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策略探讨

2015-05-30 01:08黄文锋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物科技流程图模块

黄文锋

[摘要]“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专业理论性强,学生有为难心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适时改变教学方式,如优化导入、联系必修、重视流程、大胆质疑、活用资源等,进行切实教学,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导入流程图质疑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1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介绍选修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时指出:本专题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对于教师来说,这些话语,起着教学定位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本模块的知识涉及很多新的生物科技概念、原理、专业术语和技术流程,大大降低了本课程的趣味性,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变难为易,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本模块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本模块的情感,有效地端正了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态度。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每个小专题都有导语,如基因工程的导语中提到将生产药物蛋白的基因导入烟草,使烟草变成人类健康的“保护神”;细胞工程的导语中提到大量生产抗病疫苗,快速繁殖动植物优良品种等。这些导语虽然明确了学习内容,但毕竟对农村学生来说,或多或少会感到陌生而遥远,有些望而生畏。因此,贴切学生生活的例子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效的、趣味的、简洁的导入是学生的最爱。现代生物科技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或人类的需求而设计的科学技术,所以,适时地了解学生的愿望并渗入到导入方式中,效果最好。如脚踩高跷,缓缓步入教室,能瞬时吸引学生的眼球。随着学生的好奇提问,爆出自己此时身高为2.26米(姚身高,多少篮球爱好者的梦想)。但踩高跷太累,也打不了篮球,能不能真正拥有姚身高基因而到达此身高呢?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基因工程”专题的新课学习,学习兴趣大增。另外,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词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音乐声波的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如一首学生熟悉的《隐形的翅膀》,带学生飞过绝望、带来希望、留下愿望。“如果我也有一双翅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学习。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都异曲同工,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必修,温故知新

本模块的其中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如果违背渐进性,将易使学生认为本模块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进而望而却步。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是理解选修部分技术流程的关键,运用必修部分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现代生物科技的理解和把握。基因的结构、细胞的全能性、减数分裂、生态系统等知识在必修内容中已经重点学习,为本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来说,加强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融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重视流程,加强理解

本模块具有既新又专的特点,而农村学校各种教学资源有限,学生不能亲历所有实验与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简述工程技术的原理、过程是本模块的学习能力要求之一。教材中相关的实际操作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简约而清晰,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流程图的制作及评价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1.小组展示流程图,凝聚小组力量

由于有了导学案的预习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并能自己写出。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准确说出基因工程的“四部曲”,并能关注到每一步的细节,这就需要学生讨论有道才能细说其中之理。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展示,实际上需要掌握的流程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多次呈现,避免了教师反复讲解的枯燥,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学生展示的那一刻,小组的力量也得到了升华。

2.比较各技术间的流程图,深化理解

在植物细胞工程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学习动物细胞工程时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但由于两者有相同之处,所以也容易混淆其中的步骤。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单克隆抗体制备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学生有了之前的流程图学习的习惯,很快就能将两个技术的流程图呈现出来并比较。组员间的积极讨论,取长补短,短时间内就能将比较项目的异同找出,深化了理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模拟技术流程图,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变换角色,如让学生当“设计师”,设计工艺流程,对此学生兴趣倍增。教材课后的“思考与探究”给了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如探究之一:“如果将克隆高产奶牛卢辛达的任务交给你,你将如何对它进行克隆?”小组讨论结果,有的组展示文字流程,有的组展示图形流程,组员间智慧的撞击,迸发的必定是最闪亮的火花。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主动、乐学,学习目标的达成近在咫尺。

四、大胆质疑,增强自信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课堂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本节课中的疑惑,每组提出一个代表性问题,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同解决疑惑。小组讨论过程中,先是每位组员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讨论并尽可能解决,最后6个组员都不能解决或仍有困惑的问题,才作为本组的展现问题提出。如在学习单克隆抗体内容后,小组讨论展现10个疑惑问题,经过各小组长间的协调,删去相同或相似问题以后,最终形成了以下几个疑惑:(1)融合细胞用骨髓瘤细胞,是取其无限增殖能力,为什么不用癌细胞?(2)为什么用多个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3)为什么不直接用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4)融合后的两次筛选顺序能不能互换?(5)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基是怎样的?(6)什么是“专一抗体检验阳性”?(7)最后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取单克隆抗体时,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哪种方法比较好?作为师者,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明白,提问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组内各成员学习能力虽有差别,但问题提出后,组员间各取所长,相互解答,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思维已经深入到了更专业的技术操作中。这7个问题的解答,或通过学生个体,或通过小组,或通过教师来进行。表达有序、倾听认真、解疑积极,小组的合作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升了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五、活用资源,树立责任

为了使学习的成果能及时巩固,并有所发展和提高,本模块的教材中强化了总结性的活动,在专题或分专题后设置了“思考与探究”“拓展视野”“进展追踪”“实践活动”等栏目,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教材中以上栏目的要求,我精心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时间可安排在学期中或假期。如组织学生参观转基因水稻或转基因玉米的实验田,并联系农户或专家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参观本地香蕉基地,香蕉基地内设有种苗生产车间,可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景观区水池边观察蛙的受精卵发育情况;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到各超市进行调查转基因产品的标注、销售情况及售后反馈。而水葫芦泛滥、速生桉林对本地饮用水的影响、农村沼气池工程等,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态工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实践活动的同时,练习撰写综述报告也是本模块的重要学习活动之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综述报告给予及时的、切实的评价,并通过学术报告会、墙报展示等形式与同学及老师交流。将这些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促进了学生快乐地学习,更促成了学生将今日的学习和让祖国繁荣富强的责任感紧密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每个分专题内容,了解学生实际能力,联系必修内容,结合本地资源,准确把握教学方式,学生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生物科技流程图模块
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山西蜂之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美亚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让里约奥运更安全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