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关键与复习效率

2015-05-30 10:48龚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47期
关键词:题型课本命题

龚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中考语文命题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语文复习模式呈现多格化的趋势,但总的来说,仍属于考练和讲析相结合的流线型思路。面对这种命题思路,复习中常常出现的讲得精、练得多但收效甚微的状况,导致广大师生陷入困惑的境地。2016年中考即将来临,新的《考试大纲》表明今年语文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又将出现变化,对此又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采取科学的策略,是完全可以走出初三复习的困境的。

数理学科各个知识点循序渐进,可以零存整取;但是语文学科各个知识点却交叉融汇,无法化整为零。所以,语文学科特点和初三复习状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全在一个‘活字”(刘国正语)。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引导学生在“活”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参”“悟”“联”“练”等有效途径来复习语文,以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参”

《考试说明》是指导师生正确认识考试性质和要求、理解考试形式和范围的资料,是命题和应考的依据,它把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分为41个考点,能力量化为五个层级。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参”透《考试说明》,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在复习中陷入各种练习的八卦阵而茫然不知出入的状况。学生能根据《考试说明》和平时学习情况做好内容细化,循序渐进地把握知识的内涵、外延、异同、应用范围等,这样就抓住了能力要求的“神”。

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考试题型形式,认识某类题型所能容纳的知识含量和能力要求的层次,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考试能力要求结合起来组织自己的复习。惟有如此,学生才会胸有成竹,复习才会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语文复习的“活”才有了根本。

二、“悟”

学生“悟”的本领,是语文教学“活”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与之相应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这不是单纯地通过做题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培养。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所以,学生习惯于自己取得知识,习惯于从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学生这种“悟”的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致力于“悟”,才能较快地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培养学生“悟”的本领,在上语文复习课时,必须适当变换形式,多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三、“联”

不少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中考不考课本,于是把课本抛在一边,提前结束课堂教学,大量延长复习时间,沉溺于题海战,这种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其结果往往是使学生终日陷于枯燥无味的听、练之中,把本来一门十分生动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学科变成毫无兴趣和美感可言的课程,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增长。

事实上,语文课本才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中考命题尽管选了一些课外的,但命题者安排的考查点都与平时教材教学相关。平时学习注重了积累,课内基本功扎实,考试时就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认识到了这一点,复习时应该有意识地多“联”课本知识。

四、“练”

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在初三复习阶段,不能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练习、评讲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形成考生扎实基本功的基本途径,也是检查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精练”、“巧练”,就会明显增强考生积累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方法,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

“精练”主要指的是练习时要精心选材,语文复习必须确保训练材料的质。在信息技术高度必达、各类复习资料满天飞的今天,选择利于发展学生思维、适合学生需要、符合中考变化的试题尤为重要。“巧练”,就是让考生走出“练”就等于做作业的误区,初三语文复习应该是听说读写多方面的结合。

总之,在初三语文复习阶段,要在关键的“活”字上多下工夫。

猜你喜欢
题型课本命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