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转型“世界投资人”

2015-05-30 10:48桑彤
党员文摘 2015年2期
关键词:世界工厂资本

桑彤

过去几年,跨国公司纷纷往中国投资,希望从中国的快速增长中获益。如今,国际资本正在悄然调整布局,撤离的、转让的、裁员的比比皆是。

外资在悄悄“溜走”?或许是。

然而,资金外流并不仅仅意味着跨境资本的撤离,中国资本的海外扩张也占据一席之地。专家认为,2014年是中国的资本输出元年,而中国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也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

公司变身“办事处”

如果你时常购买运动类产品,或许很容易发现,如今耐克鞋的生产地已不是熟悉的“中国制造”,而是出现了“印尼制造”的字样。耐克鞋产地之变,映射出制造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低端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税收政策调整等影响,耐克的代工企业透露,近十余年公司产能往东部沿海战略转移,并逐步向东南亚国家倾斜。专家认为,就加工制造业而言,未来中国大陆将不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但现有加工制造业还不可能完全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与外商的全球布局有关。

有的地区开始出现外企在华公司变身“办事处”的现象。2014年初,通用汽车把国际运营总部从上海转到新加坡。淡水河谷驻上海办公室的一位前员工透露,淡水河谷逐渐将业务重心外移,目前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上海办公室名义上还是中国区总部,但基本等同于后台部门,只负责跟单,签合同和结算都在欧洲。

缘何跨境资本纷纷外流,在华外企隐性撤离?在不少专家看来,或许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而造成增速放缓的因素,也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所引发的资本回流的原因。

美国学者甘思德认为,在华外企所感受到的不适,是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中的一部分——由传统的产业政策逐渐向更复杂的政策过渡。而这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公司能够公平竞争。反垄断并非特别针对外企,长期来看是为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和双赢的结局。

对外投资加速资金流出

相较于外资撤离中国市场而言,2014年资金流出的一个特点是中资企业开始加速“出海”投资和并购。

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宗数达116宗,环比增加27.47%。西欧与北美是中资海外并购的最热门区域,而美国、爱尔兰和意大利是中国海外并购的三大热门目的地。

相比之下,中国民企海外不动产投资更受关注。2014年7月和8月,大连万达集团分别宣布在美国芝加哥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并购土地,开发万达文华酒店及公寓项目。不久,万达又宣布中标美国洛杉矶项目,意欲借此进军好莱坞文化产业。在此之前,上海绿地集团和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分别在美国洛杉矶收购了公寓和酒店。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世邦魏理仕南加州地区首席执行官刘易斯·霍纳介绍,“过去十年,我们看到很多个人投资者进入美国房地产市场,投资一些小型项目。而在这两年,中国大型开发商开始进入美国,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二大外资投资来源”。

“当然,中国投资者的投资领域绝不仅限于房地产,另有相当高比例的客户投资制造业,包括高科技零部件行业,如主板、存储设备,还有目前最吸引人眼球的云计算。”同样来自洛杉矶的CTBC银行(美国)首席执行官梅纳伊表示,“2014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进入美国市场,他们投资的领域是全方位的,包括娱乐、半成品、建筑、大宗商品等。”

中国进入资本输出时代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447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49.6億美元,同比增长21.6%。这意味着,在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金额很可能将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在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看来,未来中国将从“输出产品”转为“输出资本”,中国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也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

从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这种角色的变化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从过去200年来全球经济大国的兴衰逻辑看,一个经济大国一定是资本输出大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无一例外。

从近两年的动作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推动资本输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高铁输出几乎成为国家领导人外访时的必提合作项目;资本层面上,中国牵头建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投行进入落实阶段;金融层面上,人民币国际化在海外快速扩展,已被英国央行接纳为储备货币,欧洲央行和澳大利亚也在讨论之中。这种齐头并进的局面,表明中国正在推动资本登上国际舞台,为正在到来的资本输出时代做准备。

(摘自2014年11月28日-12月4日《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世界工厂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世界工厂”押宝机器人革命
资本过热烧出伪需求更多O2O项目可能在下半年死掉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