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竞争力分析

2015-06-01 02:48罗晓玲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竞争力书籍图书馆

罗晓玲

(石河子大学 图书馆,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竞争力分析

罗晓玲

(石河子大学 图书馆,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场变革悄然发生。其中,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要求,积极研究大数据,将其应用于图书馆事业中,以提高竞争力。但二者的结合并不那么一帆风顺,由于技术不成熟、专业人才不足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大数据进行了介绍,并就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

大数据时代 高校 图书馆 竞争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图书馆受到极大冲击,很大一部分人群选择在网络上阅读文章,而不再进入图书馆,纸本图书流通量减少。因为高校图书馆把握不住读者的需求,不能跟上读者的脚步。对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对读者需求进行分析,预测读者未来的喜好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改革。就目前高校图书馆说,已经具备大数据特性,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需求,提高竞争力。

一、大数据介绍

“大数据”英文名为“Big Data”,这一概念起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并非最近几年才出现,在天文学和基因学中最为常见。随着时代发展,各行各业数据量急剧增长,各国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使大数据这一概念逐渐流行开来,以至于政府都开始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指标。

“大数据”是一种爆炸性的信息量,其中“大”字最为关键,原因是超高额数据的数量维度。有专家认为,大数据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很多工具都无法对其进行分析管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大”呢?通常来说,大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太字节,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大”还是会上升的,而且当具体到某一领域时,“大”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所以,“大”的定义是不能确定下来的,没必要进行确定统一。

大数据就存在于我们周边,甚至逐渐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社交网站通过用户的网络图分析数据,判断用户爱好;淘宝等购物网站通过用户购买记录判断用户消费水平产品;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用户查询内容及用户IP地址快速获取信息。这说明大数据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能从大数据中获取有用东西,对商业发展、政府规划等都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产生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收藏着各类文献书籍,是高校文献聚集地,是一座知识的“宝库”。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流行,人们对其已经非常熟知,而且在运用、分析、处理大数据等方面有越来越丰富的经验与能力。反过来看,大数据变得更加具有价值。对高校图书馆来说,用“双刃剑”来比喻最为恰当,一方面影响传统图书馆的生存模式,另一方面为图书馆的升级创立条件。但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图书馆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符合读者的普遍需求。大数据时代给传统图书馆提出了新要求,他们必须对结构化数据及半结构、非结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判断读者未来需求。

如今,电子资源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像知网、万方等数据库都在快速发展中,他们涵盖十分庞大的专业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得到极大丰富。这给图书馆革新带来一些难题,比如,经费紧缺、重复性较高、电子资源类型配置不合理、服务实施不完善、专业性管理人才匮乏、缺乏独有特色等。

不得不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压力超过预期的设想,具体表现在图书馆人流量的急剧降低上。互联网的普及,使网上电子书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一些网站免费提供书刊阅读,这“掠夺”了众多读者,对图书馆生存提出巨大挑战。图书馆要想重新“夺回”人流量,必须转换思维,开创新型发展模式,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大数据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将大数据作为发展的关键。与之前图书馆模式相比,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竞争点变为对大数据的获取及分析,而不再是图书馆书籍藏本数量、图书馆外形建筑、借阅模式等这些要素。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基于这一点,图书馆完全有必要使用大数据分析数据信息,获取有用数据,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工作贡献力量。

三、大数据时代下提升高校图书馆竞争力的策略

顺应发展是高校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中心思想,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要以大数据的获取为基础,从馆内人员素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

(一)提高管理水平,升级服务质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最显著特征就是对人们的数据处理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而对于图书馆来说,升级服务质量是提高竞争力的最根本手段,所以,要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馆员素养和服务水平,确保馆内工作人员有资格、有能力做好工作。具体到培训方法上,可以采用定期培训、课题讲座、专题交流会、参观其他高校图书馆等方法,让馆员感受到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做到不间断学习,提升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带领馆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而且可以提升馆员的科研水平,对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二)革新图书采购方式,运用数据挖掘技术。

图书馆的图书需要定期革新,才能保证知识的时效性,免不了“采购”这一重要环节。图书馆图书数量和质量决定读者流量,影响科研工作开展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采购经费有限,另一方面书籍文献的价格逐年升高,采购工作进展遇到了阻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通过对读者搜索、借阅记录的分析及读者对书籍的评价,可以判断读者对某类书籍的需求度,从而合理分配采购经费,选择采购最需要的书籍文献,大大降低经费浪费,实现“好钢用到刀刃上”,同时大大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

(三)转变服务理念,倡导读者为本。

提高图书馆竞争力的核心是增大读者的流量,这就说明读者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一切工作都要以读者为本,馆内工作人员要从心底改变理念,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价值。从本质上说,图书馆内人员做的也是一种服务型工作,所以,以人为本非常重要。图书馆要注意馆内环境的维持,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都要做好。外部环境指的是图书馆的布局、整洁度及图书分类安排等,要为读者布置安静整洁的阅读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图书馆的阅读氛围,这与外部环境建设不同,是一种精神氛围,是图书馆独有的一份安逸,是对书籍知识的一种尊重态度,管内人员要努力营造这样的氛围,平时注重人文关怀,对待读者时注意微笑,语气和善,让读者感觉到惬意,这样,逐渐培养起对图书馆的热爱,自然会增加图书馆的人流量。

(四)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升级服务结构。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图书馆管理方面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相关人员研发出很多现代图书馆管理技术,比如,手机客户端、物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等。这些技术能大大简化读者借阅图书的手续,构建选书、借书、还书一条龙服务方式,节约读者时间,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配置了自助借书机,不但能在全天实现自助借书、还书,还能随时查询。特别提出的是,手机图书馆客户端是现在甚至以后的推广重点,因为手机覆盖率很广,几乎人手一台,且图书馆客户端可以实现图书阅读、下载等,能让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学习,学习效果也会大大强化。所以,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建设需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五)提高共享度,增强沟通度。

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学生与教师服务的,内存书籍要以学校的教学宗旨为中心,根据学校教学定位,结合各学科建设,科学配置书籍资源。所有书籍都要有用,不能只做空架子。所以,馆内资源除了要完整,还要表现出学校的特点。另外,在图书资源建设中,还应该与其他院校的图书馆保持沟通,提高共享度,如对生物学研究类书籍,可以联合其他几个高校图书馆建立“数字化生物学数据库”,各馆之间互相分享、互相分配,获得更多资源,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四、结语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压力的同时带来机遇。高校图书馆要想继续稳定发展,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创新发展思维,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读者的需求,革新服务理念,革新服务结构,不断优化采购方式,与其他高校建立共享式数据库,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竞争力,进而促进高校教学发展。

[1]秦小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14,(09).

[2]张文彦.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初探[J].前沿与热点,2012,(06).

[3]廖洪花.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走向分析[J].教育科学,2014,(10).

[4]王兰英.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数据建设及功能转型探析[J].图书馆界,2014,(01).

猜你喜欢
竞争力书籍图书馆
鲁迅与“书籍代购”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书籍
图书馆
日本竞争力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