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的立场方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6-01 02:48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活动

吕 晗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凝练而厚重的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作出全新的诠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相承接,是实践党的十八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创新成果。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使各项事业推进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全党全国上下达成鲜明的价值共识,明确当代中国的价值内核,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多样化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匡正社会道德,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问题,这既是学生的期盼,社会的期盼,又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成效。

一、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一时一事、一言一行做起,坚定执著地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宣传者和教育者。尤其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践行,时时处处率先垂范,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用满腔热血洒下理想的信念,铸就金刚不坏之身。

(一)坚持“以德树人”的思想,是教师实践价值观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

教师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无微不至地关爱、管理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信仰感染学生,更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健全学生的心理和体魄,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信仰,以及在新形势下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从而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找准人生奋斗的正确方向。

(二)营造严谨治学的学风,是教师实践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要重新定位,以学习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存状态。新时代教师责任之一是终身学习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三)培养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教师实践价值观的精髓。

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由教师培养的,教师的好奇心越强,学生的创造性就越高涨。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探索多种方式和手段,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起来、释放出来,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修炼志存高远的情怀,是教师实践价值观的基础。

淡泊名利的人,他们的言行一定遵循共同的准则,符合社会的利益;也一定韬光养晦、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张狂、不攀比、不自以为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要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追求,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祖国的承诺,对人民的责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对现有德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更强调德育中灵魂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不是对现有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否定”,而是更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教育。为此,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我们应更关注以其基本内容为标尺,校正德育工作的重点。对于中学生,基础道德教育诚然重要,但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入课堂的渠道。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其渗透到德育课程及各学科教育中,形成教育内容指导序列。在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中,做好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内容的教学;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创新、合作等优秀品质。

(二)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意把和谐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大力倡导并认真实践和谐理念,着力培养并不断弘扬和谐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样是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事关培育什么人的必然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抓住它,也就抓住了根本。以和谐校园建设为目标的学校文化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的。学校要在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中,注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如在校园内增设文化长廊,教学楼外墙布置伟人题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走廊中安装名人画像、孝敬教育图片,办公室、教室布置教风、校训,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中小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板报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责任”、“创新”、“文明”、“和谐”等基本价值导向,营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取得成效。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在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德立而兴国”的主流价值观贯穿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发挥强大的精神作用。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学校长期坚持“班团会”、“国旗下讲话”制度,在校外开辟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开展影评活动,围绕“爱学校、爱家乡、爱中华”的主题教育,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曲、绘一幅图画、写一篇心得,办一期爱国爱家乡手抄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度的文明、勤劳的本色、反侵略的精神、创业致富的壮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利用国旗下讲话再次向学生宣讲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伟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掀起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热潮。

(四)开展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开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融合多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文化智慧,发展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学说,凝练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纯真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文化习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世代相传,博大精深,凝聚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已成为当今寄托未来,追求未来的深邃文化内涵,也成为青年一代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中国梦”的力量源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以势如破竹之勇长驱而入。高新科技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生机,也为中学生开阔眼界,开辟追求个人梦想的多种途径。面对全球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我们更应该重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放大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让学生较早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感,增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使之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实践者。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努力让学生走出“初升高”、“拼高考”的篱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润,进而深化传统文化的启迪作用,让学生从中看到未来,看到希望,懂得如何德才兼备“善其身”,懂得如何兼修齐身“济天下”。

三、以主题德育活动为载体,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重在实践,贵在养成。为了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让养成教育序列化,使学生好记易做,一些学校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炼为 “三轻”、“四见”、“五不”、“六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轻”就是轻手、轻脚、轻声;“四见”就是见地面有垃圾就扫,见墙上有污迹就抹,见损坏公物行为就管,见别人有困难就帮;“五不”就是不乱丢、不乱画、不乱拉、不乱倒、不乱吐;“六好”就是上好课,站好队,做好操,升好旗,保好洁,放好学。我们必须还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争做合格公民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伴之以守则、名言、警句悬挂导向,以校内广播、校园电视台、橱窗、板报宣传、演讲比赛的鼓动,以值值周班级、校内监督岗督促。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在实践中锤炼,在活动中形成,使学生中勤学习、守纪律、讲文明、求进取、爱公物、比节俭蔚然成风。

(二)加强孝敬体验和感恩教育。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深厚的孝道文化,培养学生孝亲敬老和感恩的优良品德,学校必须将孝敬和感恩活动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通过举行孝亲敬老和感恩主题班团会、“十八岁成人仪式”、孝亲敬老故事演讲比赛、书信感恩、孝亲敬老小报评选等活动,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在学校掀起“知孝、行孝、扬孝、感恩”的高潮。这些体验活动将为培养学生讲孝心,对人有爱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推进孝和感恩文化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竞争意识教育。

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学生将来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素质。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文艺、体育、科技、知识、演讲等竞技性的活动,渗透竞争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做‘四有公民’演讲比赛”、各类文艺、体育竞赛;采用竞选的办法产生班队干部;高中学校要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理的实施,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科技小发明竞赛”等,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竞争和参与意识。

(四)加强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不畏权威,敢为人先,想事情有自己的新见解,处事有自己的新作为,敢于超越,敢于标新立异,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设计,自己的领袖自己选举,自己的队会自己主持,自己的板报自己编排,自己的班务自己管理。开展“奇思妙想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新设计、新观点、新制作、新发明、新成果,增强“我能行”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成立学生社团,制订学生社团章程、活动计划,明确学生社团管理网络和奖励机制,合理安排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感知自己的存在,挖掘创作的潜能,树立参与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健康发展。

(五)加强法制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各级学校要狠抓安全不放松,加强教育,强化责任,确保全校师生的安全。通过开设法制安全教育课,定期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安全教育报告;组织学生参观法制安全教育宣传图片展;开设模拟法庭,进行情境训练;学习案例,并进行专题讨论;参加法制宣传仪式;完善班级安全制度;开展“大手牵小手、安全才能回家”活动;开展“远离游戏机”千人签名和自救逃生演练等活动,教育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强化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始终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让人们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其基本内容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更科学、全面地调整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加强目前相对比较薄弱的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我们坚信,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能以自己的智慧,寻找和创造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让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1]蔡希勒等.译注.论语[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2.

[3]王丽艳.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M].发展,2014年10期.甘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杂志社.

[4]尹铁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实现路径探索?[M].林区教学,2014(6).

[5]轩宗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思考[J].神州,2014(9).

[6]刘江茹,王艳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走群众路线[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

[7]曹莉莉.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4(05).

[8]姜朝晖,郭晓丽.坚持立德树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民族教育,2014(09).

[9]韩宁.坚持“三个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03).

[10]白春玲.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M].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活动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