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

2015-06-01 09:17华何柳何毅娴刘娟王晓洁364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康复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36期
关键词:肩痛卧位活动度

华何柳 何毅娴 刘娟 王晓洁364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康复科

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

华何柳 何毅娴 刘娟 王晓洁
364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康复科

目的:探讨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收治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卧位康复训练,比较两组VAS评分、FMA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FMA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卧位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肩痛及关节活动度和上肢的功能。

脑卒中;肩痛;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合并肩痛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6%~84%,多发生于卒中后2周~3个月。卒中后肩痛的形成可能与肩关节半脱位、患侧不恰当体位的保持和处理、肩手综合征、异常的肌张力等因素有关[1]。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脑血管病患者116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出于中途无法坚持康复训练等原因终止治疗10例,实际完成106例,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40~78岁。入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和强化卧位康复训练组(B组),其中A组51例,B组5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A组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促进技术进行运动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翻身平移、上肢与下肢的功能锻炼及步行练习等。B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强化卧位康复训练,能在卧位下进行的主被动康复训练均在卧位下进行,并在训练时间及强度上进行强化。具体如下:①选取患者较为适宜的体位,仰卧位时,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运动,两手叉握在一起,患侧拇指位于最上面,尽可能保证肘关节充分伸直,从胸前缓慢向上举至头顶,过程中必须注意力集中,并强调偏瘫上肢尽量“使劲”,不能纯被动上举。此动作经常练习。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宣教,注意要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康复训练。②肩周肌肉的放松运动:选择患者的健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者患肢上臂,一手拇指和四指分开,托住患侧肩胛骨下缘,使肩胛骨被动地做上抬下撤、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注意矫正肩胛骨位置,保持盂肱关节和肩胛骨的运动节律。每组10个,每次1~2组,至肩胛骨被动运动阻力明显减小为止。③上肢任务导向训练:当患者能够完成以上运动后,在仰卧位或侧卧位下,患者上肢与肩胛带整体参与的运动训练,将肩胛带运动与上肢整体运动协调起来。这些训练主要以任务为导向,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持盂肱关节和肩胛骨的运动节律,注意避免躯干的代偿等异常运动。A组康复训练时间5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 d。B组50min/次,2次/d,每周治疗5 d。所有患者治疗前必须先做肩胛带松动训练10 min。患者在进行该运动时不能出现屏气、过度用力等行为,原则上不出现联合反应、代偿动作等异常运动,总运动量以患者训练时不喘、第2天醒来不出现疲劳为度[2]。

观察指标: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定[3],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采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Fugl-Meyer关节活动度(ROM)及疼痛评定,分数越高,则表示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范围越好。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对本组试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3种指标评分比较(x±s)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FMA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FMA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肩痛,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该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康复训练大部分在坐位下进行,偏瘫上肢由于重力作用牵拉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加重肩关节半脱位、肩胛骨-肱骨运动节律的丧失。

本研究观察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卧位状态下能避免偏瘫上肢的重力作用造成偏瘫肩痛加剧,在卧位状态下能完成良肢位的摆放、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运动、肩周肌肉的放松运动、上肢任务导向训练等康复治疗,并进行康复治疗时间及强度的强化。此外,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遵循从头到足、由近端到远端的规律,上肢近端的肩胛带恢复,对上肢远端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而且在卧位状态下,患者的依从性更高,更不易疲劳,能保证强化康复的顺利实施,观察的结果是强化卧位的康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肩痛及关节活动度和上肢的功能,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1] 雷从杰,钟慧,沈晓华,等.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7):826-829.

[2] 詹霞,周丽,于丽瑛,等.脑卒中后偏瘫的转归与康复训练时间及强度关系的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5,5 (4):226-231.

[3] 迟相林,王道珍,郭兆荣,等.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2):1087-1089.

Therapeutic effect of enhanced horizont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Hua Heliu,He Yixian,Liu Juan,Wang Xiaoji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First Hospital of Longyan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364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nhanced horizont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Methods:1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exercise,B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hanced horizont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A group,the VAS scores,FMA scores and knee joint activ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of the VASscores,FMA scores and knee jointactiv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nhanced horizont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uld improve the shoulder pain and jointactivi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upper limb in patients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significantly.

Stroke;Shoulderpain;Enhanced horizont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6.93

猜你喜欢
肩痛卧位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斜卧位与俯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半坐卧位的使用范围及原理是什么?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简便警示卧位角度测量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