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的现代性信任机制思想解析

2015-05-30 09:37王冰玉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吉登斯嵌入现代性

王冰玉

[摘 要]现代性信任机制是吉登斯的现代性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学研究中,对吉登斯有关现代性思想的论述有很多,但大多是以现代性的变革和对现代性的宏观研究为主,研究现代性的发展脉络及其变革的多,解析现代性中的微观议题的少。并且很少有人从解释性和描述性的方式入手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進行研究,本文在此方面作一尝试。

[关键词]信任;吉登斯;现代性;嵌入;机制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73 — 02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的现代性发展及其迅速,经济的长足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与人们的道德水平滑坡、精神空虚和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下滑呈现出两种极端的状态。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吉登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理论,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评论式的研究,创立了“结构化”理论。吉登斯早年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时,主要讲授社会心理学,这对他今后现代性思想中重点研究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有着铺垫性作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社会基本处于一种稳定的持续发展的状态,吉登斯将注意力转向了现代社会及其变迁,并将其作为一个重大议题来论述。

一、“再嵌入”与现代性信任机制

依照吉登斯对现代性社会中“再嵌入”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吉登斯把“再嵌入”看作是现代性信任机制中的社会关系形式。吉登斯在谈到了“再嵌入”现象时说:“所谓再嵌入,我指的是重新转移或重新构造已脱域的社会关系,以便使这些关系(无论是局部性的或暂时性的)与地域性的时—空条件相契合。”①也就是使时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时空关系的条件的再度整合。吉登斯将这种概念用“当面承诺”和“非当面承诺”来区分,他认为前者是由既定的或者说是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所维系成的体系,后者是由象征性的符号和专家系统所表述的。依照我的理解,我国传统农村中的“族长”,作为一种大家公认的和既成事实的“权威”,村里的任何纷争都要靠这种“权威”来解决,具有延续性和稳固性,长时间维系着族群或村落内部的稳定,这和前者的功能系统是相似的。后者可以看成是现代社会的司法机关,事件发生之前仲裁者与当事双方并不相识,司法体系作为象征性的权威,平衡着当时双方的利益关系,使得当事双方与之不相识的情况下,对其产生“信任”。而二者都在既定的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下串联并维系着社会的“信任”,由此产生一种社会内部关系的平衡。

二、“世俗的不经意”与现代性信任机制

从吉登斯对现代社会中“世俗的不经意”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吉登斯把“世俗的不经意”看成是现代性信任机制运行的互动形式。吉登斯强调建立信任关系与否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关于前现代与现代的信任关系,吉登斯提到了齐美尔与霍夫曼。通过齐美尔的表述,吉登斯认为,“在前现代文化中,地方性社区总是更大的社会组织的基础,‘陌生人在这里指的是‘一整个人:某个来自外部世界并且潜在地让人感到疑虑的人。”②现代的信任与霍夫曼的“世俗的不经意”息息相关。“这种现象要求显示这种不经意的人具有复杂而高度熟练的自我管理能力,即使它看起来仅仅是最微弱的暗示和信号。”现代性的信任到了这里,几乎已经抛弃了前现代的牢固化和枯燥的形式,可以说,人们可以通过特殊形式甚至是微弱的互动,来构建信任。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某种潜在的关系或者说是契机,找到自己的上升空间和渠道。

然而,上述由人们不经意间的眼神或者很少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在现代社会还不足以形成真正牢固的信任体系。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在面试的时候,随手捡起了掉在地上的一团废纸,给面试官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并很可能顺利地开展接下来的谈话,最后被顺利录用。但是,很多人错误地理解成我们弯下腰捡起废纸的举动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录用,信任的建立却并没有这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捡废纸的举动只是“世俗的不经意”,它起到的只是一个指示性和引导性的作用,面试者牢固的知识体系才是决定性的根源。吉登斯同样认为,其相互关联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周旋与礼仪是相互防范的策略,陌生人和熟人大都(在实践意识的水平上)清楚地把它们当做一种含蓄的社会接触。分化了权力,尤其是在它被明晰地标示出来的时候,可以毁掉或扭曲周旋与礼仪的规范,也能毁掉或扭曲朋友与密友之间业已确立起来的彼此信任的知悉程度。”①

三、“象征性”与现代性信任机制

从吉登斯对现代社会中“象征性”和抽象体系的分析,可以确定,吉登斯把“象征性”看作是现代性信任机制的外部环境条件。信任是具有抽象性和象征性的。关于现代性机制,吉登斯保持一个基本的论点:现代性制度的特性与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紧密相关。吉登斯将信任性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建立在彼此很熟悉的个人之见,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则是通过长时间的了解而建立的可信度,恋人之间、密友之间就是这样的例子。在这里,吉登斯论证了一点:人是信任的主体,人的行为(或者说是实践)可以自发地建立和消除信任。在开放的现代性体系和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中,吉登斯得出现代性人们不像前现代那样很容易地相信,不熟悉甚至陌生人之见总是相互怀疑,或者总是算计利害得失的结果。“在前现代背景下,个人可以忽略牧师、圣人或巫师的布道,而按照自己日常活动的惯例过日子。但是在现代世界,就专业知识而言,事情就不会是这样了。”②现代性人们处理事情时会不断地选择思考,通过思考形成实践,在实践中生成信任,信任又引导人们进行下一步的实践。

