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延展性课外阅读模式探究与实施

2015-05-30 10:48张小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延展性阅读课中学生

张小华��

[摘要]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一个内容,但教师又常常觉得存在学生不重视、课时不够、操作起来困难大、难以坚持、阅读效果不明显等困难。“延展性课外阅读”模式是针对教学实际摸索出来的一个把教材阅读内容延伸拓展到课外阅读,由教师推荐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方法,布置阅读侧重点,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写作、讨论交流,让阅读作用最大化的一种阅读课指导模式。

[关键词]课外阅读延展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01

经常有学生或家长问:老师,怎么学习语文?怎样快速地提高语文成绩?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回答:每年读10本纯文学书籍,不用学,语文成绩自然就会提高的。

尽管是一句玩笑话,但我相信大家都清楚文学阅读对语文学习甚至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学生知识的获取、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能力的提高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我们眼前的现状往往是,大家都觉得阅读很重要,可真正做起来却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面对沉重学业负担和巨大升学压力的中学生,要让他们拿出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似乎难上加难。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有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但缺少好的阅读习惯,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品位不高,阅读效果不明显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教学功能,如何把课堂内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辐射应用于课外的阅读和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读有所得、读有所获,是目前课改中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主动求知和发展的广阔天地。广泛的阅读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学生学业压力大、课外可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少的情况下,怎样督促、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怎样做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训练呢?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我们初步摸索出了“延展性课外阅读”这一既能兼顾课内语文教学,又能把课内阅读指导延伸拓展到课外阅读的一条较为切实可行、较为高效的阅读课指导思路。经过在组内的推广和实施,获得了一些体验,也让延展性阅读这条思路不断清晰和完善。

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延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阅读内容的延展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喜欢看《故事会》《幽默大师》《讽刺与幽默》等猎奇搞笑、纯消遣的读物,还喜欢看《看天下》《格言》《意林》等独立篇幅较短的读物,更多的中学生则喜欢看网络小说。当然,博览群书不是一件坏事,我们也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但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我们鼓励学生阅读纯文学作品、经典作品。同时,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随意性,为了让阶段性的阅读有一定的指向性,我们给学生推荐的阅读内容主要是从课本内容、课堂内容延伸拓展而来的。比如,学习必修一的《荆轲刺秦王》时,师生一起提炼出了荆轲性格中很重要的一点“义”。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对中国文化中的“义”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进行延展阅读,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义”,武侠小说中的“义”,再延展到今天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辩证看待“义”这种道德思想。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写读书笔记、小组讨论等,进一步拓展对这一道德思想的理解。学习完必修一的“写人记事散文”、必修二的“写景状物散文”后,我们就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类散文作品。学完必修二的《兰亭集序》,我们就指导学生一起阅读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竹林七贤”的作品,让学生从中体悟古人率真、坦荡与旷达的生命观等。

二、阅读方法的延展

为什么学生觉得学语文没什么用?为什么学生觉得学语文和考语文是两回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提高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如何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适当延伸到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上?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高中语文五册必修课本,每册课本有四个单元的“阅读鉴赏”内容,按照必修课本的阅读内容和单元学习重点,我们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课堂内传授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延伸拓展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上来,让学生把学、读、考、思几方面结合起来,学得用心,读得有效,考得满意,并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学习的是“现代新

[作者简介]张小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教学骨干,多年担任南宁市第三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

猜你喜欢
延展性阅读课中学生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中的出版偏倚、科学客观性和科学伦理——“奥司他韦事件”及其延展性思考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课堂有效教学之大学课堂
历史教学中的“三性”原则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