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汉法语言中的时制及其对法语时态学习的影响

2015-06-01 02:48徐日宣高玉洁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法语时态现代汉语

徐日宣 高玉洁

(大连外国语大学 法语系,辽宁 大连 116044)

试析汉法语言中的时制及其对法语时态学习的影响

徐日宣 高玉洁

(大连外国语大学 法语系,辽宁 大连 116044)

汉法两种语言各自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表达时间,这种巨大差异给中国学生的法语时态学习造成很大困难,需要在法语教学中多加注意。

时制 时态 时间表达

1.引言

从语言类型学上看,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分属孤立语和屈折语,汉语主要用语序及虚词表达语法关系,法语主要用形态变化表达语法关系。这种差异给学生的法语学习造成很大困难,尤其是法语时态的学习,更被公认为难中之难。这之中,汉法在时间表达上的差异,也是造成时态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2.汉语时制系统:以词汇为主要表达手段

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研究中,陈平提出其包括时相(phase)、时制(tense)和时态(aspect)三个部分,本文只就时制这一方面进行汉法对比研究。陈平将时制定义为情状的发生时间、说话时间和时轴上的另外一个时间(又称为参照时间)三者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1]。龚千炎认为,句子的时制结构,指示情状发生的时间,表现为该时间与说话时间或另一参照时间在时轴上的参照位置[2]。

对于汉语中有无时制,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无时论者认为汉语中缺乏表达“时”的形态标记,因而没有作为语法范畴的时制,汉语时间概念的表达主要通过词汇等手段实现。有时论者则或者避开时制的语法范畴,从时制的功能上对其实现形式进行研究;或者把时制限制在语法范畴之内,重点研究一些特定的语法形式[3]。

实际上,汉语有无时制的争论,究其原因,是因为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以印欧语等屈折语的语法体系为蓝本的,作为孤立语的汉语,其时间结构无法彻底采用屈折语的方法来分析。汉语时间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标记的分布缺乏普遍性。汉语时间结构和视点信息分散在动词、时间名词、副词、动态助词等要素当中,句子统筹兼顾诸多因素,最终以动态助词的隐现形式加以体现[4]。汉语的时制意义主要是通过词汇手段表示的,语境和上下文对确定动作时间起着关键的作用[5]。

古汉语的时间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表示,比如用“昔、初、已、曾”等表示过去,用“今、方、会”等表示现在,用“将”等表示将来,用“常、素”等表示频次,用“立、即、少顷”等表示即刻,用“终、竟”等表示终结。现代汉语中,有表示时间的名词,比如表示绝对时间的“春天、早晨”等,表示相对时间的“从前、现在、将来”等;有表示时空的名词,比如通过空间词“上”组合成“上个星期”,通过“下”组合成“下会”等;有表示时间的副词,比如“历来、一再、随即、曾经、终究”等。现代汉语除了用词汇手段表达时间外,上下文和语境对于表达时间概念也非常重要。如“过”往往表示过去,比如“我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如果加一个上下文,“我看过这部电影再给你打电话”,则表示将来。综合来看,汉语的时间表达属于词汇范畴,同时需要上下文和语境的配合。

3.法语时间系统:以动词的屈折变化为主要方法

法语中的时间(temps)一词,既可以指编年时间(temps chronologique),相当于英语中的time,又可以指语法时态(temps grammatical),相当于英语中的tense。后者指的是通常和动词相关联的语法类型,用以表达各种自然时间或者事实时间[6]。法语属于屈折语,其时间表达除了词汇手段之外,主要由动词时态表示。法语的动词时态首先根据说话的语气分成六种语式:直陈式,条件式,虚拟式,命令式,不定式,分词式。每种语式包含多种具体时态,表达现在、将来、过去的时间概念和完成、非完成等体概念。以最具典型性的直陈式为例:分别以现在时和未完成过去时表示现在和过去的时间基点,以复合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表示相对于现在时间基点的过去和将来,以愈过去时和过去将来时表示相对于过去时间基点的过去和将来。

如:

1.Pascal fait ses devoirs en cours,il a oublié de le faire à la maison et sera obligé de s’expliquer au professeur après le cours.

帕斯卡正在课上写作业,他忘了在家里做了,下课后还得向老师解释原因。本句以“正在写作业”这一现在时间为参照点,“忘了”使用复合过去时表示过去,“还得”使用简单将来时表示将来。

2.Il faisait tellement froid au moment de sortir,elle n’avait pas pris son manteau,plus tard elle irait en chercher un chez sa mère.

出门的时候天气很冷,她没穿大衣,一会得去她妈妈家取一件。本句以“天气冷”这一过去时间为参照点,“没穿大衣”使用愈过去时表示过去,“去她妈妈家”使用过去将来时表示将来。

4.汉法时制系统差异对于法语学习的影响

对比分析法一直是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957年,Robert Lado在 《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中系统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会把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因此,对两种语言体系进行系统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学生的困难,对学生的偏误进行解释。

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汉语主要用词汇手段和语境、上下文等表达时间,而法语则主要通过动词时态变化这一严格的语法手段实现。法语时态是中国学生学习法语公认的难点,汉法语言在时间表达上的巨大差异是造成这一难点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会把汉语中的时间概念直接运用到法语中而造成错误,偏误分析理论称之为母语负迁移。试看下面这个例子:

Victor m’a dit que sa mère____(venir)la semaine prochaine.

这句话译成汉语:维克多告诉过我说他妈妈下周回来。从时间状语来看,下周的时间还没有到来,所以中国学生会想当然使用简单将来时,但是法语中简单将来时表示以现在时间为起点的将来动作,这句话中的时间参照点不是“下周”这一时间状语,而应该是“告诉过我”这一过去时间,所以“来”这一动词应该使用过去将来时。

另外一个常见问题是,因为学习法语时态过程中缺乏母语相对应参考,学生会过于重视所讲解的语法规则,造成偏误分析理论所说的“目的语规则泛化”。例如愈过去时会被解释为 “过去某一动作或者状态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或状态”,也被称为“过去的过去”。一些学生会套用这一概念,把这样一句话“昨天我八点钟起床,然后去了图书馆”理解成:“起床”在“去了图书馆”这一过去动作之前已经完成,所以使用愈过去时。实际上,愈过去时是在需要强调某一动作在过去某一其他动作之前已经完成才使用,上文例句并不强调这种先时性,只是表达两个接续的动作而已,所以不能使用愈过去时。

5.结语

两种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对互相的学习产生困扰。对于汉法语言在时间表达上的差异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国学生学习法语时态困难的原因,教学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为改善外语时态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理解角度。

[1]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98.6.

[2]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1994.1.

[3]何伟,马瑞芝.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陈忠.汉语时间结构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5]陈国亭,陈莉颖.汉语动词时、体问题思辨[J].语言科学,2005.4.

[6]J.Dubois,M.Giacomo,L.Guespin et al.,Grand Dictionnaire Linguistique&Science du langage[M].Paris:Larousse,2007.

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猜你喜欢
法语时态现代汉语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现在进行时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