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管理心理学

2015-06-01 02:48赵冬梅王雪艳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探春薛宝钗凤姐

赵冬梅 王雪艳

(天津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193)

《红楼梦》中的管理心理学

赵冬梅 王雪艳

(天津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193)

《红楼梦》的几个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探春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她们的命运与性格有怎样的关系?她们的性格会给管理者怎样的启发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出身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和管理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家庭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红楼梦 性格 管理 心理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其文学价值在当代仍受到热烈的追捧。在书中描述了很多聪明美丽、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女子,其中不少人颇具管理才能,如薛宝钗、王熙凤和贾探春等,她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至今仍可借鉴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出身决定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封建社会贵族小姐的性格主要受家庭影响。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虽然非富即贵,互通婚姻,互相提携,但是每个家庭的主业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探春的性格特征与她们的出身家庭有怎样的关系。

林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但是相当显赫。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曾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党校校长)。林黛玉出身读书人家,书香门第,形成了性格单纯、率真、任性、重感情、叛逆和只关注自己的特点[1,2]。黛玉的多疑,爱使小性子等特点应与后来在贾府寄人篱下有关。

薛宝钗出身皇商,富有百万之巨。她的家世造就了商人的行为特征:一是社会性,善于交际,揣摩对方心理,处事圆滑;二是利益取向,懂得钱的用处,会用钱去争地位和影响力,与林黛玉的真情流露截然不同;三是现实性,注重现实的利益,注重日常生活的规范,理智且明白事理,“时时以儒家的道德理性来压抑自己诗人的气质和情感,耐心,自谦的待人接物,尽力帮助周围的人”[3]。

王熙凤出身政治家庭,其叔父王子腾是九省都检点,官职非常高。王熙凤除了社会性强、现实、利益取向之外,官宦家庭的出身还使得凤姐颇有心计和权谋,机关算尽,用权势去谋钱。她作为王夫人的内侄女,贾母最疼爱的孙媳妇,依靠着王夫人及娘家的势力做靠山,媚上欺下,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盘剥众人。

贾探春是贾府庶出的姑娘,是贾府中众姑娘的尖,性格直爽,精明伶俐,是一个有心胸,有胆识,而且志向远大的人[4]。探春的审时度势,争强好胜和锋芒毕露与她的庶出身份关系密切。

二、管理者的特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传统的中国人所推崇的。管理者的素质是一种修养,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红楼梦中有具备卓越管理才能的人,“金紫万千谁治国,钗裙一二可齐家”。综合薛宝钗,王熙凤和贾探春的特点,管理者的特征可总结如下。

(一)恩威并施

管理不能多恩无罚,仅靠下人的良心是不行的。应该恩威并施,因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PK。王熙凤评说过家中的奴才:“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地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平儿也训过奴才:“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料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

管理的理想境界不应该是因为权利而生出的对权力的惧怕,而是应该由自身的影响力决定的。凤姐的失误在于威多恩少。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中,凤姐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薛宝钗和王熙凤一样,深知管人是要讨人嫌的。但她的处理风格却和王熙凤完全不同,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本也不该管这事。就你们也知道,我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我们太太又多病,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就是街坊邻居,也要帮个忙儿,何况是姨娘托我?讲不起众人嫌我。倘或我只顾沽名钓誉的,那时酒醉赌输,再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

薛宝钗把自己参与管理说成是身不由己、万般无奈的事情,这样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即使是强化治安管理,薛宝钗也不是金刚怒目式的,而是循循善诱,尽可能启发人们的羞耻之心。事实证明,薛宝钗的这套柔性管理确实具有很强的感化作用,人们对此都口服心服。

(二)德才兼备

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要求管理者应是有德之人。下属对管理者的德行进行评价,进而决定管理者所具有的影响力。凤姐所不足的就是德行。她的精明中含着狡诈,泼辣中带有阴险,追求独立的个性中又包藏着权欲和贪心。作为贾府的实际管家人,凤姐并没有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出发点,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5]。兴儿演说荣国府中说:“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六十五回)显而易见,正因为王熙凤的无德,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威,有的仅仅是一时的权势而已;靠山一倒,便寸步难行,一败涂地,任凭她再有管理才能也无力回天。

(三)心里口里都来的

1.心理素质结构

(1)上进心

上进心就是要求向上、进步的心情。这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林黛玉没有。林黛玉擅长写诗,有文学才华,她多愁善感,伤春悲秋,以为爱情便是生活的全部。她从不曾劝宝玉追求“仕途经济”,宝玉也深深感激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

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都是有上进心的,薛宝钗在《咏柳絮》中写道:“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贾探春说过:“我要是个男人,我早走了,到时做出一番事业来,自有我说的,偏我又是个女孩,话也没有我多说一句的。”而凤姐最喜揽事逞强:“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2)经济头脑

做管理者一定要有经济头脑。宝钗懂得“生计”,且会“理家”,对社会的商业运行非常熟悉。她认得当票(五十七回),知道商人会如何给人参作假(七十七回),她与王熙凤都知道钱的用处,所以凤姐拼命敛财,宝钗使劲散财。凤姐敛财有三条主要途径:第一,下人送礼;《红楼梦》中有三处写到凤姐弄权,弄权铁槛寺、贾芸种树、金钏月例;第二,利用月银放高利贷;第三,当家中顺手得利,比如给凤姐凑份子过生日时,凑的银子多花不了,凤姐就赚下了一部分。宝钗用自家的钱财帮助姐妹,得到了姐妹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宝钗帮助史湘云办过中秋螃蟹宴,给林黛玉送过冰糖燕窝,给王夫人送过金钏的装裹衣裳,给袭人送过戒指,还把哥哥从南方带回的土特产分送给每一个人,甚至包括赵姨娘。

