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道”的认同建构:美食外交的演化、功能与路径

2015-05-30 20:46钟新潘亚楠
对外传播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交美食国家

钟新 潘亚楠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食物本身早已超越了饱腹之需,形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美食文化和国家品牌的特色指征。随着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蓬勃发展,美食作为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和传播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美食外交的热潮。本文对公共外交视野下美食外交的内涵、功能及主要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美食外交提出了建议。

一、研究背景:以美食为公共外交媒介的世界风潮

食物作为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础,是早期人类社会贸易和互通的重要内容,其变化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农业、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的历史变迁。茶叶、葡萄酒、核桃、胡萝卜、胡椒等农作物的贸易曾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食物本身早已超越了饱腹之需,形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美食文化和国家品牌的特色指征。现代美食外交致力于创造一个情感更为模糊的文化联系。它不是简单的美食推广,也不是简单的公关活动,而是通过美食这一媒介加深彼此间的文化理解。①

2002年,泰国政府为了提高泰国美食的品牌影响力、为旅游业助力,在全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球泰国菜”项目。《经济学人》杂志在介绍该项目时首次提到了“美食外交”(Gastrodiplomacy)②一词。 近些年,美食外交受到愈来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中等强国③的推崇,如韩国的泡菜外交(Kimchi Diplomacy)和资助全球背包客的“石锅拌饭计划”、马来西亚的“世界的马来西亚厨房”活动、土耳其的移动咖啡车计划(Mobile Turkish Coffee Truck),以及一些艺术家设立的争端厨房(Conflict Kitchen)和美食和平工作坊(Peace Works)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以美食为媒介提高国家吸引力、建构文化认同的风潮。

二、美食外交:演化中的概念

新闻建构着人们对事实的认知。美食外交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首先要归功于大众媒体的报道。笔者在慧科电子报纸数据库(Wise Search)中对2012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三年间的电子报纸进行搜索,提及“美食外交”的文章共计124篇。这些文章多以介绍政府首脑间和正式外交场合的美食宴请为主,通过特色美食来缓解外交活动中严肃、单调甚至剑拔弩张的气氛,拉近彼此的距离,如“烤鸭外交”助中美建交、安倍晋三邀请奥巴马品尝寿司、希拉里用特色八宝饭招待习近平等。大众媒体语境中的“美食外交”主要是具有高显示度的传统政府间外交的一种柔性外交方式。媒体对美食外交概念的提及和报道“塑造”了受众对此的基本认知,但同时也使得我们对美食外交的理解过于狭窄,限制了实践活动。

随着文化外交、公共外交在各国外交战略地位的日益上升,美食外交实践逐步突破了传统政府间外交的藩篱,开始直接面向公众,进入本文所探讨的公共外交范畴。中国著名公共外交学者与倡导者赵启正教授强调公共外交的核心在于与他国公众进行信息和观点的沟通,利用软实力资源提升国家的吸引能力,公共外交的主体应包括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多个层面④。美食作为重要的软实力资源,不仅是了解一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等信息的窗口,同时创造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人群交流的公共空间,促进彼此的对话和沟通。因此,参考赵启正对公共外交的定义,笔者认为,美食外交是把美食作为公共外交活动的载体,利用美食或美食文化本身的吸引力来改善国家形象和促进认同。它可以是国家政府、跨国企业、社会组织等任何国际行为主体发起的实践。

在国外,美食外交近些年已成为公共外交研究领域一个新热点。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公共外交》杂志在2009年夏季号中,从国家品牌塑造的角度探讨了美食外交(Gastrodiplomacy)。该杂志在2014年冬季号中,又出版了“美食外交”专刊,对美食外交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的探讨。国外学界将“美食外交”与“粮食外交”等相关概念区分开来。Food diplomacy指粮食援助外交。Culinary diplomacy指借助烹饪和厨艺开展外交,而Gastrodiplomacy中的Gastro指“胃”,两词意义相近,都有借助厨艺赢得“胃”,从而赢得人心灵的外交,意即本文所探讨的美食外交。

