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A股“牛市”结束,相当不靠谱

2015-05-30 01:37易宪容
齐鲁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牛市投行股市

A股“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最近,瑞银首席策略师陈李在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不过,早些时候也是这些国际投行的分析师,说A股“牛市”已经来了,而且会持续一年以上,股指会上涨到6000点以上。但当前的A股牛市只持续了两个多月,上海综合指数也只上涨到3300点左右。看到股市连续下跌几天,现在这些人又出来说,A股“牛市”结束了。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股市,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变化真的是太快了。是市场变化太快呢?还是人的分析变化太快?这就得看陈李的分析了。

陈李的报告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上,以流动性推动的牛市暂时告一段落,之前低估的A股大型股已经达到“合理水平”,未来期待盈利改善推动中国股市上涨。他认为,过去两个月推动资金入市的一些重要动力,包括散户入场,大规模的换手,杠杆资金如融资融券余额扩大、商业银行向散户提供贷款买股票等都在放缓,靠资金推动的A股牛市暂时结束。

在陈李看来,未来股市上涨的动力在于企业盈利改善。而企业盈利能否有所改善则取决于两点:一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能否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净利润率(ROE),二是降息后贷款利率的降低,能否提高企业投资意愿带来资本支出的回升。

当前,A股“牛市”真的结束了吗?记得在这一轮A股指数飚升时,我曾说这一轮中国A股的上涨,来得这样快、这样急,并以“核裂变”的方式引发连锁反应,也把传统的理论与模型、经验与常识的分析抛到九霄云外,无论是国际投行的分析师,还是国内股市评论员,个个都大跌眼镜。既然这一轮A股疯狂上涨,任何理论与模型都无法分析到,那么它在什么时候下跌,什么时候结束同样是分析不到的。所以陈李说,当前中国这一轮的A股“牛市”已经结束,用传统的理论与模型来分析同样是不可靠,也是分析不到的。

我也同时指出,这一轮推动A股向好三大因素是:一是政府政策做多股市的意图;二是国人进入股市逐利动机;三是股市融资融券加杠杆的充分利用。对于这三大因素,尽管在2015年的表现会不一样,但这三个基本条件并不会有多少改变。既然这三个股市向好的基本条件还存在,就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断然决定中国“牛市”的结束,不知道其逻辑在哪里?

还有,陈李的报告还认为,中国A股要再次向好或再次转为牛市,就得让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改善,而企业的赢利水平改善,就在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能否增加企业利润率,就在于央行降息降准能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这些分析,同样是没有脱离一般性理论及模型,脱离传统的股市上涨基本思维框架。

但实际上,这些年来,中国的股市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那个时候能够与实体经济没有多少关联,甚至说那个时候与实体没有多少联系。这样来说,国内股市的上涨或下跌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不是太大,那么它的向好如何能够建立在企业赢利水平上?估计中国A股要达到这一点还得走向成熟,还得真正成为可分析的市场。不过,就目前中国的股市来说,它还是一个不可分析的市场,无论是用一般的理论还是模型,都是无法分析出中国A股的基本趋势的。既然无法用一般性理论来分析当前中国的股市,那么用这些理论来断定当前中国A股牛市结束了同样是不成立的。

既然怎么说都无法分析出当前A股的牛市是否结束,那么这些国际投资大行还要用一般的理论来研究并公布该报告,为何这些报告对当前中国A股现实会想象出一个当然的结论?其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国际投行一直在以研究客观性为幌子,实际上总是在左右市场,特别是左右市场预期。而投资市场的预期决定了市场之大势;二是希望以此来左右国内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他们看来,政府不是想做多中国A股吗?这其实不是太难,只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宽松再宽松就可以了。既然当前中国A股“牛市”已经结束,那么要想让A股再牛市,就得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最近,国际上的各家投行一直在呼吁央行货币政策再宽松,道理就在这里。

总之,用一般性的或传统的理论与模型来分析当前中国A股“牛市”结束了,是一个相当不靠谱的个人观点。这种观点既解释不了当前中国A股之实际,也左右不了股市之预期。2015年中国A股走势如何应该是相当不确定的,但当前讲A股“牛市”结束还为时尚早,投资者对此还得冷静观察,不需要道听途说。

作者简介

易宪容 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现为名师学院领域学院院长,被业界称之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2010年12月,被30万网民公推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著有《现代合约经济学导论》、《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科斯经济思想研究》等。

猜你喜欢
牛市投行股市
第十九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结果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