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智生活语文有效课堂的思考

2015-05-30 21:52杨杰平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智障桃子语文课堂

杨杰平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培智生活语文的课堂也变得灵动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为生活语文课堂注入生命活力,努力构建理想的生活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课堂,使一个个鲜活生命自由生长的课堂成为我们每一个生活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关注智障学生的发展性

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摘桃子一样,桃子长得太高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摘不到,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桃子长得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摘得桃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制订生活语文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智力程度相对较低孩子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智力程度较高孩子能力的提高。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让智障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注重课程目标的生存化导向和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导向,使学生掌握实用生活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公民打下基础。

二、设计合理的互动环节,给智障孩子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式为主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凡是学生能自己学到的、想到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想,凡是能撞击出智障孩子智慧火花的,都尽量为孩子提供机会。这样的互动,学生学到了知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教师要灵活调控教学活动,让生活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一节有效的生活语文课堂,教师要至始至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新课的导入到课堂教学结束,学生都是备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學生。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生活语文课。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学生残疾程度的差异性、接受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减少知识性、学科型课程,让学生多学些实用性的技能,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语文课堂不仅更加灵动,而且使每个残障孩子人人都有成就感。

总之,有效的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智障学生,让智障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中来,才能最终实现补偿学生能力缺陷,让每个残障孩子的能力都得以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杜晓新,宋永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5.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智障桃子语文课堂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桃子
桃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