三、“有味道”的认同建构:美食外交的功能

美国国家身份认同研究者布雷登·鲁迪(Braden Ruddy)对一国美食与国家形象认知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问卷调查,78%的受调查者表示曾经因为品尝一国的食物改变了对该国的看法。在140名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调查者中有112名表示会因为美食考虑到该国旅游,74名表示同时会尝试该国的其他文化形式如音乐、运动等,68名表示对该国的看法会更加积极,96名对开展美食外交的作用给出了肯定答案。⑤这些数据显示,美食和国家形象认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会产生“移情效应”。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来看,美食外交主要具备两个功能:

1、美食传播方式促进感性与立体互动

(1)感性的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等理性的信息形式不同,作为非语言符号的美食是一种感官的生动体验,与人互动的方式是感性的,常常与家庭、民族、国家的记忆相勾连。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指出,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而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相互连接的意象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⑥美食正是这种相互连接的“意象”之一。品尝美食的时候如同与一个国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亲密接触,带给人的愉悦直接而强烈。同时,这种感官体验会形成食物与地方之间的形象记忆,建立模糊的情感联系,味觉体验形成了持久的味觉记忆。

(2)基于情境的符号互动。人际传播和小群体传播是美食外交中的主要传播模式,这两种传播形式都与传播情境密切相关。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指出,任何一种情境都可以用五个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 , 它们包括物品——由天然或人造物体构成的物质背景;场合——行动发生的舞台或地点; 一批角色 , 这就是人 ;社会组织系统的场所;概念和信息的来龙去脉。⑦在美食外交中,除了食物本身,品尝美食的场合、社会环境、参与主体和美食相关历史与文化的认知,共同构成了美食传播的传播情境,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符号互动。异国风味的餐厅往往从装修风格、背景音乐、服务员服饰和食物本身设定了情境定义,谈话内容也往往会从美食本身扩展到与该国相关的话题。

(3)参与式传播。美国公共外交学者杰弗瑞·考思(Geoffrey Cowan)和阿森纳特·艾米丽(Arsenault Amelia)曾指出,在单向的信息传播之外,对话和合作更为有效。⑧对于公共外交,对话和合作并非为了达成某种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而是互动和参与本身就是最具有价值的。我们看到在美食外交活动中,受众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食仪式的参与。与食物相伴随的是饮食的仪式,如不同餐具的使用,上菜的顺序、食物的搭配等。二是亲自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邀请公众学习或者参与制作食物,如孔子学院邀请外国学生一起包饺子。过年吃饺子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含义,过年是合家团圆的时刻,包饺子可以让一家人都参与进来,传递着中国人看重家庭的儒家文化传统。而这种价值观的传递在外国人“参与”的过程中就达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2、美食作为软实力资源建构国家品牌

软实力资源与“软实力”相区别,是指提升一国吸引能力所依靠的资源。⑨在制定公共外交战略的起始阶段,国家品牌的构建就需要对本国的软实力资源进行整合和包装。在全球化背景下,差异恰恰是建构认同的基础。各具特色的美食文化本身并不能形成一国的软实力,但却是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⑩食材的种植、选择、制作方法和过程,以及餐桌礼仪,都传递着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生态观和价值观等丰富的信息,是一国文化的具体体现。例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在2010年把法国美食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法国,美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艺术的象征,蕴含了文化、艺术以及人情世故,是法式简约而不简单的优雅生活和法兰西民族的美食与文化认同相融合的体现。11

根据英国国家品牌咨询专家西蒙·安霍尔特的国家品牌六边形模型,旅游、出口、国民素质、文化历史、政府治理和投资移民等六个方面共同构建了一国的国家品牌。当今,越来越多的食客和游客为了品尝美食而旅行,美食已成为吸引游客的情感“抓手”。在被誉为欧洲美食圣经的《米其林餐饮手册》中,获得最高三颗星的米其林餐厅就意味着这是“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的餐厅”。而对于一些国际知名度相对较低的中小国家,美食更是打造国家品牌的利器。例如,泰国政府为了提高泰国美食的品牌影响力,早在2002年就开始在全世界推行“全球泰国菜”项目。该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世界各国的泰国菜进行政府认证,获得政府认证特殊标志的餐厅自然意味着品质的保证,也为他国公众进行选择时提供了参考的标准。此外,近些年在不同国家之间出现美食归属之争,如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胡姆斯酱(Hummus)之争、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土耳其软糖(Turkish delight)”之争等,一方面是民族主义在美食文化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国家文化品牌之争。

