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因素对日本汉语推广的影响

2015-06-01 02:48倪千翔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日语汉字汉语

倪千翔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6000)

试论文化因素对日本汉语推广的影响

倪千翔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6000)

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是推广汉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要切实抓住世界“汉语热”这一大好时机,做好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工作。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是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学习汉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如果我们把对日本的汉语推广加以深入研究,总结目前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适时调整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部署,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并带动世界各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力的实践知识的支持。

日本 跨文化交际 汉语推广

一、汉文化东传日本的历史

汉文化,作为对外汉语传播的核心始终影响着汉语教学,汉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众多璀璨文明中的一员,有其独特和宏大的特点和魅力。在日本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是不可少的,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深刻地理解汉文化并且传播汉文化,就必须了解汉语传播在传播对象国家的传播历史,这样就能深刻理解汉文化在对方国家的发展情况,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汉语教学和汉文化的传播。

汉语在日本得到传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以天皇为首的日本上层封建统治集团对汉字和秦汉典籍产生了极大兴趣和学习热情①。由于缺少本民族文字作为记录载体,日本借用汉字文言书写宫廷文书。公元9世纪初,由留唐学生与僧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公元17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开始步入商品经济社会。应中日贸易之需,长崎地方行政长官选拔汉归化人任唐通事,担任中国语口译官兼商务官员。唐通事重视汉语口语学习,他们采用中国传统的私塾启蒙教育方式为子女传授“唐话”,还在“通事会馆”中教授汉语。自唐通事始,日本汉语学习由阅读经典转向实用目的,对此后的日本汉语教育深具影响。

由上述历史证明汉语在日本传播的历史是很长的,无论是官方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融合,还是民间的互通学习,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无时无刻不在吸取着中华文明和汉文化中的精髓。在日本的汉语教学也是发展成熟,无论是隋唐时期日本兴办的“大学寮”,还是当代的“孔子学院”,可见各时期日本对学习汉语必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汉语的热情,虽然中间经历坎坷和曲折,但是始终没有完全中断学习汉语的需要。

二、汉文化对日本汉语推广的正面影响

日本在发展过程中是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自身完善成长起来的亚洲强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是在汉文化的滋养中生长的。文化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汉语教学,接受群体对汉文化的理解是促进汉语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催化剂,不断地在汉语教学中进行入汉文化的渗透会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寓教于乐,在学习中掌握教学对象的文化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日本,这个曾经热爱并依赖汉文化的国家对汉语或者说汉文化的理解层次一定比其他国家要高,这对汉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有利的条件又是挑战。如何正确地在汉语教学中输出正确的汉文化知识是每个对外汉语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语言的文化价值是传播的根本动因之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历史上,汉语曾是亚洲最具文化价值的语言,是东亚乃至中亚地区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日本主动学习传播汉语是出于对当时优势文化的崇拜,引进汉字是为了直接摄取中国文化。即使在假名产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仍通过中国典籍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正如日本著名文化史家家永三郎所言:“从中国文化方面来考虑,其影响最大的则在于文字(流传下来的文章典籍)的世界中,我国原来没有文字,借用汉字后才开始能够记述语言思想。敬重汉字汉文的观念之所以在国字国文诞生以后还能永久地存在下去,就是基于这一原始的事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日本资本主义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反向传播。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自然就被视为低层次的语言,在日本文化教育界的地位跌至谷底。日本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并利用汉字的表意特性将其翻译为日语,称为“和制汉语”。和制汉语词大多创造于明治时代,在清末民初大量传入,而这种和谐的文化传播却被战争所打破,到了20世纪40年代左右日本的汉语学习则是为了战争目的。“近代日本的汉语不是从现实中国吸收文化所需的文化语学外语,而是服务于侵略中国的政治的”。

三、汉文化对日本汉语推广的负面影响

(一)汉语词汇和日语汉字中汉字、词汇的差别的影响

外国学生进行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母语的影响,在这点上日本学生也不例外。而且,由于日语中存在不少汉语词汇,日本学生在词汇学习上所受到的母语的影响比欧美学生更大。同样适用汉字,给相互学习对方语言提供了方便,但是汉语词汇和日语汉字词汇不尽相同,极容易引起误会,甚至会造成学习障碍②。

(二)日语和汉语在文化层面的差别的影响

文字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那么语言可称之为“口头的载体”。前面说到的中日文字之间的差别和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负面影响,语言的影响也随之而来。首先是日语“暧昧”的表达方式,比起逻辑性比较强、次序条理清晰的汉语,日语则显示出其含糊、暧昧、婉转等语言色彩,可以说这是由于独特的岛国文化和泛汉文化圈交织一起形成的一种语言色彩特点③。对外汉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教学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并理解日本人的表达习惯和方式,要因材施教,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办法,不能任由主观判断,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针对日本学生的语言习惯,教师应该耐心地听并且解释汉语在这方面与日本语的不同,让同学理解其中的缘由,以免造成文化上的误会。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说明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共同点,但着重让学生了解汉语在表达方式和日语的区别及其缘由,让学生能更好地从文化出发,进而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认识,再进一步让学生对汉文化产生兴趣,并了解两国语言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和其中深刻的文化积淀。

教师在涉及由于文化冲突而对对外汉语推广造成阻碍的时候应该冷静分析其中文化层面的源头,并从文化层面着手使学生们了解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中日文化紧密的联系,从而解决在教学上的种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问题④。

四、基于汉文化影响上的对日汉语推广策略

不同的民族、国家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社会不断发展中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异族文化交流时的差异度和差异焦点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差异的大小和差异焦点不能仅仅从地缘和传统来判断,这其中牵扯到许多文化原因,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文化冲突的实例出发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前文解释了在历史上日本就在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不断了解汉文化,并吸收其精华,再加上日本地理位置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优先接受汉文化的地缘因素。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两者从文化上追根溯源差异较小,在日的汉语推广的历史可以说有悠久的传统,这对于现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优势。但是,有时优势也会转化为汉语教学中的阻碍,本文中叙述了在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冲突的现象。中日文化有交集之处,但是这块地带处于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因为文化的交集中有着两国特有的文化对其的理解,这种理解有相同之处,也有南辕北辙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深刻了解这些文化的异同点,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文化真正成为对外汉语交际中的催化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

根据以上事例,对日的对外汉语要与和在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学区别来开,因为在日本汉语的影响程度是和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指定不同的、特有的教学手段,比如说针对日本语中出现的汉字就有必要专门设课时来讲解,这是历史、文化造成的第二语言习得的障碍,教师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日本学生掌握的汉字水平讲解日本语中出现的汉字和汉语中的字词之间的差别,这是十分必要的过程,其中牵扯到学习者日常使用习惯和汉语学习的冲突,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把日本语中的汉字和目的语中的汉字相混淆,造成比较顽固的学习障碍。

注释:

①王岳川.从文化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J].美术观察,2005(1).

②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6.

③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31.

④张英.文化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学刊[J].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6.

[1]史有为.汉语教学与传播浅见一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第1期.

[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王岳川.从文化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J].美术观察,2005(1).

[4][日]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5]林华东.制约语言传播的几个因素[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6.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王妍花.日本人汉语学习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日语汉字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