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性游戏的开展

2015-05-30 10:48李鹏杨梅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魔仙戏剧性戏剧

李鹏 杨梅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后,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就是一种自发性游戏。教师应珍视戏剧性游戏的重要价值,为幼儿园戏剧性游戏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可以说,重视幼儿的戏剧性游戏是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途径之一。

一、何为戏剧性游戏

戏剧性游戏(dramatic play)是一种“创造性的、自发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儿童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和编写戏剧角色、行为或事件。”〔1〕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戏剧性扮演游戏”“扮演游戏”“表演游戏”“社会性戏剧游戏”等。戏剧性游戏与我们熟悉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既有相近之处,又有所不同。

“角色游戏”经常发生在社会情境中,幼儿在角色游戏里再现着成人社会的生活。而在戏剧性游戏中,幼儿不再局限于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他们会创造出一些非现实的幻想性角色,情节也往往超越现实。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黄人颂,1989)。戏剧性游戏与表演游戏十分接近,但教师的指导更为弱化,游戏内容也不局限于再现文学作品,而是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戏剧性游戏的特点是模仿和想象: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想象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幼儿混合其“模仿和想象”,将自己的现实世界和成人世界连接起来进行游戏,以满足其愿望和需要。〔2〕

戏剧性游戏和戏剧游戏(drama game)〔3〕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戏剧游戏较为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而戏剧性游戏则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是较为本真的游戏。

简单地说,戏剧性游戏就是幼儿自发扮演虚构角色的扮演游戏。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会从家里带来一些小玩意儿,如“魔仙棒”“小公主”“大黄蜂”等。尽管有的教师不允许幼儿带这样的玩具来园,但幼儿还是会偷偷地玩这样的游戏,自发扮演虚构的角色,如女孩子扮演小魔仙,男孩子扮演万能的变形金刚。其实这就是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幼儿通过对虚构角色的扮演表达表现自己的愿望,体验戏剧性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师应该理解和保护幼儿的扮演欲望,接纳幼儿的戏剧性游戏,给幼儿的戏剧性游戏提供生存的空间。

戏剧性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发、自在、自足的“自然活动”,是能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快乐的游戏。因此,我们应该把戏剧性游戏还给幼儿。

二、为戏剧性游戏提供条件

戏剧性游戏通常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幼儿即兴的戏剧性游戏,另一种是幼儿根据某一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扮演活动,即有明确主题的戏剧性游戏。

(一)灵活运用空间,支持幼儿随时发生的戏剧性游戏

戏剧性游戏的最初阶段是个别幼儿的即兴扮演。为此,教师应该打破空间的功能性局限,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戏剧性游戏。

我们发现有时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不是在扮演爸爸妈妈,而是在玩“巴拉巴拉小魔仙”的戏剧性游戏。他们还自发地从家里带来一些魔仙彩石、魔仙棒等材料辅助自己的扮演。教师应允许幼儿将这些材料带入娃娃家,放置在材料筐中,甚至可以把娃娃家命名为“小魔仙家”。相信幼儿到了这里就会马上出现角色分工,并能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演绎。当然,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娃娃家都变成这种形式。

还有,户外不仅仅是运动的场所,也是幼儿开展戏剧性游戏最宽敞的空间。在户外,幼儿常常会自发形成一个小团体,在某一角落、大型器械或大树旁,商量扮演的情节,分配角色,开展戏剧性游戏。滑梯就像一个城堡,城堡上的孩子仿佛都具有了魔法,城堡下的孩子就像找到了一个隐秘的空间,大树下最适合演绎森林的故事,宽敞的操场也能变身游乐场。这样的环境足以令孩子们灵感大发,玩上好一阵子。因此,教师不需要将每次户外活动内容都安排得满满的,应该给幼儿的戏剧性游戏留有空间。幼儿在户外进行戏剧性扮演游戏,爬上爬下,跑来跑去,相互躲闪,体能也会得到发展。

(二)创设专门的戏剧扮演区,支持幼儿主题式的戏剧性游戏

主题式的戏剧性游戏是在幼儿即兴的戏剧性游戏的基础上产生的。

戏剧扮演区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专门扮演的空间,使幼儿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在戏剧扮演区投放头饰、道具等材料,刺激幼儿的表演欲,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制作他们需要的头饰和道具等。例如,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时,教师观察到幼儿经常扮演其中的情节,创设了专门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扮演区。在创设扮演区的环境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头饰、道具、场景等,根据需要选择替代物品、自制物品和现成物品,营造一种扮演的氛围。幼儿进入这个区域后会与同伴协商角色分工,布置场景,选择所演绎的片段,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在专门的戏剧扮演区通常会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游戏并且会在一个时段内持续发展或丰富这个主题。

在主题式的戏剧性游戏中,幼儿自主协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其社会性得到了发展;他们甚至会创造性地演绎动画片中的情节,改编故事的内容,其创造力也随之得到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也越来越生动形象,这为日后的戏剧表演打下了基础。

三、为戏剧性游戏提供适宜指导

尽管戏剧性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但是教师也应根据不同的情景提供适宜的指导。教师在幼儿自发游戏的过程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和制止,也不能置之不理。

(一)当幼儿不需要指导时

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并不是所有幼儿都欢迎成人参与,也许幼儿在没有成人注视的游戏中更愿意自我表现。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洗手间幼儿说着悄悄话,有时还神采飞扬。其实,这时他们可能正在进行戏剧性游戏,当教师出现时,他们便即刻停止了游戏。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年龄较小的幼儿身上。如果是这样,教师不要过问刚才孩子们在玩什么,可以转移视线,做一个“隐形人”,让幼儿相信教师不会干预他们的活动。

(二)当幼儿产生冲突时

在戏剧性游戏中,幼儿间的冲突大多发生在分配角色时。有些角色是大家都不喜欢扮演的,有些角色又是大家争着扮演的。对于不喜欢的角色,教师可让幼儿自行改编角色,或者用点兵点将、石头剪刀布等方式让幼儿作出选择;对于喜欢的角色,教师可采用“几个幼儿扮演同一角色”的策略。有了教师的指导,幼儿就不会在角色分配上浪费太多时间了,就能很快投入到角色扮演中了。有时幼儿在进行戏剧性游戏时会忽略“假装”原则,遇到“打斗”情节时大打出手。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理解“游戏是假的”,“打斗”时身体不能触碰对方等。

(三)当游戏内容缺乏价值时

戏剧性游戏的内容都是虚构的,幼儿可以通过扮演虚构的角色了解他们不能真正了解的世界。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多数来自动画片,目前很多动画片的内容不适合年幼的儿童,如“奥特曼”以宣传打斗为主,其中凭空捏造了许多面目狰狞、形态丑陋、力大无比的怪兽,这种暴力的情节会对幼儿的幼小心灵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幼儿开展这种以打斗为主的戏剧性游戏,教师应审视其价值,该阻止就阻止。当然,很多动画片具有两面性,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就是一种幼儿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游戏。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为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创造条件,并且通过仔细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以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ILDA L.JACKMAN.早期教育课程〔M〕.杨巍,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8.

〔2〕蔡淑苓.游戏理论与应用:以幼儿游戏与教师的教学为例〔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30.

〔3〕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大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3.

猜你喜欢
魔仙戏剧性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小魔仙的四季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巴啦啦小魔仙
戏剧类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