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

2015-05-30 01:08张伟林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式作业滴管科学知识

张伟林

[摘要]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已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问题,作业设计亟需突破局限,向课处延伸、与生活接轨。基于此,对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04

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是学生课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品尝生活的一个平台。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业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着量大质差、形式单一、结构失调、有效性差等弊端。学生迫切要求减少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增加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期待作业的实效性。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已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问题,因此作业设计应当突破以往单纯拘泥于文本、束缚于课堂的局限,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作业生活化就是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之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向导。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贴近学生生活,有的放矢地设计生活化作业的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拓展、丰富生活化作业的内容;通过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并致力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原则

1.生活化作业应起源于生活

在科学学习中,教师总会碰到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生活资源,会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一种亲近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让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时,可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思考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也可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原生、环节、软体、节肢等动物,从而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及动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又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可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利用橡皮吸来疏通抽水马桶,同时思考问题:饮水机上的一大桶水倒放,水为什么不会流下来?生病时挂点滴用的挂瓶,为什么玻璃瓶的需要另一根管子与大气相连,而塑料袋的不用?壁虎为什么有着神秘的力量,它能飞檐走壁,甚至能悬空在天花板上?在观察实践中,指导学生看、听、摸、闻,运用多种感官从位置、形状、光亮、色彩、声音等多方面、多角度细致观察事物的重点部分,帮助学生逐步领悟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使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学生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各类变化,而这些都是科学作业的素材。

2.生活化作业应理性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只有内化才能得以巩固,但为了巩固知识而做大量的书面作业,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将书中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就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很有研究价值,从而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物”后,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食物进行分类;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或引导学生思考:家里有糖尿病人,他们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病人,其饮食又要注意什么?广告中称某种牌子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但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请说明理由等。学以致用,学习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知识必然会在应用和服务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迁移。

3.生活化作业应超越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处理各种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世界,并且超越我们的生活。如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时,引导学生听天气预报时做一些笔录,并根据自己的笔录对气温的变化及降水量等作统计,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现象。这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去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作业。通过这种课外作业,学生还可以及时地发现社会对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的需要,因而,他们对学校和社会也产生了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这样,他们也就很自然地认识到今天在学校里的学习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

二、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途径

1.设计知识建构式作业,搜集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科学小窍门、科学现象或有趣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专家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信息,经加工处理,按不同的需要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如学习压强时,对生活中有关压力作用效果的现象进行归类,辨明是属于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压强的,思考为什么堤坝要设计成上窄下宽,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形成一定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放入知识框架中。通过完成这类作业,学生既开阔视野,丰富科学知识,又培养了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关注生活的热情。

2.设计家庭实验式作业,实验生活

虽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还有些课外小实验、探索与研究等活动,但由于学习紧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少。为此,我们可以在寒暑假作业中设计家庭实验式作业,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质资源完成实验作业。例如,物体浮沉条件是个学习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实验式作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如取一支废输液管,从壶腹(中间膨大处)一端剪去小塑管并在火焰上烧熔密封,另一端留有15cm长,做成“塑料滴管”。再取两个废弃可乐瓶装满水,用一根铁钉加重并固定“塑料滴管”放入可乐瓶,拧紧瓶盖,双手挤压瓶壁,发现滴管往下潜。松手后,滴管中的水被挤出,滴管又往上浮,这就是教材中的潜水艇工作原理。然后折一段牙签塞住另一支滴管出口,放进另一瓶子,其余的做法与上相同,结果把鱼类上浮和下潜的原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实验中用到的可乐瓶、铁钉、牙签、塑料滴管等都是日常生活用品。

生活中利用无毒害而随处可见的废弃塑料矿泉水瓶、可乐瓶还可代替实验室中的水槽、试管、烧杯、集气瓶、漏斗、塑料洗瓶等。如稍大的可乐瓶从下半部分剪开就成了一只水槽;把小的矿泉水瓶对半剪开,上半部分即可作漏斗,下半部分可作烧杯,还可用来制作水火箭的机身和机翼。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废弃物品,如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在贝壳内做实验,用塑料药片板代替井穴板,用吊针来代替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滴头;用眼药水瓶制成储液滴瓶,这样既节省了实验药品的用量,还使生活废弃物变成了实验仪器,使实验仪器生活化。

3.设计微博日记式作业,记录生活

生活中触及的科学知识很多,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长期记录的习惯,很多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力就是这样慢慢培养出来的。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以日记或微博的形式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或者有感而发的观点等。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当看到生活中特殊的现象时,把脑海中闪现的想法,及时地记下来。如2009年7月22日,笔者曾组织学生写百年一遇的日全食观察日记,详细记录日全食的变化过程以及由日全食而引发的联想;还可写感受,写日全食形成原因而引发的思考等。又如观察蜗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蜗牛的外形、敏感的触角、生活习性、分泌液、爬行、生殖特点等。

4.设计社会调查式作业,融入生活

社会调查式作业,就是让学生针对生活中发现的某些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调查方案,走进社会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科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结论,并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作业要比书面作业来得实际和重要。让学生们融入社会生活,在享受生活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学会留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布置调查公园的植被状况的作业,当我们走进公园时,会发现有的植物高耸云间,有的矮小;有的植物在干燥的沙土里依然饱满,有的虽生活在池塘边,虽有足够的水和树荫,但在中午烈日照射下会耷拉着脑袋;有的植物四季常青,有的会落叶。这些都会激起学生调查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公园植被分层分布情况,估测公园植被各层次的高度范围,调查公园植被各层次微环境的区别,甚至调查思考小草的茎为什么会向上生长,绿色植物的根为什么会背地生长,绿色植物缺少某种无机盐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陶行知先生把学校比喻为远离生活的“鸟笼”,把脱离生活的教育称为“鸟笼式教育”,他认为,“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因此,要把鸟儿放到天空中去,要把完整的生活开放给学生,把整个生活的世界提供给学生,让鸟儿自由嬉戏、翱翔,这才真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生活化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把科学回归生活,学生体会到科学对生活的价值,就会产生需要。在不断的需求及在多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快乐,形成兴趣。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就能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地得到提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生活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有效地把作业投放进学生生活实践中,将会使学生在健康快乐的作业生活中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感受并提升生命的价值。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式作业滴管科学知识
如何借信息技术优化“自助餐”式初中英语家庭作业
滴灌浇花器
蜗牛看牙医
对比与探索
对比与探索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牙签变星星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