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困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5-05-30 05:15张志刚
关键词:管理方式农业经济创新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科技的不断创新及有章可循的管理手段会给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预测的推动力。但现阶段我们并未使这两者得到良好的结合,如何才能从多方面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如何控制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成本,是现阶段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经济  因素  科技  发展  管理方式  创新

0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梦”可否尽早的达成,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能得以完成,笔者认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其中起着具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并且实际效果显著。运用高科技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管理方法进行革新,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科技体系和管理机制,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当下我国的主要农产品的发展尤其是粮食作物受到传统体制与价格等多方限制,现阶段农产品的价格及需求仍然无法客观的反映出市场需求,大家都知道农民是主要的受益主体,如此便反应出了市场需求所具备的规模。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我们也迎来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变革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二春”。无论如何最后决定农产品竞争力的还是自身的产品质量,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需要对高新科技技术进行应用。近些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都在以平均每年增长10%的速度快速增长,使得粮食价格也随之提高,怎样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成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这将对我国今后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1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国情

1.1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推行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将农业的生产资金完全转化为工业化的积累,在此战略的推行下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城市得到飞速发展,而如此一来,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在面对国际国内的全新形式,国家也适时的加大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提升了对科研部门的研究能力,推动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创新,用成型的法律来规范工业科技市场。农业需要发展、农业需要提高收入,个人认为这离不开国家的扶植、农业科技的创新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农业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主体发展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科技的主题不明确。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将传统的农业转化成依仗科技、依仗专业人才、依仗科学管理方式、不断增加研究投入的新型模式。农业发展本身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需要遵循其规律法则,以及地域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

1.2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科学创新相结合的障碍

我国农民的比例在我国所有行业从业者中占最大的比例,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虽然现在我们的科技传播手段十分发达而且多样化,但是如何将这些新型有效的管理方法更快更好地传授与农民,尚需要面对面的传授与交流并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因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与传递者未能形成一个更快更有效的传递体系,使拥有良好效果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与管理方式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我国现阶段国情处于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面,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近年来,我国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重视,每年由政府财政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来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并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扶植。但这些支持在飞速发展的我国农业经济面前仍是杯水车薪,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并且经济的全球化也加剧了农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农业竞争事实上就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比拼。随着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逐渐减弱日趋稳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立足之地,必须对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资源环境这些领域进行不断地提升与创新,不断的提升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力,全方位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想尽一切办法将一切阻力一一化解,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

2 处理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改善农业发展形式,创新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现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并非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所能满足的,应如何改变?发展的方向又在哪里?这将是现阶段有待解决的问题,当下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的了解新的形式对农业科技创新还有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需求,这就要有高质量的科学技术予以支持。将农业经济逐渐引入产业化、多元化、专业化、注视网络化的发展大方向,不断普及农业科技创新及对高新技术的推广。更多的运用网络来进行技术方法普及,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全新有效的高新技术。在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品质的同时,以文化创意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品位。科技即生产力,通过科学的种植、科学的养殖来提升农业生产力。完善集成信息的服务平台,将良种培育、先进种植技术信息化。

不断地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使农业发展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有前瞻性的部署。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与执法,要保护好科学知识产权,并对其予以嘉奖。设定长远的农业经济发展计划,让农业经济得以保持长久稳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渐变化对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創新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综合经济治理能力与国际影响力处于上升期,使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我国农业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都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已形成三层力量最大化的配备,使其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与保障。

2.2 优化惠民政策,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国农民总数占全国人民的75%,但是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对农民及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不断的完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解决处理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及子女就学等社会突出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能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机制,尽可能的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摆脱出来。解决农业生产、深加工以及无污染的生产资料等问题,使消费者能得到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接下来的时期,农业发展的任务压力更为繁重,耕田与水资源的紧张、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青年劳动力的流逝、环境的污染与生态平衡的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根本依仗的就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及应用,农业科技将变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应当坚持坚信党对国家的领导,我们的农业经济势必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结束语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投入不足、规模较小、科技水平低、对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差、劳动力过剩等矛盾,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失去了基础和支撑。从国家方面来看,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不能满足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落实科教兴农,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总之,要想促使农民早日进入小康社会,就必须要加大力度、并形成规模。我们还要从农村的基础设施入手,一步一步的慢慢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彻底摆脱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现状。共创经济繁荣、设备齐全,文化氛围良好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佟景春,杨军.加入WTO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J].吉林农业,2002(01).

[2]李顺,李霄峰.提高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2011-2.

[3]刘小平.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4]刘娟.浅谈农村社会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2008(03).

作者简介:

张志刚(1976-),男,天津蓟县人,天津市蓟县五百户镇农经站会计,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管理方式农业经济创新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
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分标和管理方式分析与阐述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