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

2015-05-30 00:51黄治东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业题型高中物理

黄治东

[摘要]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是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做好相关考试的复习备考工作,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任课教师的职责。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备考。

[关键词]备考策略复习方向考试真题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66

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我国高中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有利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制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备考策略,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也有利于深化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备考,下面就总结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克服畏难心理,明确奋斗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物理很难学好,以致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有自身的原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差,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也有外在的原因,如家庭环境的影响,班级班风的影响,特别是现在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学生更是沉迷于手机当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此外,这也和高中物理的特点有关,高中物理和初中的相比,知识点多,综合分析计算量大,更注重抽象思维,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更高;而且教师在授课中增大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更是难以接受,实际上学业水平考试并没有要求这么高,过度拔高让大多数学生更难以适应高中物理学习,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要克服这一畏难心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生活中处处都用到物理知识,如人走路靠的是人与地面间的摩擦,手机的使用和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有关,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复印机利用了静电的吸附作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有,在教学中设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创造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知识。

二、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是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指导用书,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领会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为复习指明方向,提高复习效率,少走弯路。对于如何研究《考试说明》,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研究“考试内容”,明确考点及其相应的能力要求,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考试要求分为“了解”、“认识”、“理解”、“应用”四个水平层次。例如“质点”这一考点,属于“了解”的层次,在复习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质点”这一概念,然后再举一些例子来判断是否能把物体视为质点;“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考点,属于“认识”的层次,在复习中就要求学生回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考点,属于“理解”的层次,在复习中就可先让学生回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举出例子来让学生分析和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属于“应用”的层次,在复习中可先回忆相应的规律,再举一些较为复杂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和计算,以提高应用能力

其次,研究“试卷结构”,明确题型有哪些,各题型的题量有多少及相应的分值是多少;考试模块有哪些,相应的模块分值是多少,如2013年的《考试说明》中,《物理1(必修)》分值为43分,《物理2(必修)》分值为40分,《物理(选修1—1)》或《物理(选修3—1)》分值为17分;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是多少,如2013年,这一比例为7∶2∶1;考试内容的比例是多少。研究“试卷结构”,对把握复习的侧重点都有很好的帮助。

还有,研究“题型示例”,“题型示例”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是考试内容和命题原则等的具体表现,通过学习和研究“题型示例”,明确各道例题中考查了哪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以什么题型出现的,属于什么层次的要求,是怎么样分析解答的。

通过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就能牢牢把握复习的方向,为指导学生复习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考试真题,提高应试能力

研究考试真题,能对试题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切实的感受,可以了解试题中考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没有考,如2013年试题(以下均以该试题为例)实验探究部分,就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进行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的辅助和基础,同时也是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类不同层次考试的热点内容,该实验可单独成题进行考查,也可与测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实验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最基础、最主要的实验之一。在旧版教材中本实验的定位是:通过利用特定实验方案和器材,动手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注重知识再现,强调知识传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虽能做到亲自操作,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有一定帮助,但多数学生以机械操作为主,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益处不大。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切实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探究过程,感受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新课改实验教材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要求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实验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针对猜想与假设合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等一系列环节,在这诸多的环节中尤以实验的设计环节最难突破,让学生倍感压力。本文主要针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提供的参考案例二“重物牵引法”,结合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如何通过“四步法”引导学生突破“重物牵引法”实验方案设计的障碍,实现有效教学。

四步突破“重物牵引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思维障碍的具体操作如下。

了“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两个知识点,则在以后的复习中就对其他没有考到的知识点就要多加关注;此外,还可以了解学生在答题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如第5题:只给出一条直线型的电场线,且电场线上标出两点A、B,学生一看之下,很容易误认为是匀强电场,从而做出错误判断。再如第6题:判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如果看题不仔细,没有注意到“保持不变”的含义,就很容易误选A或B或C。还有,通过研究试题,能了解到哪些是经常考的知识点,如在计算题中“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几乎是每年必考,如双选题19题、计算题26题均考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热点之一,而且是经常出现在计算题中,所占的分值也是较多的,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的来说,调整好心态,以课本为基础,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考试真题,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网络,并加以相应的练习,相信能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从而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学业题型高中物理
艰苦的学业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