往淹没在条目众多的史料碎片之中。那么,在古籍文献和笔记小说中,记载了这时期的哪些音乐家?在他们身上有哪些轶事典故?又各自分别有哪些音乐技艺?他们的出现对于雅乐、胡乐、俗乐,有怎样的联系与影响?一、隋唐中原乐人概述从研究现状来看,除了《中国音乐史》及《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所提及的部分中原乐人以外,关也维的《唐代音乐史

    齐鲁艺苑 2022年4期2022-09-26

  • 拍马有术
    喧天,负责演奏的乐人齐声喊:“为报吏民须庆贺,灾星移去福星来!”太守听后大喜,叫来乐人问道:“欢迎我的口号是谁写的?”乐人答:“一直沿用的老规矩,自古以来就这一首,哪知谁写的。”马屁拍得久了,就会在这种廉价的阿谀奉承中迷失自己,更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原载《清风》,本刊有删改】 插图 / 拍马屁 / 佚 名

    杂文选刊 2022年4期2022-05-22

  • 论中唐听乐诗的叙事开拓*
    ,被听者则为职业乐人或普通表演者,统称为“乐者”。 中唐听乐诗中听者与乐者关系与以往有所不同,呈现出多样与密切的态势。首先,中唐听乐诗中主客体双方关系更为多样。 除普通的听者与被听者关系之外,还有其他类型。一为爱恋关系。这类听乐诗初盛唐很少,大都为李白所作,如《夜坐吟》《杨叛儿》《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等。 中唐有更多诗人在听乐诗中书写此类关系,如李端的《听筝》《王敬伯歌》、元稹的《赠刘采春》、郑怀谷的《赠柳氏妓》、刘禹锡的《伤秦姝行》《竹枝词二首》《纥那

    江淮论坛 2022年6期2022-03-22

  • “命”与乐人的身份认定及行政运作机制* ——以出土秦汉简牍文献为中心的讨论
    七年垦田租簿》“乐人婴给事柱下以命令田不出租”句中“命”字的意义提供了帮助。《都乡七年垦田租簿》中“命”字以“以命令”的连读形式出现以及所呈现出的意义,能够成为乐人参与公职性服务过程中存在身份认定行为的证据。而对“命”的行政运作机制及特点等问题的讨论,不但有利于对秦汉时期乐人这一身份做出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发现乐人身份所包含的更多信息,并对秦及汉初音乐机构设置及演变等重要问题的讨论,提供以往研究极少触及的内容。一、秦汉出土文献中的“乐人

    跨世纪 2022年3期2022-02-09

  • 《论语·微子》八乐人“鲁哀公时人说”考议
    学家们常论的“八乐人流走”事件的出处。对于八人的身份,各代学者均无异议,皆认同为王室的乐师。然而,对八人所处的时代与供职对象,则有“周平王时”“殷纣时”“鲁哀公时”(以下简称“鲁说”)等说,迄今无定论。②现代学者多采“鲁说”,但多论乐人是因春秋时宫廷到民间的“文化下移”潮流而走。笔者认为,结论久讼不定的主因并非资料不足,而是史料组织方式与推究思路有弊。尤其是以往惯习各说材料汇并、诸说交互指谪的立证方式,疏忽了专对一说做系统梳理的基础工作。由此,渐致诸说又积

    音乐研究 2021年3期2021-11-26

  • 唐代宫廷乐人地位探析
    119)唐代宫廷乐人隶属乐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根据法律规定,身份地位相对较低。但在唐朝存续的289年间,宫廷乐人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不同的政策,他们的身份地位与实际地位并不完全相同。唐代宫廷乐人的地位如何演变,影响因素有哪些?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目前唐代宫廷乐人的研究虽有一些成果,但多聚焦于宫廷乐舞机构、管理制度等相关问题,或从音乐、文学的某一类问题进行探讨(1)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赵言《唐代宫廷音乐机

