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运用及新时期的发展研究

2015-06-01 02:48张小雨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修饰语隐喻颜色

张小雨 陈 思

(泉州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运用及新时期的发展研究

张小雨 陈 思

(泉州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在对商品颜色的描写领域里出现了诸如“老鼠灰”、“率性银”、“骑士灰”、“优雅紫”等颜色词。与传统颜色词相比,这些新兴颜色词表现独特,具体表现在类型特征、语义特征、语用功能等各个方面。纵观现代汉语颜色词的整个发展轨迹,有理由相信新兴颜色词将在未来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颜色词 类型特征 语用功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告业的繁荣,在对商品颜色的描写领域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老鼠灰”、“率性银”、“骑士灰”、“优雅紫”等动态颜色词。目前,学界对这类颜色词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关于这类颜色词的分类,王成晶《手机颜色词初探》一文采用王希杰先生的“四个世界”理论,对纷繁的新兴颜色词进行了分类:物理新兴颜色词、文化新兴颜色词、心理新兴颜色词[1]。

关于这类颜色词的产生原因,一些学者也做了一些探究。从总体上说,他们认为:一方面是语言内部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语言理论表明:“由于事物的不断出现,或者人们认识的改变和发展等原因,人们随时需要给某些事物命名,而且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给事物命名。”新兴颜色词是语言“空符号”和表达需求之间不可调和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语言外部因素。在这一因素中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科技在生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时尚元素,拓展了人们的视觉感受,最终使得一些未曾见过的颜色词涌现出来,如“科幻蓝”、“魔幻银”、“时尚黑”等;二是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的促使[2]。至于这类新兴颜色词的特征及其功能,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式研究,本文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新兴颜色词的类型特征及其语用功能两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一、新兴颜色词的类型特征

之所以把这类颜色词定为现代汉语新兴颜色词,是因为它们与我们所熟知的传统颜色词有各方面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特征:

1.新兴颜色词的语言外在表现形式

新兴颜色词的结构单一,具体表现在音节结构和语素结构两个方面。

(1)音节结构:以三音节词语居多为主

在传统颜色词中单音节和双音节的颜色词所占比例比较大,而三音节的颜色词往往是部分颜色词重叠或者是少部分修饰成分加一个“色”构成的,如“绿油油”、“红彤彤”、“白皑皑”、“米黄色”等。相比之下新兴颜色词语音结构主要以单一的三音节为主。这一特征的出现,其实是现代汉语词向双音节这一规律转化的“异变”。

(2)语素新兴颜色词的结构:主要是“修饰语+颜色语素”居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传统的单音节或双音节颜色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三音节偏正式新兴颜色词应运而生。偏正式颜色词的修饰成分所蕴含的信息比传统颜色词丰富得多,它从颜色给人的视觉特征、触发的心理特征、隐喻的文化特征等多方面起作用,使得新兴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多样化,从而满足人们的语用需求。

传统颜色词中的复合颜色词,其修饰语有且仅有名词性的修饰语,如“酒红”、“石榴红”、“米黄”、“草绿”、“辣椒红”等。新兴颜色词的构成成分比较多样,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均可。其中大量存在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的修饰语,如“幻想绿”、“反射银”、“动感金”、“卓越白”等。

2.新兴颜色词的语义内部特征

新兴颜色词的修饰语成分不仅来自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而且破天荒地出现了在传统词汇里从未有过的表示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语言符号,如“玫瑰紫”、“冰河银”、“贵妃红”、“荷兰橙”、“中国蓝”等。这些文化新兴颜色词和心理新兴颜色词不仅传递着商品的外在颜色信息,而且传递着商品内在的特性,有的甚至还关涉消费者本身的特性。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修饰语使得这类颜色词与传统颜色词区别开来,同时赋予了这类颜色词丰富且新颖的寓意。

