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臣:农民画的工笔样本

2015-05-30 10:48王欣芳
齐鲁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麦收麦穗工笔画

王欣芳

40岁才成为“美术新人”

巨野县书画院坐落在当地环境最好的洙水河公园里,建筑崭新开阔,出门见洙水河,两旁花树丛生。院长陈广超开玩笑说:“这工作环境,给个总统也不换。”

这座三层建筑规划若干大小展厅,每一个展厅里都有孔庆臣的画作,他的工笔很容易就能被辨认出来:麦穗金黄饱满,牛羊情态悠闲,农舍古朴厚重,就连最普通的玉米都令人觉得细致流畅,而且浪漫。

所以,当孔庆臣穿一件土黄色的夹棉夹克在面前打了两个转,我没有将眼前这位微笑憨实的中年人与那些浪漫的玉米和果实联系在一起。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旁边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他很可能会一声不吭的走掉,尽管我们提前约了采访。

在巨野,从事农民工笔画的有三类人,第一类是普通农民,工笔牡丹就是“赚外快”,只参加过简单培训,作品按部就班,单张市价在百元左右;第二类是能够进行创作的画师,能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升级,还能开发水浒108将等系列产品。这类人大多只对学员进行日常指导,除非是要求特别高的订单,他们不太动笔。最后一类就是凭借个人能力走上专业绘画道路的“杰出代表”,比如孔庆臣。

“获奖就是这五六年的事,之前我跟其他画画的农民没有多大区别。”孔庆臣是谢集镇潘庄村人,学生时最爱美术课,一有钱就买画册临摹。有时他端把凳子在外面写生,过路人一下就能辨认出这是村上哪片宅子哪块地。村人倒也不觉得稀奇,毕竟巨野当地以农民画、彩蛋和刺绣等民间工艺著称,有一两个美术细胞不算稀罕。

20岁之后,孔庆臣拜当地著名画师为师专事绘画。由于悟性强技法特殊,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他经常将习作放到集市上寄售,题材都很传统,大白菜像是伸手就能抱下来,柿子则让人腹鸣如鼓。孔庆臣的习作销量好,一幅卖几块钱,每天能卖出20多块钱。孔庆臣是家中次子,正当年的壮劳力,可他的收入比当时的村干部还多,家里也就对其绘画事业鼎力支持。

当年,孔庆臣的习作大多被乡亲用来贴墙装饰。他们想不到,这个一心画画没考上大学的乡野少年能获全国大奖:2009年,孔庆臣的《麦收》《五月熏风》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省预选作品三等奖。翌年又入围山东省第十四届美术新人新作展,尽管那一年他已经40岁了。

当“著名画家”遇到西贝货

2009年,菏泽几位画家到巨野书画院做客,正看到孔庆臣一幅刚刚创作完的工笔画《麦收》:黄橙橙的稻谷布满整个画面,稻叶乱而有致,沉甸甸的谷穗串串下垂,金子一般。画的下方几只小鸡切切细语,仿佛道出盛世丰年景象。整个画作淳朴而大方。当时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正进行预选,几位画家建议将这幅《麦收》上报。经过几轮评选,《麦收》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省预选作品三等奖。此后,孔庆臣参展获奖不断,很快成为巨野的文化名人。

“我画工笔只有十来年,之前更多的是写意。后来发现写意很难做得出挑,工笔赚钱快一点。直到进修时才明白了许多画画的道理。”2010年在中国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进修,师从王天胜。以往画画,经验和天赋带给他许多便利,画作中的那些麦穗鸡鸭和山羊是日常见惯了的,画起来得心应手。但绘画理论带给他许多新经验。

2013年,中宣部推出一系列公益广告,其中一幅《最吉祥是有粮》正是出自孔庆臣之手。画作中仍然是大片金黄饱满的麦穗,几只家禽毛色油亮的趴在画面下方。许多人看到这幅画,先是感叹画作名称起得“有水平”,继而被“农民作画”而吸引。

由于这几年的成绩,来跟孔庆臣求画的人日益增多,其作品价格也不断攀升,具体价格则是“不好透露”。去年他创作了十来幅大幅作品,其中包括全国第十二届美展的获奖作品《丰年》。“当时在北京画了一个多月,回来接着又画了半个月才算完成。”因为题材有限,孔庆臣这次的画作仍然是麦穗,只不过在左上角添了山羊一家,画面布置得错落有致,“像歌一样有高低调”。

从前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署名孔庆臣的西贝货。朋友都担心这会影响他的口碑,可孔庆臣却不做任何回应:“他们想以此赚点钱,我能说什么?再说,那些画一看就不是我的,线条那么硬,颜色也不干净。”

前不久,孔庆臣刚刚在巨野县城买了商品房,均价3500元,“两个孩子都要上学,县城里环境好一点。”他没有过多的想未来,也没想过成为“著名画家”,只想多赚钱让孩子好好学习,今年还要出门采风写生。采访期间,孔庆臣的烟一根接一根,左手食指被熏得焦黄,他说接受采访和创作都是费脑子的事儿,非得多抽几口不可。

猜你喜欢
麦收麦穗工笔画
难忘儿时麦收那些事儿
五月麦穗金灿灿
彩虹色的雨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泥砖筑叠(中国画)
刘麦收 国画作品
麦穗穗
拣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