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多样性不是依据口号

2015-05-30 10:48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5年42期
关键词:满铁刻画人物形象

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电视剧,不管是现实剧还是历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是有作为的创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千奇百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上也没有哪两个人的个性是完全一致的。而文艺作品从来都是以人为核心的,以塑造出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为己任。电视剧也一样,对于这种叙事作品来说,人物形象更为重要。好的电视剧,多年之后,其中的人物形象还能被观众记得,有的时候具体故事情节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了,但剧中人物形象的音客笑貌等仍让人记忆犹新。有的编导,为了让自己的剧作更有特点、更为观众所知悉,在刻画什么样的人物、如何刻画方面做足了文章,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过,刻画人物应当顺势而为,不能为了刻画而刻画,否则用力过猛,就会导致人物形象相似度在增加,反而失去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很多情况下,电视剧的编导们都希望所刻画的人物更加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仅是指人物的职业、长相等,更重要的是人身上特殊的精神、性格、涵养等内在的东西。不少电视剧所刻画的人物都因为是独特的“这一个”而引起大家的注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要以为这些独特的“这一个”主要是一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或主要人物,不少都是一些配角。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我的绝密生涯》,虽然这部戏反响一般,但是其中有的人物塑造颇有一些特点。剧中有一个叫李连生的人,本来是军统在日本满铁调查本部的一个卧底,因为是部长中村的救命恩人,所以虽然只是一个看大门的,却挺有势力。后来,阴错阳差,军统方面抛弃了他,他因为满铁调查本部的内部纠纷险些丧命。一段时间以后,李连生摇身一变成了汪伪特工总部的一个头头,成了一个汉奸。李连生这个人物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转变,而是因为这个人在性格上很特别,他时而精明谨慎,时而歇斯底里,做人上没有原则,有奶便是娘,而在对待对手的时候又十分的阴狠,让人看了感觉很讨厌。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成功,还因为演员演绎得比较到位,一颦一笑之间,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把人物的某一方面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一个情节,说的是地下党特工关郁达被一个日本军官追杀,关郁达情急之中恰巧闯进了李连生所在的房间,而这个日本军官正是数年前要将李连生置于死地的人,于是李连生二话不说,抓起手枪就把这个日本军官打死了。这还不算,他走到尸体前又补了几枪,补枪的时候李连生眼里露出异常凶狠的目光,看得出他在面对敌手时的不依不饶。有意思的是,在一些电视剧中,往往是一些小人物很出彩,这些人大多是配角,但因为个性鲜明,说话有特点,因此引起观众的很大兴趣。而相比之下,不少电视剧着墨最多的主要人物却往往乏善可陈。一般说来,一个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编导者用力最深、倾注心血最多的,编导者一定非常希望这些剧的主要人物能够有特点有个性而被观众记得住,但遗憾的是很多电视剧的主要人物都没给大家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不少编导者都希望自己的电视剧能够做到人物形象多样性,但实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这绝不是喊一个口号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编导者对自己所创造的人物进行精心的研究、反复的研讨,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得很清楚,对这个人物的行为方式、语言方式等都能准确描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刻画好人物,也才能有有特色的、让观众们记得住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荧屏上。当然,还有一个话题不能不提,创作者要想在剧中创作出多样化的人物形象来,深入生活,认识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揣摩更多的人是很重要的。只有对不同的人有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说,深入生活,有充足的生活积累,才能创作出多样化的人物形象来。这一点,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希望创作者们谨记。

猜你喜欢
满铁刻画人物形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