    唐都学刊 2021年2期2021-11-25

  • 口头上的诗歌小集 ——元白吟诵小集与伎唱小集的形成与流传
    主要是懂得音律的乐人。朱光潜先生曾对诗歌歌唱与吟诵这两种方式加以区别:“文人诗虽不可歌,却仍须可诵。歌与诵所不同的就在歌依音乐(曲调)的节奏音调,不必依语言的节奏音调;诵则偏重语言的节奏音调,使语言的节奏音调之中仍含有若干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音调。”元稹和白居易在交游过程中经常吟诵对方诗歌,他们与乐人也多有来往,诗歌被传唱的情况很多,为元白吟诵诗歌小集与伎唱诗歌小集的形成与流传创造了条件。一 吟诵诗歌小集吟诵作为诗歌鉴赏活动,深受诗人喜爱,频繁出现在元白的诗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3期2021-10-27

  • 唐代教坊乐人的历史概述
    教坊机构中的相关乐人。唐代的教坊乐人包括乐工和乐官两类。乐工是指专门在音乐机构内从事歌舞与乐器演奏的普通艺人。而乐官,主要是指宫廷中掌管乐舞的官吏,主要负责音乐管理。本文所论的“乐官”,主要是指在宫廷里任职的“乐官”。一、教坊乐工(一)乐户乐户是教坊乐工的主体,其身份分为官户或官奴婢。部分乐工也有可能属于杂户,其身份地位介于官户和平民之间。[唐]崔令钦的《教坊记》记载:“任智方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纳凄婉,收敛浑沦;三姑子容止闲和,旁观若意不在歌;四姑子

    河北画报 2021年14期2021-09-16

  • 古厝古乐新产业 ——泉州夫子泉茶馆“南音商业模式”研究
    于“茶馆”。二、乐人的性质和结构茶馆的南音乐人,从当地各南音馆阁或社团挑选而来,师出多门,具有较扎实的南音基本功。他们有自己固定的职业,在茶馆里表演南音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自茶馆开业以来,乐人相对固定,大部分是老成员,演出时也形成了相对固定、明确的分工:男性乐人主要负责演奏“上四管”乐器(琵琶、洞箫、二弦和三弦);女性乐人主要负责演唱,有时也轮流换手演奏乐器。经过十几年的共事磨合,他们的表演已比较默契。乐人的年龄参差不齐,主要集中于30至40岁之间,其中,女

    中国音乐 2021年4期2021-07-22

  • 杭州黄龙洞丝竹乐社的前世与今生
    清音班第三代丝竹乐人,杭州黄龙洞丝竹乐社、杭州朝晖丝竹队队长。先生了解杭州朝晖丝竹队的基本情况。在交谈中,他提及朝晖丝竹队是上海洋泾清音班、杭州黄龙洞丝竹乐社的延续。由此,笔者为三个乐社前后贯穿的特点所吸引,展开了进一步理解三个乐社文化传承的研究。后续田野考察中,笔者在丝竹乐人沈惠民、顾骏②顾骏,(1937— ),男,上海洋泾清音班第三代丝竹乐人,杭州黄龙洞丝竹乐社副组长,杭州朝晖丝竹队核心成员。的叙述中得知,杭州黄龙洞丝竹乐社的存在时间虽然仅4年,但从乐

    中国音乐 2021年4期2021-07-22

  • 西汉时期乐人公职服务问题考论* ——以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为中心
    租卅三石八斗六升乐人婴给事柱下以命令田不出租。从内容上看,上述简文应该是对“临湘蛮夷归义民”和“乐人”享受田不出租豁免情况的记录,而其中第二条又因为事涉乐人公职服务以及政府层面田不出租豁免问题,使得上述简文在秦汉乐人乐制问题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愈益重要。根据有关学者披露,包括《都乡七年垦田租簿》在内的走马楼西汉简,曾出现四至九的六个纪年,并能够明确属于长沙国纪年,进而与汉武帝元朔、元狩年间相对应,从而有可能将《都乡七年垦田租簿》有关乐人公职服务以及政府层面田

