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05-30 00:51林红萍刘全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半轴椭圆线段

林红萍 刘全

[摘要]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基于此,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课堂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关键词]提问技巧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33

在课堂中,提问是开启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直接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技巧、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一、课堂提问目的要明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目的要明确.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哪些问题是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哪些问题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都要深思熟虑.

二、课堂提问应讲究技巧和方法

1.课堂提问要重视情境创设

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数学情境.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以设疑寻解来开展的双边活动.例如,讲椭圆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问题一:已知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的椭圆,满足条件1:焦点F的坐标为(3,0);条件2:长半轴长为5,则可求得此椭圆方程为.

问题二:可用其他什么条件代替条件2,使得所求的椭圆方程仍为x225+y216=1?

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思维也很活跃,补充的条件有:(1)短半轴长为4;(2)离心率e=35;(3)右准线x﹦253;(4)点P(3,165)在椭圆上.

学生通过自己给的条件,理解了椭圆中的基本量:长半轴、短半轴、焦距和离心率的关系.

2.课堂提问要注意知识点的密切联系,难度递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例如,选修4-1第二讲“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中,探究及论证了相交弦定理PA·PB=PC·PD,提问:(1)使两条相交弦的交点P从圆内运动到圆上和圆外(图1),PA·PB=PC·PD是否还能成立?

图1图2图3

(2)当割线PD不变,PB绕P点运动到切线的位置(图2),是否PA·PB=PC·PD还能成立?(3)PD绕P点运动到切线的位置(图3),是否PA·PB=PC·PD还能成立?这样由相交弦定理引出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提问还要注意难度递增.又如,在高三复习“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提问:(1)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到的距离是定值?(2)这个定值三种曲线都有吗?(3)这种定值对三种曲线起怎样的作用?这三个问题的难度是逐步增大,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提问要把握难度,注意知识的延伸

课堂中若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过难,会无法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生无从下手,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提问: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可以轻易回答.但如果改为:过两条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则不能轻易回答,他们必须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对“相交”“平行”“重合”“异面”这4种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结论,就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回答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角的概念的推广”中的“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教学时可以拓展提问:(1)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怎样的?(2)所有轴线的集合怎样的?这个提问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问题的难度过大,一节课提出的问题过多,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范围,学生将穷于应付,创造性思维也得不到较好的培养.

4.课堂提问要注意方式方法

新课改主张“问题引领教学活动”,即每节课首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教学活动的指向.那么,该以怎样的方式提出问题呢?(1)现实生活情境式.某条铁路要穿过一座山,施工队为了开凿一条隧道,需要测算隧道通过这座山的长度,怎样做到呢?(2)归纳猜想式.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发现规律.圆内两条相交的线段彼此分成4条线段,三条相交的线段彼此最多分成9段,那么n条线段彼此最多分成多少条线段?(3)递进式提问.通过递进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应该由浅入深,刚开始是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逐渐加大难度.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黄桂坚)

猜你喜欢
半轴椭圆线段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法兰盘半轴钻铰锥孔专用夹具设计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数线段
汽车半轴用钢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