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八年级学生“逆反行为”的两点思考

2015-05-30 02:44普艳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作学生

普艳虹

【摘 要】该文从八年级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案例的形式分析疏导学生在八年级时期出现的“逆反行为”,为教育处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问题”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八年级班主任;学生;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教育逐渐科学化、具体化。在教师配备方面越来越完善,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重点在班主任职能。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各阶段有各自的特点,相对来说,七年级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学生习惯养成时期,八年级是学生习惯巩固时期,九年级则是习惯加深运用时期。在八年级学生巩固习惯时期,大部分学生能够延续七年级的良好习惯,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开始怀疑这种习惯,心理上开始排斥这种约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逐渐反映在行为上即“逆反行为”。“逆反行为”在该阶段学生行为中占主要部分,有些同学因为疏导及时、沟通方式多样表现的不太明显,相反另一部分同学则会表现的比较强烈。八年级教师一定要关注到这一部分同学,他们有可能将整个班级的风气带偏,影响纪律、学习以及积极向上的凝聚力。

八年级学生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刚升入初中的新奇已经没有了,对中学学习的各项常规有了初步的掌握。随着年龄增大,逐渐有了融入社会的想法,但他们的这种想法却处在一个试探、模糊的状态中。因此,在具体行动中便体现出逆反的行为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任课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察看学生的表现,分析其中原因,掌握了基本资料后与学生沟通,及时准确的疏导学生心理,使学生健康成长。

我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就遇到了两个当前比较典型的问题,通过请教专家教师、查阅资料,对不同问题学生采取了恰到好处的方法,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最终达到了班级团结、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风气浓重,学习环境良好的效果。

本人就八年级遇到的两个典型问题用案例呈现。

案例1

乔伟路同学是随父亲来我市打工的“农民工子女”,母亲却留在了河南老家。七年级刚开学时,乔伟路同学在行为表现中有明显的不合群,通过谈心,孩子表示他不愿意在外地读书,当时我试图通过谈心能将孩子的思想扭转,但似乎并未取得实际效果。由于环境比较陌生以及年龄较小的原因,七年级没有发生大问题,升入八年级以后乔伟路突然间问题集中爆发,开始出现在校外打架、吸烟、和家长吵架等,他父亲也没办法,好几次来校找我,希望我能想想办法帮助乔伟路。

具体措施:乔伟路从进入这个班级我就注意到了他的眼神很迷茫。在这一年半的过程中,最近一段时间问题集中爆发,但是基本在学校里没发生过。在学校里,他基本不和老师发生冲突,和班级同学相安无事,行为表现方面除了不学习似乎再没有多大问题。

我在思考,为什么他在学校里表现得很听话,出了校门却变成一个有严重问题学生呢?我开始有意和他聊天,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在几次谈心后我注意到,他对我表现的很信任、很亲近,谈话中流露出想回到妈妈身边的情感。在我听他倾诉过程中,我敏感的认识到这十三岁的小男孩是渴望关心,渴望母爱,但是他父亲却不能理解,经常唠叨,使他变得越来越逆反。他之所以没有在学校表现出不好的行为,是想给老师和同学们一个良好的印象。基于这点,我认为乔伟路同学还是一个比较善良、单纯的学生,是完全可以帮助改变的。之后,我又详细的分析了他的性格特征,针对他的心理反应,近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出这样的措施:其一,约见家长,提出希望家长减少对孩子的说教次数的要求,把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实际行动当中来。请求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紧密配合,请家长多抽出时间陪孩子,比如周末多陪孩子去散步、逛街、吃饭等。其二,找班干部谈话,把班干部召集起来,说明乔伟路的情况,提出希望班干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关心乔伟路的学习生活问题。上课时鼓励他积极发言、下课多和他玩或带动他讨论学习等。其三,我每周找合适的时机和他聊天,有时带一点小食品给他,借以接近他的心灵,并鼓励他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慢慢的,乔伟路变得开朗起来,学习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之后的电话家访中了解到他在家里也开始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改掉了不好的习惯,和家长争吵的事也不再发生。

案例分析:在教育乔伟路同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如果我当时采取比较粗鲁的方式,对他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斥责,一定不会收到这么好的结果。在这件事中我采用了比较人性的、温和的方式,抓住乔伟路缺少家长关心这个焦点,得到家长的配合,发动同学们共同关爱,自己也付诸于实际行动,通过大家的努力,才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2

八年级开学不久,经过一年的磨合,师生之间已互相熟悉,我与学生关系过于亲密,学生犯错之后处理时孩子的态度不认真,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不予计较,久而久之发现学生对待自己的错误满不在乎,导致班级纪律迅速涣散起来,学生成绩也出现明显下降。觉察到问题后,我一改往日的管理习惯,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方式方法上往往比较单一、粗暴,处理问题过于严历。结果学生的纪律没好转,成绩也没有得到扭转,反而学生的对立情绪加重起来。期中考试前学生逆反达到制高点,有学生开始唱反调,班主任工作越来越困难。终于,问题集中凸显在期中考试成绩上。

具体措施:期中考试后,面对班级成绩,我再次静下心来查找原因,在详细分析了自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我认识到对学生纪律要求过严或过慈都不是长久管理的办法。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成长过程一定是严慈相济,对于学生的优点要赞扬鼓励,对待学生缺点或者违纪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处理。前半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就犯了方法单一的问题,要么太严格,要么太宽松,没有严慈结合、张弛有度。于是我决定,在关系到学生心理、成长重大问题时采取比较严格的措施,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采取比较宽松的措施,即把握住原则,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当变化。对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多和学生沟通,讲道理。慢慢的,学生开始知道在那些方面他们必须要做好,那些方面可以不用绷紧神经,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张弛有度,心情愉快,快乐学习。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纪律好了许多,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案例分析:班主任工作是管理学生的工作,管理一定要讲求艺术,管理的艺术有很多,但首要一条是严慈相济,过严或过宽,可能会造成学生习惯养成、成长经历上不完整,导致八年级这个特殊时期学生的问题更加严重。案例中能与学生成为一片本身是好事但缺少严厉的成份,而管理太严,长期严厉造成孩子身心疲劳,青春期出现的逆反心理加重。这说明班主任在处理班级学生问题上在强调度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有严慈相济、松弛有度,缺少哪一方面都会影响到具体管理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案例,是我在八年级这个特殊时期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这两件事总结思考,八年级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到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细微表现,在具体管理中应多思考,多研究,总结方法、吸取教训,使管理成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镇西.这样当好班主任.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7,9.

[2]周琴.年轻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教育衔接研究,2008,(2).

[3]李守健.倾听是德育教育成功的捷径.都市家教,2015,01(下).

猜你喜欢
工作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学生写话
选工作
聪明的学生等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