    跨世纪 2021年3期2021-05-15

  • 中国传统音乐中乐器与器乐研究的“接通”
    器与器乐研究中的乐人、乐事、乐技,是串联乐器分类学、乐器工艺学、乐器声学、乐器史学、乐器文化研究的接口,也是并联乐器研究与器乐研究的丝路;侧重研究视域要以创造、使用、发展乐器中的“人”为核心,以乐人的身份、创造、工艺,乐事的主体、场域、功用,乐技的调试、演奏、形式为研究内容。希冀传统音乐中乐器与器乐研究更好的“接通”,完成乐器与器乐在音乐文化研究中的互视。[关键词]乐器与器乐;接通;乐人;乐事;乐技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乐器与器乐从来都是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研

    歌海 2021年1期2021-04-02

  • 音乐教育史视阈下《武林旧事》中的音乐教育活动研究
    淳熙年间宫廷乐部乐人组成完整地记述下来,对今人研究宋代宫廷乐制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卷七、卷九记录了“乾淳奉亲”与“高宗幸张府节”这两件事。按其价值目的来区分文献中的音乐内容,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包括以吉礼、军礼、嘉礼、宾礼为主的4种礼乐形式,其目的是确立国家正统统治地位、向人民与四方蛮夷展现国力、宣扬国威以完成统治者在政治上的诉求。记载有音乐文献的内容包括:卷一《庆寿册宝》《四孟驾出》《南郊·明堂》《恭谢》四篇与卷八《皇后归谒家庙》,分别记述了宫廷中寿礼庆典

    中国音乐 2020年6期2020-11-18

  • 华氏乐谱:琵琶独立性新高峰的标志性存在
    器原本由国家专业乐人为主导转而成为社团和“民间”专业乐人主导样态。琵琶在汉魏时期随礼贡、战争和商旅等大规模从西域进入中土,至唐达到第一个高峰,应用场合十分广泛。虽说琵琶演奏在唐太宗时有来自疏勒的演奏家裴神符“弃拨改弹”并自创乐曲《火风》说,两百年后诗人元稹亦有“《火风》声沉多咽绝”诗句,白居易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述,但从壁画、砖雕、石刻中的相关图像认知,唐宋时期琵琶仍以拨弦为主导。这种乐器深受中原人士喜爱

    人民音乐 2020年3期2020-06-21

  • 音乐与诗歌的缱绻∗ ——评《音乐文化与盛唐诗歌研究》
    设非常重视,优秀乐人、乐工大量出现,盛唐音乐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盛唐诗人储光羲在《长安道》一诗中写道:“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1]1417盛唐不仅是音乐文化的繁盛时代,同时也是诗歌创作繁荣的年代,涌现出众多杰出诗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生活在这音乐的盛世里,盛唐诗人也大多喜爱音乐,精通音律,比如王维“性娴音律,妙能琵琶”[2]1331,李白擅弹古琴。201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音乐文学研究专家柏红秀教授撰写

    艺术百家 2020年6期2020-06-19

  • 论北魏乐籍制度的形成
    本文在整理大量与乐人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指出长期以来早已存在的乐人,也即乐户群体,开始成为国家统一管理的目标对象,乐人的身份地位十分特殊,也没有人身自由,但是因为其从业受到国家制度严格的限制,对声乐伎艺的承继、发展及创新方面起到了极其深刻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关键词】北魏;乐人;乐户;乐籍【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2020-04-22

  • 永济蒲剧田野调查研究
    要包括表演组织及乐人介绍、永济蒲剧的现代化和蒲剧表演基本常识,进而达到田野中的文化体验。【关键词】蒲剧;表演组织;乐人;现代化;表演常识【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16-03【本文著录格式】寇佳.永济蒲剧田野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1):16-18.蒲剧文化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艺术风格。从人物行当上讲,生、旦、净、丑均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2020-01-04

