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2015-05-30 04:14董智新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交流合作数学阅读独立思考

董智新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它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学会倾听  数学阅读   独立思考  交流合作  发现与应用  整理与构建

一、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让他们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倾听。数学原本很枯燥,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師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的强烈愿望。

恰当评价,鼓励学生倾听。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我经常会说:“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二、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好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好习惯。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外,还要引导学生找一些课外数学小知识阅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创造想象,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习惯,可开展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

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合作学习的习惯正是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重要组成部分。

五、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

六、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孩子自身的素质,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参考文献:

[1]东子《快乐教学18法》

[2]孙云晓、邹泓《好孩子  好习惯》

猜你喜欢
交流合作数学阅读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之我见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数”山有路“读”为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