(1)新兴颜色词词义的多样性

新兴颜色词色彩义多样化。传统颜色词的色彩表现力显得相对单调,不能满足人们目所能及且越来越多姿多彩的世界,而新兴颜色词因为修饰成分的多样及搭配的任意性,使得颜色色彩义变得多样化,如“星夜黑”、“陨石黑”、“沙漠灰”、“星光灰”、“静谧蓝“、“精锐蓝”等。

①新兴颜色词词义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矛盾统一性

正如前文论述,这类颜色词是产生于商业广告领域的特殊语言,是由一少部分人针对一定的商业动机“独创”而成。因此它们在最开始可能会略显突兀,但对于创造者来说,它是精确的,起码在当时当地是不可替代的。如“玫瑰紫”、“水晶紫”、“琥珀金”等创造者选用“玫瑰”“水晶”“琥珀”等客观世界存在的具体事物,利用这些我们可以亲眼看见的事物本身的颜色修饰,限定基本颜色语素“紫”“金”,就使得词义具体可感,因此有一定的相对精确性。

色彩词模糊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色彩的数量很多,而语言中的颜色词的数量是有限的。其次,“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而“视觉经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主观性与个人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它体现的往往是个性,而个性的东西更多地体现的是超出共性之外的可能。简言之,一个词对于个人而言是精确的,但对于集体、社会而言就是模糊的。新兴颜色词的模糊性主要是由于第二个原因造成的。这种词义模糊性主要体现在文化颜色词和心理颜色词上,诸如“热情红”、“炫酷灰”、“宇宙白”、“都市灰”等。具有文化或心理因素的语素一旦和基本颜色语素相结合,就会使得整个颜色词的词义相对模糊。这里的模糊并非贬义,而是可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新兴颜色词是一批广告设计者根据自身需要、产品特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当前流行趋势制造出来的。因此这些颜色词的使用既体现出传达者对词语的精心选择,又给接收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形成了理解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②词义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新兴颜色词使用价值不同于传统颜色词,它的使用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营销手段,因此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追求新颖,独特、炫酷等),将针对不同目标的消费者和不同特点的产品,设计与众不同且又合乎实际的商品特性的颜色词。如针对年轻消费者设计出能够凸显他们充满活力、追求新颖的性格气质的颜色词:“魔幻绿”、“率真绿”、“狂野红”、“热情红”;针对年纪稍长的成功人士设计出体现他们成熟、稳重等性格特征的颜色词:“成功银”、“风度银”、“深邃黑”、“坚毅黑”,等等。

(2)新兴颜色词语义指向

因为这类颜色词是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它的产生是一种自觉状态,有一种单一而明确的目的。为了引起消费者美好的感受和联想,商家有意识地赋予它积极的联想义,因此其语义都是褒义色彩。

①语义指向单向性

a.语义指向消费者

这类词从正面积极地评价消费者所具有的特点或者他们所想要彰显的个性,达到吸引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如“时尚橙”、“可爱粉”、“淡雅粉”、“精灵红”。

b.语义指向商品本身

这类词积极地评价商品的质量、品质和特点等。其修饰语相应是商品本身的属性。如 “科幻蓝”、“摇滚紫”、“夏日红”、“经典绿”、“恒久蓝”。其中“科幻”隐喻商品的科技含量高;“摇滚”隐喻商品外观设计富有动感,“恒久”、“经典”隐喻商品质量上等可以长久使用。

②语义指向双向性

新兴颜色词因为其丰富的修饰语使得其语义具有多项功能。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它所选取的修辞意象都是积极正面的。语义指向双向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化新兴颜色词和心理新兴颜色词上,如“尊贵红”,其中的“尊贵”不仅体现了商品质量的上乘,而且体现了消费者身份的高贵。

3.新兴颜色词造词方法:新颖隐喻表达

在语言研究中,认知语言学家首先关注的便是颜色词领域。从众多的语料看,新兴颜色词很多都具有隐喻表达的现象。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可以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这种认知和推理通常是基于两个事物特征或功能上的相似性。法国著名思想家利科还认为:相似性是隐喻的一种“纽带”,在隐喻中核心作用[3]。陆俭明先生认为: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像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的认知方式就是“隐喻”[4]。新兴颜色词的这种隐喻表达印证了两位学者对于认知语言学解释的合理性。