  • 关于张家口域内辽代乐舞文化的研究*
    体到乐舞图像中的乐人与舞者比例,则呈现如下情形:M1的乐舞图像中包含十一名乐人和一名女性舞者;M6的乐舞图像中包含八名乐人和一名女性舞者;M7的乐舞图像中包含七名乐人和一名女性舞者;M9的乐舞图像中包含九名乐人和一名女性舞者;M10的乐舞图像中包含八名乐人和一名女性舞者。辽代晚期单室佚名墓之乐舞图像中包含六名乐人和一名女性舞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Ⅰ区M1、M7两墓中的女性舞者着纱帽或襆头,呈现出了女扮男装的样式。二、宣化辽墓乐舞壁画的舞姿动作分析宣化辽墓乐

    黄河之声 2019年23期2019-12-17

  • 略论民间乐人的类别及特征
    点偏离问题。民间乐人生活在“民”中,处于“民间”,世代践行自身技艺,并在如何操业、守业、传业等民间传统上体现出明显的类别及特征。【关键词】民 民间 民间乐人随着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评审、确立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相关专家在文化遗产项目本体及其保护、传承上给与其前所未有的学术关照。然而,其研究视角较少涉及文化遗产传承人,更未对其进行学术定位,存在保护对象重点偏离问题。“一种艺术传统的存在是以大量从事这种艺术的艺人为前

    商情 2019年50期2019-12-16

  • 乐人行旅:当代音乐家散论》评介
    乐人行旅:当代音乐家散论》乔建中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2月版音乐学家乔建中对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民族器乐创作、表演、教育、传承等学术问题深有研究,并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撰写了百余篇论文,《乐人行旅:当代音乐家散论》就是作者近五年来有关当代中国音乐家创作、舞台表演和学术著述的一本评论集。以“写文章要先与人交往”为原则的乔建中与书中所述的每个人物都有交集。作者将其与诸位师友的交往实录论述成文,带领读者对20世纪中国音乐在创作、教育、表演、学术研究等

    美育学刊 2019年6期2019-12-03

  • 理查·施特劳斯:十九世纪末的“音诗”乐人
    杨怡文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十九世纪末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在交响诗、德奥艺术歌曲等体裁上颇有造诣。理查·施特劳斯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幼时表现出强烈的作曲天赋,五歲开始作曲,十岁就已经写出了大量作品。他历任慕尼黑、魏玛、柏林等地宫廷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乐队指挥,并在欧洲各大城市指挥演出,从事创作活动。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受到李斯特、柏辽兹、瓦格纳等人的影响,多为标题音乐,规模宏大。青年时期的理查·施特劳斯潜心创

    音乐爱好者 2019年9期2019-10-20

  •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的绵薄之力。唐代乐人分有四类:宫伎、官伎、家伎和民伎,其中家伎还可分贵族蓄养、官吏蓄养和文人蓄养。本文主要对以上四种类型逐一阐述。【关键词】唐代;乐人;社会影响【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乐人这一身份形象自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它的概念、职能也非常宽泛,很难廓清。但经过各朝代的更迭演变,乐人的具体概念、分类以及身份地位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唐代的乐人群体发展到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2019-09-17

  • 《汉书古今人表疏证》中的音乐人物及其音乐研究
    “乐师”身份的音乐人物,也包含在疏证的音乐文献中涉及音乐内容的历史人物,他们排列在九等的不同位置,其独特的次序安排中蕴含着《汉书》中不同寻常的音乐价值观念。在《汉书古今人表疏证》的文献梳理中,对这些与音乐相关的人物都进行了十分详尽地考证,并列出唐代颜师古、清代梁玉绳、王先谦等学者的相关学术观点,在广泛汇集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音乐人物进行校订、考证、辨析。通过对《汉书古今人表疏证》中音乐文献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发现其独特排序下潜藏的音乐思想价值观念,同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年4期2019-03-16