四、美食公共外交的主要模式

1. 美食集市。近年随着会展和节庆产业的繁荣,在以文化、义卖为主题的集市上和节庆活动中,美食的展示、品尝和销售经常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有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台湾的美食夜市不仅发展成为本土旅游的品牌,而且已经拓展到了国外,如洛杉矶东部小城圣加百利谷(San Gabriel Valley)的626小吃夜市。在“世界的马来西亚厨房”活动中,马来西亚政府在伦敦、纽约和洛杉矶等大都市建立了夜市,同时赞助了一辆“马来西亚美食车”,在纽约介绍马来西亚特色美食。

2. 美食艺术。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一顿美餐可以让人宽恕一切。存在误解、偏见和敌意的个体之间,如果愿意共同坐下来一起吃顿饭,至少意味着交流的意愿和和解的可能。旨在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下公众交流和理解的艺术餐厅,如美国的冲突厨房(Conflict Kitchen)、 英国的美食和平工作坊,成为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位于匹兹堡的冲突厨房由一位艺术家和一位大厨共同筹建,该餐厅不仅提供包括阿富汗、伊朗、委内瑞拉、朝鲜等与美国有冲突国家的特色美食,还会举办与该国有关的主题讲座、讨论和放映电影等活动,并对餐厅进行体现该国风格的装修,利用美食构建异质文化的对话空间。

3.美食制作。这种做法强调公众的深度参与和互动,厨师传授的不仅是美食,更是面对面文化的展示和交流。笔者曾亲自观摩了意大利驻华文化处美食培训班的授课过程。课程并非严格的烹饪教学的方法,参与者之间更像是朋友聚会。整个课堂的氛围轻松而随意,老师和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有着丰富的互动。这种深度参与的方式,更有利于促进理解和认同。此外,使馆文化处还会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图片和文字,延长传播链条,影响更多受众。

五、结语:提升中国美食外交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2中国美食自然也是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因此,向世界传播中国美食、与世界分享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就是与世界共享“中国梦”的一种有效路径。

中国菜遍布全球,而中国美食如何增强在世界美食品牌中的竞争力、成为更强大的中国国家品牌尚需要研究和实践。中国有关方面可尝试通过不同途径提升中国美食外交能力。例如: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定期开展与外国公众的美食互动;设立中国美食基金,为遍布世界各地的中餐馆进行质量认证,通过企业标识系统指导外国食客选择,加强中国美食品牌整合能力;把回族的清真食品作为与伊斯兰国家交往的文化入口等。

(本文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外交视野下‘中国梦的国际传播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3ZHA026。)

「注释」

①保罗·S·罗克尔:《中国的美食外交》,《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5期,第85页。

②Food as Ambassador: Thailands Gastro Diplomacy. The Economist, February 21, 2002. http://www.economist.com/node/999687

③注释:中等强国是国际关系中用来描述一些并非超级强国、大国或地域大国,但仍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

④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

⑤Braden Ruddy(2014),Hearts,Minds,and Stomochs: Gastrodiplomacy and the Potential of National Cuisine in Changing Public Perceptions of National Image,Public Diplomacy, Winter. 30-32.

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⑦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30- 31页。

⑧Geoffrey, Cowan, and Arsenault Amelia (2008), Moving from Monologue to Dialogue to Collaboration: The Three Layers of Public Diplomacy,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16, No. 1: 10–30.

⑨钟新:《新公共外交:软实力视野下的全民外交》《,现代传播》, 2011年第8期,第53页

⑩尤金·安德森:《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人类学与历史学的透视》《,中国食物》, 南京,江苏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11蔡礼彬 张春光:《法国美食文化遗产传承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第8页。

1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网,2012年11月16日,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6/c350821-19596022.html,访问时间2015年1月15日。

猜你喜欢
外交美食国家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美食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美食都被玩坏了
外交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