贾探春作为一个千金小姐,本可只知安富尊荣,但她颇有经济头脑:“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探春在管家期间,兴利除弊,不仅节流,精简不合理的费用,而且开源,把大观园承包出去。(五十六回)

(3)情商高

薛宝钗在贾府获得了上下的一致好评,这与她在人际关系上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薛宝钗白天要到贾母王夫人处去问安,还要承色陪坐,姐妹那隔三差五也要去问候看望,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做针线活,每天晚上忙到后半夜。

从情感智商的角度来说,林黛玉与薛宝钗相比的确是逊色的。假如在我们周围,有一个像林黛玉那样的人,她(他)只专注于自己的感情,不大注意别人的情绪反应,甚至时常为了“我的心”而开罪别人;另有一个像薛宝钗那样的人,她(他)不动声色地把别人的情绪看在眼里,作出适当的反应——或排忧解难,或慷慨相助,我们会更愿意和谁做朋友呢?

(4)处事灵活

研究表明,管理者中外向性格占90%以上。外向性格的人把注意力和能力集中于外部世界,经常而且是自然地被外部的人和事物吸引,更多趋向于参加外部活动。与之相对应的特点就是灵活。他们在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相当高的适应性。对环境十分敏感,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随机应变)。

宝钗扑蝶是宝钗思维灵活性的最好表现。宝钗在大观园中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一路追逐来到一个亭子旁。亭子里两个丫头正在说悄悄话,怕人听见就打开了窗户,宝钗想走已经来不及了,急中生智,遂含笑喊道:“颦儿,你还不快出来,我看到你了!”然后向两个丫头问道:“你们可见到林姑娘了?”两个丫头心惊胆战,生怕悄悄话被林姑娘听去了。宝钗扑蝶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是她心底狠毒的表现,但是事实上这个事件并不能给黛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王熙凤的思维灵活性更是功夫非同一般。正如王蒙先生所说:“王熙凤其人虽然没有高水平的战略眼光,个人品德上也颇可非议,但她的精明强悍机变却使她成为能够胜任贾府的日常管理的唯一的、无可替换的人物。”[5]

2.表达能力

(1)口才

王熙凤言谈爽利,说话风趣,素日善说笑话,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元宵节家宴上,凤姐要讲笑话,下人们纷纷开心地去叫亲属来听笑话,可见其语言表达能力之强。山东大学张瑞芳教授曾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薛宝钗和贾探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她们的诗词水平上就可看出来,宝钗的诗词水平与黛玉难分伯仲,探春的诗词水平虽不如钗黛二人,在贾府的姐妹中算是出类拔萃。

(2)反应快

反应快慢与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有关。心理学研究认为,王熙凤是典型的多血质气质类型,贾探春是典型的胆汁质气质类型,薛宝钗是多血质和胆汁质的混合型。这三种气质类型都是外向型,精力充沛型。林黛玉是典型的抑郁质气质类型,内向、易倦、孤僻。

(四)雅俗共赏

雅指的是知书达理,俗指的是世俗事情。管理者要做到上上下下都敬服,需要做到两点:

1.懂礼

日常生活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貌似随意说笑,其实从未离过正谱。贾母说:“我喜欢她这样,况且她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里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她从神儿似的作什么。”(三十八回)围绕贾母生活所展开的谐趣横生,欢乐活跃的场景,几乎都是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五十四回)的效应。既表现了她对老祖母的一片孝心,又表现了她千方百计讨老祖宗欢心的心计。凤姐在贾母跟前的承欢取乐,是其他小辈所不敢为也不能为的,是她独有的才干——“心眼子“和”巧嘴儿”的绝妙结合。

在贾琏娶取尤二姐的问题上,她抓住了“国孝”和“家孝”两重违礼的把柄,牢牢地把握了事情的主动权。

2.懂理

理就是道理,做事的智慧。凤姐再强悍,也要讲理,做事情要能堵住别人的嘴,就是俗语说的“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了”。在秦可卿的丧事上,凤姐的风度无人能敌,“一应张罗款待,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但或有羞口的,或有羞脚的,或有不惯见人的,或有惧贵怯官的,种种之类,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珍贵宽大,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十三回)

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见到凤姐时,凤姐的表现既不失贵族少奶奶的身份,更不失热情。“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第六回)

《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一定的心理规律。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和参加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做得更好。

[1]张澄澄.内外兼美的林黛玉——试析黛玉性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和美德.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马建华.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红楼梦学刊,1999(1).

[3]段江丽.从“爱的本性”论宝黛爱情[J].红楼梦学刊,2000(1).

[4]甄珍,刘烁,赵宇曦.动机决定方式——贾探春与王熙凤性格的比较分析.网络科技时代,2004(8).

[5]李希凡,李萌.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论.红楼梦学刊,2011,4.传到西方,西人在绘制地图时根据当时当地的语言进行翻译,而产生了Blue River、Mer Bleue和Blue Sea等的名称。

猜你喜欢
探春薛宝钗凤姐
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
凤姐的妙计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最美探春是吐蕊
探春理事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WHAT A TANGLED WEB WE WEAVE...
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