  • 从乐籍体系看“南北曲”与“南北调合腔”
    叶一以贯之的关于乐人的官方管理制度。纵观戏曲历史,成熟之形态有宋金杂剧、南戏、元杂剧、南北曲、四大声腔、东柳西梆等,似乎差异性普遍存在;而一种普遍认识是宋元以降戏曲之发展脉络集中体现在地域差异上。但是,如果结合保障中国古代国家用乐一致性的制度要求及其对乐人的统一管理来看,戏曲史上很多问题可以有新的认识,如:戏曲声腔发展中“南北曲”存在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应该如何认知?杂剧、南戏与“南北调合腔”有着怎样的发展脉络?等等。笔者曾就国家制度下的官属乐人及其管理机制做

    人民音乐 2019年12期2019-01-11

  • 太合音乐发起“独立音乐联合体”
    D.O.G、太合乐人等近40家独立音乐厂牌及近600组独立音乐人,打造独立音乐厂牌联盟独立音乐联合体Indie Works。Indie Works的愿景是在尊重并保持各厂牌绝对的音乐自主前提下,联合传播、发行、商业化开发,实现独立音乐厂牌和音乐人的共生与繁荣;从服务于厂牌、行业用户的to B到服务于音乐人和消费者的to C布局,以互联网化的运作思路,践行“一站式服务”理念。

    综艺报 2018年24期2018-12-27

  • 时调、俗曲内涵辨析
    ,乐籍制下的官属乐人不仅承担仪式用乐的礼乐,同时也承担非仪式的俗乐。仪式性用乐更多是从国家、官方的层面上彰显,在乐籍制解体以后转化为民间礼俗存在;而非仪式的俗乐作为审美、娱乐功用更为贴近民众生活,在诸多阶层、诸多场合有着大量的需求。这些乐户在乐籍制度确立开始,就是同色当婚的正色乐人,是专门从乐的一群,其官属贱民的性质是一脉贯之的。隋代统一使得乐籍制逐渐成为全国化建制。唐代确立了官妓制度,并专设教坊来掌管俗部乐。宋代出现乐籍制度的宽松,出现平民因经济利益使子

    大众文艺 2018年17期2018-07-13

  • 口述历史
    进程中,永年吹歌乐人们曾为清代官员奏乐,为占据永年的日本宪兵队奏乐,为解放永年的共产党人奏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奏乐,为苏联的国际友人斯大林奏乐,为朝鲜的前国家主席金日成奏乐……他们将吹歌从永年的田间乡村带到了国内各大演出院团,又带至国际舞台。乐人们经过几代的积累,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关键词】永年吹歌;乐人;艺术生命;建构历程;口述历史【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笔者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不同年龄阶段的吹歌观众进行了

    北方音乐 2018年3期2018-05-14

  • 上党细乐的传承机制与生存策略
    承上党细乐文化的乐人群体又称“乐户”,多以家族为单位结成相对固定的班社,在特定的礼俗活动中以其擅长的执礼人身份指导执行社会群体的生活规范与秩序,并以灵活的艺术实践表达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当地人民的认知与情感。据乔建、刘贯文及山西社科院学者在1994年的调查,上党地区各地散居的乐户约有151户,其中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壶关、陵川两县。在此基础上,笔者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重点对壶关、潞城、陵川等地进行了调查,发现各地乐户无论从传承分布范围还是规模来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3-28

  • 隋唐时期江南地域商业行为的音乐生产与消费* ——隋唐时期江南音乐经济研究之二
    盈利为主要目的,乐人的服务性表演以及观众的娱乐消费都属于典型的市场行为。从史料来看,江南地域商业性的音乐生产与消费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对整个江南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本文专题论之。一、隋唐时期江南地域商业行为的音乐生产从音乐经济发生的场所和生产者的社会属性来看,隋唐时期江南地域商业性的乐舞生产方式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厅堂雇佣式、街头流动式、酒肆茶楼驻场式、民间风俗与宗教需求式。b曹丽娜在其硕士论文《唐代民间营利性乐舞的生产与流通》中将唐代