四、“职业道德”与现代性信任机制

从吉登斯对现代社会中职业道德与信任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吉登斯把“职业道德”看成是现代性信任机制运行的社会基础。吉登斯同样认为,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是现代性人们产生信任的重要条件。再举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正常人走在大街上看见警察就会不自觉地从心里产生一种安全感,因为警察的职业特性让人觉得发生危险时自己一定会被其保护。相反,在黑夜里,看见一个面目狰狞的壮汉迎面走过,就会自然低产生恐惧,因为人们内心里会觉得他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或要施暴的人。在这里,吉登斯又提到了“再嵌入”,通过信任的充数,可以达到关系的维系和转变。与职业道德有所不同,吉登斯提出,专业知识是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会信任那些(以他们的技术知识而论)自己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实践和社会机制?”③的问题。吉登斯也提出了一种矛盾心理——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同样是出于自己的无知。“只有在愚鲁无知的时候,不论是对技术专家所宣称的知识的无知,还是对一个人所依赖的密友的想法的意图的无知,才有对信任的需要。”④那么应该如何处理无知和信任二者之间的关系呢?吉登斯的做法是利用怀疑和保留的思想,来进行内在的“知识更新”。也就是说,无知并非一无是处,无知也会让人产生怀疑,它与“知识更新”紧密关联,它不仅不会瓦解信任,反而会使信任更加稳固。当然,如果仅仅依靠“知识更新”来化解有关信任的矛盾是不牢靠的,对此,吉登斯在有关现代性信任的理论中,提出了“本体性安全”的思想。

五、“本体性安全”与现代性信任机制

通过吉登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上的“本体性安全”分析,可以判断出吉登斯把“本体性安全”看成是现代性信任机制的心理条件。吉登斯注重分析人们信任感的内在支撑,“大多数人对其自我认同之连续性以及对他们行动的社会与物质环境之恒常性所具有的信心。这是一种对人与物的可靠性感受,它对信任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不仅构成了本体性安全感的基础,而且在心理上信任与本体性安全也彼此相关。”⑤吉登斯将这一表述称为“本体性安全”。以怀疑的视角,对所怀疑的对象持肯定性的回答是支撑信任的隐含逻辑。比如“我确实存在吗?”、“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是同一个人吗?”等这样一些问题。我国当代社会学领军人物郑杭生教授认为,吉登斯的“本体性安全”可以视为一种逐渐展开的知识褶层。“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个人与社会一直在风险中前行,也一直面对着安全困境的考问。因此,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前提性保证,在这个意义上,安全本身也就是生存,生存安全是整个生活实践的一个核心内容。在风险前行中不断求索生存的安全构成了一条‘纵贯线,因而也可以说,一步文明史也是‘风险求存的历史。这一过程促成了安全的知识体系不断积淀和持续扩展,它也逐渐显露生出一种趋势——越来越沉到社会生活之中,越来越贴近人的现实诉求。”⑥

总之,对吉登斯现代性信任机制思想的分析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吉登斯的信任理论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在现代社会,机遇无处不在,信任可以自己建立。一方面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为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铺垫,另一方面更要谨慎努力抓住机遇。但这种机遇也同时意味着风险的滋生,所以不能盲目追从偶发事件或特殊的时—空场域产生的信任。也就是说,信任是与实践和反思紧密相连的,即使面临风险也要随时警醒,积极应对风险。只有以这样一种态度来解释和对待信任,现代性的优势才会极大程度低凸显出来。

〔参 考 文 献〕

〔1〕成伯清.乌托邦现实主义:何以可能与可取?—兼论吉登斯社会理论的特性〔J〕.社會学研究,2008,(06).

〔2〕郑杭生,杨敏.个体安全: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提出与阐说—社会学研究去向与安全知识体系的扩展〔J〕.思想战线,2009,(06).

〔3〕朱虹.信任:心理、社会与文化的三重视角〔J〕.社会科学,2009,(11).

〔4〕郭忠华.吉登斯的社会主义观评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02).

〔5〕刘谦.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6〕董才生.论吉登斯的信任理论〔J〕.学习与探索,2010,(05).

〔7〕李猛.从帕森斯时代到后帕森斯时代的西方社会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

〔责任编辑:史焕翔〕

猜你喜欢
吉登斯嵌入现代性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吉登斯论现代国家
浅析“第三条道路”中的积极福利观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嵌入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医技预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看待我国流动人口社区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