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融合的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概述

2015-06-01 10:12柯艳邵尉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监护信息系统重症

柯艳,邵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信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基于数据融合的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概述

柯艳,邵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信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本文结合我院实践,探讨如何在ICU临床科室建立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信息系统,从临床应用角度介绍了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操作。该系统通过准确、及时、完整地采集重症监护患者相关临床诊疗信息,建立并完善了标准化的中心ICU临床工作规范 ,优化了工作流程。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临床医疗行为的管控,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品质。

重症监护;数据整合;自动采集;体征监测;医师评分

重症医学科(ICU)作为医院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是一个仪器装备、人员配备都非常特殊的科室,它代表着医院最高综合抢救能力和护理水平。ICU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是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重症监护室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核心系统,用于实施重症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监护信息的收集、管理及决策。

1 系统建设背景与目标

我院设有中心ICU、急诊、心外、心内、呼吸、神内、神外等多个ICU科室。由于中心ICU为我院规模最大环境最典型的ICU病房,所以系统构建初期以其为主要建设对象。中心ICU配置床位42张,每床的患者由指定的医生和护士单独管理。系统上线前,每个床位每日发生的所有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床旁设备的数据全部由医护人员手工记录,工作效率极低。

为推动ICU临床信息化建设,我院于2012年4月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心ICU临床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对重症监护患者相关临床诊疗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地采集,实现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而达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提升ICU整体临床管理水平的目标[1]。

2 系统建设方案和网络部署

2.1 工作流程(图1)

图1 系统工作流程

患者从入院转科至ICU或患者从ICU转出,其所有的入出转操作和基本信息可以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ICU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双向通信,节省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并减少错误。患者在系统注册后,统一在ICU临床信息系统中执行床位管理操作。

(1)治疗期间:①护理人员通过系统提供的ICU监测护理记录单功能(ICU危重症护理记录),实现患者日常诊疗期间各项监测/治疗/评估等相关信息的记录,替代原有手工纸张记录[2-3];②系统自动采集监护仪、呼吸机、血滤机、血流动力监测设备血气分析仪等床旁设备的输出参数,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差错;③实验室检验结果信息可以直接传送至ICU临床信息系统;④药物医嘱信息可以通过接口直接传送至ICU临床信息系统进行药物医嘱执行信息记录,减少重复抄录差错;⑤ ICU临床信息系统可以提供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疾病严重度评分系统,直接与相关的记录整合,减低查阅或找寻相关病历资料的时间,自动计算相关的分数,方便临床人员随时掌握病人病情的状况。

(2)结束治疗后,患者诊疗信息长期保存并可随时查阅进行回溯性分析,还可以针对对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的相关记录信息,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4]。

2.2 数据集成方案

2.2.1 设备集成

通过系统床旁设备数据整合方案,整合多种类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血透机、血气分析仪和其他血液动力学设备,实时采集设备数据并及时给出预警提示[5]。医护人员在科室不同床位间共享科室内临床设备时,无需进行系统设定在配置,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设备种类,使得呼吸机、输液泵、血透机等设备即插即用。

2.2.2 系统集成

系统提供的多种接口方式的企业级信息集成方案,形成全院信息共享集成平台。将病人生命体征及特异性数据整合,而转变成可执行的、治疗护理为导向的临床信息。

参照中心ICU临床信息系统工作流程设计,涉及外部系统信息交互接口和Xlinks外部调用接口主要包括:①HIS中的患者基本信息、ADT、医嘱信息;②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的检验结果信息;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中以 Xlinks方式调用患者影像信息Web查询;④将ICU重症护理记录单输出至电子病历系统(EMR)。

ICU临床信息系统与HIS和LIS之间信息接口采用HL7标准,使用TCP/IP Socket方式进行信息交互;与PACS之间以Xlinks方式进行调用及启动参数传递;与EMR之间以PDF报告或其他形式实现重症护理记录的输出。

3 系统应用示例

3.1 护理工作内容

系统提供危重症重病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通过监护仪及床旁呼吸机、输液泵、血透机、血液动力学设备等临床设备自动获取的生命体征数据,基础护理、皮肤护理、管路护理、用药记录、I/O出入量管理等部分[6-7]。