    文化艺术研究 2018年3期2018-01-29

  • 中古伎乐与乐伎的二重关系之于音乐发展的历史影响
    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编号:11BD041)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内容主要涉及中古乐人阶层的形成与完善、乐人与恩主的互动、乐人迁移聚合对音乐文化形成与新变的影响方面。研究主体由二部分组成。绪论为研究相关的学术准备,针对从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向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的音乐形态转变发生,提出研究主旨,考察当时社会政治秩序和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特殊群体——以音乐为职业的乐人的历史活动。第一部分是“乐人-制度篇”,历时地阐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4

  • 唐代乐伎的种类及特点
    务。一、唐代的胡乐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很多外族的音乐家定居中原了。隋朝的“九部乐”、唐朝的“十部乐”中,有许多外族人的身影。琵琶演奏家康昆仑是康国人,曹刚是曹国人,著名的歌唱家米嘉荣,其子琵琶演奏家米和以及宫廷乐师领袖米都知都是米国人。从几位唐代诗人的诗中可以窥见一斑。元稹的诗《法曲》:“女为胡服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王建的《凉州行》:“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①当时最

    黄河之声 2018年6期2018-01-23

  • 宋代教乐所的设立及其乐府功能
    ,应为那些与教坊乐人一样,以其艺术才能服务于宫廷,但又非教坊正式乐工编制的艺术家。他们应是从民间选取的,临时服务于宫廷的乐人。这些人在演出前,应有相应的宫廷礼仪的培训,并应按照宫廷演出的要求进行演出前的训练。而教乐所的职责,很可能就是实施这些前期培训和训练。从教乐所由执政内侍主掌的情况来看,这一推测也是合理的。那么这种从民间选出乐艺人进入宫廷进行服务的情况有没有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五十二:“(靖康元年)又御笔:‘将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及曾祗应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4

  • 榆林横山乡村龙王庙壁画中的乐人形象分析①
    村龙王庙壁画中的乐人形象分析①李宝杰龙王庙是陕北乡村举行龙王信仰仪式和祈雨活动的主要场所。现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现横山区)一些村庄中仍保留有不少旧的龙王庙,如赵石畔镇的壑则墕村、塔湾镇的付园则村、石井村三处龙王庙均为清代所建,其建造特点除了都是窑洞式建筑外,在庙内两壁都绘有“龙王出宫布雨”和“龙王布雨回宫”壁画,画中的龙王仪仗队列绘有鼓吹乐人形象。各庙中的壁画内容基本一致,绘制风格各有特点,乐人服饰大致相同,使用乐器有所差别。榆林横山;龙王庙;壁画;乐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3

  • 民间丧葬乐人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山西平定为例
    022)民间丧葬乐人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山西平定为例贾贺丽(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民间艺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千百年来,将各种民间文化传承了下来。其中,以“丧葬礼仪”为代表的一类祭祀礼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大多数的民间文化濒临消亡。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不仅能够将口传心授的文化代代相传,还能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民间艺人;丧葬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丧葬习俗作为中国的一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2017-01-28

  • 中古乐人社会身份的生成与歌舞伎乐演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即以音乐为职业的乐人制度的存在。换言之,在魏晋时期,一个系统、完整、严密的良贱乐人阶层开始形成,并于南北朝时期系统化、法典化,至隋唐时期趋于完善。本文试图对分期、乐人和制度等概念加以分析,从而为中古乐人社会身份的生成与歌舞伎乐的演化等问题展开研究,提供铺垫。中国历史有关中古时期的分期至今尚无公认的定说。本论对中古时期音乐与良贱乐人身份制度诸问题的研究不想卷入有关历史分期的论辩之中,但研究所涉中古时代采历史学家何兹全之说,“约指从三国到唐中叶即从3世纪到9世

