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读书的日子

2015-05-30 10:48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5年48期
关键词:图书室借书盖板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那时候,我家与许多家庭一样,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更甭想啥精神追求了。

1966年,刚读完小学二年级的我由于“文革”的原因,在家里待了整整一年。我不想总这样无所事事,可干啥呢?若有一本小说看看也好呀!一天上午在去厕所的路上,我看见有一处暖气水泥盖板被打开了一块,出于好奇,我从这个缺口跳下去,想玩一玩“地道战”的游戏。往前摸了十几米远,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个被打开的洞口。上去后,我发现这里是父亲所在部队单位办公楼一层的一间储藏室。使我兴奋不已的是,这间不大的屋里堆放的全是“文革”期间收上来的“禁书”。看到这些书,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些“宝贝”可以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今后我就能天天与它们相伴了;紧张的是,这里的书都是“毒草”,如果我“偷书”的行为被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还是战胜了我心中的胆怯。我从书堆里找到一本《三国演义》,赶忙揣进怀里,然后像“贼”一般,飞快地从原路返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关进小屋,找了一张牛皮纸把书包好,然后在上面写上“语文课本”四个字,心里暗暗发誓:不管是谁,我一概保密,决不能透露半点书的秘密。

然而,不久后的一天,我放在枕头下的“语文课本”还是被弟弟发现了。他把书拿给了姐姐,让她读给他听。等我知道后,他们已经看了好几个章节了。因为该书是繁体字,有好多字我也不认识,所以,这部《三国演义》自始至终都是姐姐读给我和弟弟听的。之后,我又在那间地下图书室里,靠同样的方式“借”到了《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书籍。每次“借书”我都是有借有还,送还时保证做到完好无缺。这样持续了几个月。有一次,我又去“借书”时,发现通往地下图书室的水泥盖板被^封死了。

好在没过几年,初中毕业的姐姐被分配到北京市少年宫工作。那里的图书很多,每到周末,姐姐都从那里借一本小说给我们看。可以说,我整个初中的课外读物都来自于姐姐单位的图书室。后来,由于表现突出,姐姐被单位推荐上了大学,我的课外书也出现了暂时的“断档”。“文革”后期,重视读书的风气渐浓,父亲在区图书馆给家里办了一个借书证,我每两周去图书馆借一本书看。因为借书的人多,想看的中外名著又少,因此,我当时看的书很杂:文学、经济、法律等,只要是书就看,家人和同学都管我叫“小书痴”。那时候,我正在念高中,对语文课情有独钟。自然,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我都会认真完成,而且,我的作文还常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高中毕业后,我来到了京郊农村插队落户。尽管干农活很辛苦,但每天收工回到知青点后,不管多晚,我都坚持读书一小时,而且还在那时养成了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为我日后写作奠定了基础。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有时,我对儿子讲起过去在那间地下图书室看书的经历,他还认为我在跟他说天方夜谭呢。是呀,如今读书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图书馆、书店、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几年前我学会了电脑之后,那些图书馆、书店就很少光顾了,因为,从网络里我就能很容易地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说和报刊上的文章。当然,闲暇之余,每每与自己的挚友们一起“侃山”时,我常会把小时候在地下图书室里“窃书”的经历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我想,那段儿时的特殊经历,不仅铸就了我一生的读书梦,而且,也带给了我终身的快乐和幸福!

猜你喜欢
图书室借书盖板
图图借书
不规则防辐射盖板施工技术在核电项目的创新应用
2.5D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控制技术
梳棉机用固定盖板针布发展趋势探讨
借书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借书
图图借书
梳棉机回转盖板运转方向与盖板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