系统管路护理提供导管类型、管路部位、置管时间、管路评估等需要记录内容,并可以通过系统计算引擎自动计算出置管时间、管路护理顺应性能统计及护理质量评估等内容[8-9]。系统的护理工作出入量I/O管理,可对于每项入量和出量进行即时、每班次或每天的自动累加,并可以针对班次和时间进行分项及总量汇总,明细一目了然[10-11]。护理交班内容包括交班的基本信息,以及自动从重病护理记录中抓取的当前病人生命体征情况,以及该班次的护理治疗观察及处置要点,方便护理交班时总结病人病情。

3.2 医师工作内容

(1)病人资料对比。可将系统内部获得的病人生命体征数据与院内其他系统,如LIS获取的病人数据按照系统或疾病分类进行归类,帮助医生在办公室或者床旁快速、清晰、明了地获得病人的病情变化。

(2)医师交班记录。包括交班所需的病人基本信息及相应的病情变化及医师处置等所需要的病人资料。

(3)LIS数据集成。对于集成入系统的LIS数据,ICU系统对每一次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按照时间呈现出来,并能配置相应的和其他系统数据的对比示例供医师参考。

(4)智能临床评分。通过系统强大的计算引擎,临床专家可进行不同评分的配置,满足ICU评分评估的需求,而无需系统程序开发人员介入[12]。对于评分中所需要的病人数据,计算引擎可以根据评分规则自动从系统获得,大大降低评分所需的时间,帮助医师进行快速病情评估。

(5)临床数据分析和报表。提供独立于数据记录服务数据库的临床数据分析数据库,不影响临床数据记录的性能和安全。提供的配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医院及科室管理层及医护人员,对系统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应用效果评价

全新的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建立了一个全面覆盖危急重症患者诊疗过程的多维信息化监管体系,不仅为危急重症疾患的治疗护理提供一个有助于患者就医、医护人员开展临床业务的良好环境,同时,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采用也为危急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手段[13]。

(1)实现了医疗文书的计算机处理,规范了医疗行为,减少差错事故;通过网络传递各种信息以及对床边诊疗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并根据完整记录的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和共享,实现对治疗、护理质量客观科学的评价。

(2)通过系统提供的多种信息化记录方式,规范了对病危患者的诊断、抢救、检查、处置以及治疗等各项临床治疗工作,患者信息快速准确地处理,也加快了医疗信息传递并减少了差错。

(3)向管理部门及ICU科室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统计、过程回顾及效率分析。强化了环节质量,引导质量控制的重心由事后控制,向事中环节监督转移,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所需的动态数据。

[1]张立群,陈亚婕,熊健.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实践与探讨[J].医学信息杂志,2013,34(5):25-27.

[2]袁骏毅.医院患者信息集成视图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3):79-80.

[3]秦艳红,王卫卫.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效果[J].人民军医,2015,58(3):340-342.

[4]海玲.数字化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 2013,8(10):89-90.

[5]张玲玲,陈功.ICU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2008,(12):29-30.

[6]吴晓英.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3,13(4):6-7.

[7]庄一渝.基于数据的ICU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 13(4):9-10.

[8]王丽珠,林润华,黄伟斌.DoCare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在ICU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1(2):71-72.

[9]熊杰,黄素芳,刘伟权,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21-23.

[10]彭巧云.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7):98-99.

[11]许友松.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评分系统的建立和评价[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12]张义强,李永生,王平.探讨APACHEⅡ评分对预测ICU急危重患者预后的价值[J].新疆医学,24(10):56-57.

[13]孙亚萍,闫春良,李德强,等.我院ICU质量控制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37-38.

Overview of the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Data Integration

KE Yan, SHAO Wei
Information Cen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China

In combination of the practices of the hospital,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build an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ICU(Intensive Care Unit),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scheme from the poin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system established a standardized central ICU clinical work norms by collecting ICU patients information accurately, timely and perfectly. The system had proven its effectiveness in optim izing the workflow and controlling clinical medical practices by quantitative methods, which further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intensive care;data integration;automatic collection;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rater checklist

R197.3;R197.324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5.10.044

1674-1633(2015)10-0138-02

2015-03-30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02A613)。

作者邮箱:kelei1217@163.com

猜你喜欢
监护信息系统重症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