    人民音乐 2016年7期2016-05-14

  • 传统音乐中乐人与乐社的传播作用
    现出了大批优秀的乐人和孕育这批艺人的传统乐社。乐人是继承音乐技艺、传承音乐文化传统的主体。乐社,是以民俗参与和自我娱乐为活动主旨,以剧情清唱、歌舞表演、器乐演奏为基本形式和内容,主要生存于民众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音乐会社组织。他们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关键词】传统音乐中乐人与乐社的传播作用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和人类社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人创造了世界,是人改变了世界。音乐同样是来自人类的创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音乐历史长河中

    艺术评鉴 2016年8期2016-05-14

  • 唐代乐人“善唱某曲”与词之生成*
    【文学研究】唐代乐人“善唱某曲”与词之生成*王 立 增摘要:唐代乐人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某个乐人善于演唱某些曲调。当这些乐人从事歌唱表演活动时,往往把文人诗歌配入自己擅长的曲调进行演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当时音乐的创作、传承及接受有关。正是由于这一行为,促进了词体文学的生成与繁荣。具体表现在:形成了词牌及词牌的生存方式,导致了一调多辞与杂言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文人积极参与依调填词的创作活动,从而激发了词体文学的大众化传播。关键词:唐代;乐人;歌唱;词;

    中州学刊 2016年3期2016-05-06

  • 北魏乐籍制度考 ——兼论“乐籍”概念的界定
    薇北魏乐籍制度中乐人是由官方严格控制的贱人群体,且其主体是具有礼乐意义的战俘及驱掠人口。而与法典化同时发生的是该制度由盛转衰,故而北魏官方开始招募乐人,这一途径成为唐中期以后国家乐工的主要来源。“乐籍”一词的含义与乐籍制度盛衰息息相关,在该制度渐趋完善鼎盛之魏晋南北朝隋唐之际,“乐籍”乃指这一官贱民身份制度;唐中期以后乐籍制度衰落,并非国家重要制度,此时“乐籍”回归字面本意,乃指乐人之籍属。北魏;乐籍;制度;概念中国传统社会的乐户,也称乐人、乐师、歌工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04

  • “述”材引用·忧乐关系
    能乐也。——孟子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运用方向】1. 真正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欲望,也有享受快乐的权利。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能和群众同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能先让天下人快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能因别人快乐而快乐的人才是懂得真正快乐的人。2. 乐与忧。乐与忧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忧之乐,也没有无乐之忧。关键是如何看待乐与忧,为他人、社会、国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论杜甫对唐代乐人文学的大力开拓
    注。下文便以唐代乐人文学的发展为例,论述杜甫在其中所作的大力开拓以及对后世乐人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一所谓乐人,就是以音乐创作和表演作为参与社会生活主要方式的人群。由于音乐与人类共生,故乐人古已有之。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显赫的地位,而礼乐文化又是其内核,因而乐人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极受关注的人群。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乐人于是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廊中,我们总能看到乐人们独特而光辉的身影:《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

    江苏社会科学 2015年5期2015-04-18

  • 信阳楚简“乐人之器”补释四则*
    喜信阳楚简“乐人之器”补释四则*范 常 喜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遣策所记“乐人之器”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宝贵材料,自刊布以来,虽经学者多方研究,仍有一些难字未能释出。经过重新考察发现,本段简文首句“一(肆)坐歬(栈)钟”之“坐”字不应理解为量词,当训作跪坐,整句是指墓中出土的一架跪坐演奏的编钟;“二瑟,一壴瑟”中的两个“瑟”字可据残画补出,所记应为该墓所出两张大瑟和一张小型彩绘锦瑟;“三厀(漆)瑟(梡)”当连读为一句,其中的“”应读作“梡”,指演奏时垫于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1

  • 唐代经济繁荣对音乐文化的促进作用
    总体上来讲,唐代乐人数量庞大。初唐时期的乐人数量与隋炀帝时期的三万余人相比,减少了近两万人,只有近一万人的规模。盛唐时代的开元年间,仅教坊乐人便超过了两千多人。在天宝年间,太常乐工人数曾高达两三万人。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盛唐不仅产生了一个“唐诗的世界”,而且催生了一个“唐乐的世界”,即以歌舞为主的音乐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的降临。唐玄宗时期,音乐人才名家辈出,不论是歌唱家还是器乐演奏家,无论是作曲家还是乐律学家,群芳竞技登场,百花争艳齐放。造就了大放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8