4.新兴颜色词造词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强

无论是物理世界的新兴颜色词还是文化与心理颜色词都存在大量“随机造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语言内部机制生成性;一个是当代社会的外部动因。从这两个角度看,言语活动中的造词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一旦一种结构构词方式形成就可以产生相对应的一系列词语。

色彩词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模糊性和情感性,这就在客观上为言语活动中的新兴颜色词的“随机造词”行为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由于这类颜色词产生的领域主要在商业,为了追求广告效应,造词的主观性和任意性相当强。如一个基本颜色语素可以和很多修饰语搭配:“琥珀金”、“沙石金”、“琉璃金”、“冰雪银”、“湖光银”、“秋叶银”;同时,同一个人修饰语可以同时修饰不同的基本颜色语素:“魔幻”这一修饰语可以和“黑”、“绿”、“灰”搭配(魔幻黑、魔幻绿、魔幻灰)。

5.新兴颜色词产生因素多样性

以往的新词产生,其主要的根本因素在于语言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这类新兴颜色词的产生的原因则更大程度上是特定人群为了特定的目的有意发明创造的。

值得说明的是,新兴颜色词的出现和应用,仅仅限于商业领域,在文学作品中则很难见到。这一特殊性也体现了它与一般新词语产生的因素有所不同。

二、现代汉新兴颜色词的语用功能

通过上文对现代汉语新兴颜色词各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总结它的语用功能。

1.从语言本体看

(1)充实和扩大了颜色词量,增加了颜色词中多义词,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新兴颜色词是语言“空符号”和语言表达需求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新兴颜色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它能够弥补传统颜色词不能满足社会表达需要的不足,同时可以充实和扩大颜色词量。

任何一种语言系统中都存在许多同义词,所以我们的语言表达才会多滋多味。同样的道理在颜色词汇这个系统中,当我们要描述一个事物的颜色,如果仅仅使用传统颜色词,就会显得单调。如红色,如果我们只说“大红”“粉红”“红彤彤”,就显得语言不够活泼,但我们运用“精灵红”、“浪漫红”、“魅惑红”这样的词,顿时感觉不一样,传递的不只是红色还有个人感情色彩。

2.从语言功能看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不仅可以精确地描绘客观事物间的细微差别,而且可以准确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感情。新兴颜色词的出现为颜色词词汇增加了大量同义词,为我们在颜色表达和描绘客观事物方面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

(1)新兴颜色词的出现提高了语言交际的有效性

商家用新兴颜色词给商品命名,消费者通过商品的颜色获取相关商品信息,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商家和消费者进行交际的过程,其中的商品是他们交际的“媒介”,这种交际的有效性体现在消费者能够充分获取商品色彩信息及消费成功率。

新兴颜色词不仅能传递商品的色彩信息,而且能传递很多隐性信息(如商品的质量、属性、消费者气质,个性等)。同样一件商品,我们用“温馨黄”、“活力黄”命名它的颜色和用“黄色”、“鹅黄”命名,所取得的效果必定不同。前者在传递商品的色彩信息的同时,还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给人相对愉悦的心理联想。

(2)新兴颜色词的出现反映了人类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古人把好几种颜色笼统地归为一个颜色类别,如将“粉红”、“玫红”、“桃花红”等颜色差别很大的颜色都归为红色。但是现在随着人们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将差别细微的事物准确无误地分门别类,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分析更加深入与准确。

3.从语言的发展角度看

(1)开创新的修饰语

在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新兴颜色词在造词方式上继承了传统颜色词的生成方式。但是就目前所出现的新兴颜色词看,其新颖独特之处主要在于其修饰成分。在传统颜色词中我们所看到的偏正式颜色词的修饰语仅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具体事物的名称,如“象牙白”、“茶色”、“枣红”等,而新兴颜色词的修饰语扩展到了未能接触到的广袤的宇宙世界、文化世界甚至心理世界,诸如“星河银”、“魔蝎黑”、“优雅紫”等词。这启示我们在语言创新时不应拘泥于狭小的日常生活空间,而是可以适时地跳出规范,寻找更准确贴切的新兴语言表达方式。

