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5-05-30 10:48李玉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47期
关键词:习惯初中语文课文

李玉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理解、评价、鉴定文本的过程的所谓探究性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及其他科目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兴趣引导是促使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实行以来,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急于改变传统的旧方法、旧模式,进行创新、进行改变,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难免会没有很多时间给学生的阅读留下充足的时间,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出现“厌读”的现象。但是,无论语文教学经过怎样的改革,阅读教学始终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解决策略

1. 兴趣引导是促使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从朗读开始。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指导性朗读,学生要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默读及分角色读等。老师的指导性朗读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师在示范朗读过程中能做到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根据课文类型运用及投入不同感情,或行云流水,或高昂激进,随时随地把学生代入文中的意境中,让学生爱上阅读指日可待。学生以老师为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作品《社戏》时,为了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如果你和这些人物在一起,你会更喜欢哪位人物”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很浓,阅读也比较活跃,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融入到讨论之中,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把课堂气氛推倒高潮。

2. 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教学结果。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后,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和辅导者,必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学习时间,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与学生阅读课文,课后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购买一些有利于学习的作文辅导书或者社和初中生年龄段阅读的各类书籍,并且要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读书心得体会,把好的读书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并且把自己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感受到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并乐于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自主阅读。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学习,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喜悦,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作用在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果,需要长期积累,慢慢形成。所以这就需要师生有足够的耐心和心理准备。学生要做到不断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把阅读作为一项长久的习惯,一定会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习惯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上课好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