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奔跑人生

2015-05-30 15:10何映宇
党员文摘 2015年2期
关键词:伏案写作跑鞋村上春树

何映宇

2006年2月,村上春树出版了风靡一时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迷们这才知道,原来村上君不仅是作家,对马拉松运动也很热衷。更难得的是,他竟然能在近四分之一世纪里,几乎天天坚持。

1982年,村上春树33岁。在开始跑步之前,他嗜烟如命,一天最多要抽60支烟,手指都被熏成了黄色,每天伏案写作,时间一长就感到精力不济。他想,怎么把写作生命延长,并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写作中去?他想到了体育运动。别看他的小说感性,他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时,却是非常理性的。他发现,相对其他体育项目,跑步有几大好处。球类项目大都需要对手和同伴,需要器具和装备,可是跑步一人足矣,一双跑鞋,一条马路,就可以满足健身需求。

跑步对于村上有一种奇怪的魔力。原来他是严重的瘾君子,可是,因为跑步的时候没法抽烟,居然就这样把烟给戒了。

村上也不是一口气就跑下马拉松的,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他跑30分钟就已累得气喘吁吁、心脏狂跳。长期不运动,突然跑上长距离,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人就此打住,可是村上坚持了下来。很快,他的跑步就卓有成效,距离长了,心不慌、腿不抖,呼吸节奏变得稳定,甚至跑步的姿势,也变得潇洒起来。

1996年6月23日,村上报名参加了在日本北海道举行的100公里超级马拉松大赛。到达55公里休息站后,他发现他的双脚有些肿胀,只好换了双大一号的跑鞋继续比赛。之后55公里到75公里的路程变得极其痛苦。“怎么办?还有一半路,如何挺过去?”他心里想。

这时,村上想起一本书上介绍的窍门,心里开始默念:“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机器。我没有感觉。我只会前进!”

神奇的事发生了,不知从哪一秒开始,村上浑身的痛楚突然消失了,开始不断超越其他选手。

当村上到达终点时,成绩是11小时42分。在后半程,他超越的选手达到200人!

此后,跑步与写作、一日三餐、吃喝拉撒一样,被编进了村上的人生密码。

人在跑步的时候,时间似乎会相对变长,在这相对更长的时间中,村上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村上的回答有点无厘头:“在寒冷的日子,我可能思考一下寒冷;在炎热的日子,则思考一下炎热;在悲哀的时候,思考一下悲哀;在快乐的时候,则思考一下快乐。如同前面写过的,还会毫无由来地浮想往事。有时候,只是偶尔有之,也有关于小说的小小灵感浮上脑际。尽管如此,我几乎从不曾思考正经的事情。”

原来,即使是大作家,长跑,也没有那么玄妙和复杂呢。村上说他跑步,只是跑着,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偶尔会有一些思绪进入他的脑海,也是很正常的事,那就像是路上一朵朵白云,飘进他的视野,仰头遥望横空飞去的白鹭,那是一种彻底的放松,让身体被自然的风与云填满,感受生命的律动。

正如村上所说:“人生也是一场马拉松。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没错,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超级马拉松,终点在那终将抵达的远方,活得精彩是这一路的风景。

(摘自《新民周刊》2014年第46期)

猜你喜欢
伏案写作跑鞋村上春树
科技狠活集结“炫技”
你为何买新鞋
长大的瞬间
为马而生的“跑鞋”
酸甜苦辣搜素材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两双跑鞋
两杯白开水
一种运动跑鞋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