(2)采用独特的借代物来充实颜色表达

新兴颜色词在比喻的基础上还另辟蹊径地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创造出大量色彩词,如 “阿尔比斯白”、“富士白”、“极地白”等。这些名称借用某一地点突出的特点表达“雪白”这一普通的颜色信息。虽然二者在语义上大同小异,但是从表达方式及给人的外在知觉上的感受大相径庭。与传统颜色词“雪白”相比,利用借代修辞创造的颜色词明显传递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格和韵味,让人们不自觉地联想起阿尔比斯山、富士山、南极地的美景。这种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联想及感觉移位的心理造出与众不同的新兴颜色词,使人印象深刻。

4.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

新兴颜色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人们的心理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人们心理变化的角度。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颜色词的命名非常唯美,比如:“优雅蓝”、“飘逸银”、“浪漫红”、“柔情白”。“消费发展到某一限度,凌驾一切的兴趣也许是在于美感”[5],我们可以借用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的这句话解释这一现象。处于“消费时代”的当下,审美成为一种消费。大众审美不断提高,因此他们对商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实用性,还有商品给人的美感。在这样的社会心理要求下,新兴颜色词无疑算是现代商业文明和艺术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语言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了现代大众审美观念的提升。

5.对相关学科的积极作用

色彩营销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卡洛儿·杰克逊女士创办的CMB公司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的实质是根据消费者心理对色彩的需求,运用色彩组合促进产品销售。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性消费阶段。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消费模式由量的消费阶段到感性的消费阶段,而商品的色彩是第一时间给顾客的感受,无疑成为感性消费阶段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由此可见,色彩就成为商家在激烈的“商场”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法宝。1998年CMB公司负责人来北京多次宣传“色彩季节理论”和“西曼色彩工作室”,在此影响下色彩理论在中国的汽车、手机、电脑、家电等行业的企业营销活动中开始探索性的尝试运用。在新兴颜色词的实践过程中,色彩营销理论也得以不断完善。

结语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其中词汇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最敏感。颜色词由其本身的发展变化清晰地反映出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告业的繁荣,在对商品颜色的描写领域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老鼠灰”、“骑士灰”、“优雅紫”等动态颜色词。与传统颜色词相比较,这些颜色词在结构、语义、造词方法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本文对这一新兴颜色词做了探索,毫无疑问,颜色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类特殊的词群,它的发展变化对于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社会发展及人们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1]王成晶.手机颜色词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硕士论文.

[2]冯冰.汽车颜色词探究[D].河北大学,2010硕士论文.

[3]谢之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媛媛,杨文全.隐喻认知角度下新兴颜色词的多维描写与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3(1)

[5]徐薇.新兴商业颜色名称研究[D].西南大学,2011硕士论文.

[6]柳思维,尹元元.色彩营销及其策略运用[J].商业与经济管理,2007(7).

[7]景进安,颜皓.企业色彩营销策略运用[J].江苏论坛,2005(11).

[8]李慧霞.广告语中新兴颜色词的特点、成因及趋势[J].枣庄学院学报,2011.(6).

[9]吉益民.三音节手机颜色词面面观[J].阜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0]苏向红.新兴颜色词的特点及其成因[J].修辞学研究,2008(4).

[11]王彦茹.新兴颜色词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初探[J].语言应用研究,2010(12).

[12]邱莉芹.广告中新兴颜色词初探[J].语言学理论与研究,2009(3).

[13]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4]于慧娟.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07硕士论文.

[15]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博士论文.

[16]杨蕾.现代汉语颜色词指认知研究[J].扬州大学,2009硕士论文.

指导教师:谢英教授

猜你喜欢
修饰语隐喻颜色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顺序对比与汉语习得偏误研究*
《活的隐喻》
特殊颜色的水
浩浩荡荡个什么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