  • 清代宫廷戏曲中的承应制度初探
    ,承应则主要是指乐人应统治者或是“主人”要求(或是他们下达硬性规定),为其进行相关的服务。相应的,乐人也会从中得到一定的报酬。如果说“承应”一词与历史上各个朝代几乎都存在的“当差”、“执事”、“袛应”等难以区别的话,那么它在清代宫廷音乐中就显现出了其独特性及意义,尤其是在戏曲演出领域。为什么要称其为制度呢?笔者认为:“承应”在清代宫廷音乐活动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机制,比如承应机构、承应乐人、承应乐种等。虽然“承应”一词不是清代专有的,但是相对于其他历史时期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5-11

  • 乐人身份与《江南逢李龟年》作者之争*
    “李龟年”从梨园乐人中去掉了;二、把中官白秀贞献乐器的时间从“开元中”改为“天宝中”。这两部书哪个更为准确呢?虽然就成立时间而言,《谭宾录》要早点,《新唐书》卷五九《艺文三》:“胡璩《谭宾录》十卷,字子温,文武时人”;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明皇杂录》“是书成于大中九年”,“大中”是唐宣宗年号。但是我们不能仅依据两书的成书时间就作简单的推断。事实上,《明皇杂录》所载这部分内容较之《谭宾录》更加可信。首先,《明皇杂录》中音乐史料很多,涉及乐人身份的更是不少

    江海学刊 2014年6期2014-04-16

  • 现代民间乐人的生态结构与执业特征
    们可以将现代民间乐人群体分为鼓吹乐人(鼓匠班或响器班等)、曲艺艺人(唱书人)和歌舞艺人(民俗节日中服务于民众的歌舞班社)等群体。虽然三类群体都依附于当下的民俗事象中,但曲艺艺人与歌舞艺人有其独特的表象形态与执业特征,限于篇幅所限,后两种类型将在其他文稿中涉及,本文仅针对第一类型群体进行探讨。被称为吹鼓手、鼓匠班、响器班的民间鼓吹乐人群体主要执业于民间婚丧礼仪等场合,不受时节时令所限,属于有偿服务的班社群体。该群体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论唐代乐人对词体发生演变的作用
    、发展、传播皆与乐人紧密相关。乐人是词表演的主体。唐朝的乐人根据人身所属又分不同的种类,除了自古有之的属于宫廷的乐人、属于私人家庭的乐人、自谋生路的市井乐人,中唐后还分化出属于地方官府的乐人。不同身份的乐人在词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为了充分论述、展示这些区别,本文先就唐朝乐人和音乐的普遍状况及《曲词发生史》[1]对词的发生的讨论作简要说明。一 唐朝乐人和音乐状况简说唐高祖于武德四年下诏严苛了乐户制度,强调乐户不得随意脱籍,必须世代相袭,以操乐为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06

  • 老板娘姓啥
    口,无尾有双首,乐人经常唱,加麦可造酒。”老板娘又笑道:“噢,乐人唱曲,粬可酿酒,是曲先生吧。”两个客人见老板娘思维敏捷,对答如流,便一齐问道:“请问老板娘贵姓?”老板娘莞尔一笑道:“我姓十一口,莫作吉字猜,你若猜作咕,还没猜出来。”两位客人绞尽了脑汁,也没猜出是个什么姓来。在旁边算账的店老板,为了不使客人尴尬,便启发道:“我这个内当家的姓氏不多见,也可以这样来猜:“有水反枯干,有人反孤单。个个齐出力,筑城若金汤。”读者朋友,这则谜底原是常用成语中的头个字

    故事林 2006年7期200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