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在影视后期剪辑学习中的运用

2015-06-01 02:48曹艳华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影视驱动教学模式

曹艳华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0)

引言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时代的到来,正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现代教育技术与社会信息化联系紧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笔者将探讨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法构建影视后期编辑课程的教学,并在一定量的实践教学之后做出总结与反思。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西藏本土学生特点分析

1.优点

西藏区内的学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大多数学生热情、积极,不同程度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民族性的一些色彩和图案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存在一定的性别和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但学习能力适应状况良好,其次是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学习动机和教学模式的适应。总体来说,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强[1]。

2.不足

区内学生进入学校学习,通常会接受双语教学,即藏语和汉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课程而言,基本是汉语教学。汉语是区内学生的第二语言,在学习时常常会遇到理解困难,无法正确快速地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语言阐述必须简单、直接、形象。区内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能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特别一些农牧区生源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进入大学后,面对很多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课程,需要一个适应阶段。

(二)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

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开设,是建立在其他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础上的。要学习影视后期剪辑,必须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学年或大三学年上学期。

2.实践性

影视后期剪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全是操作技能,要将这些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个人作品中。

3.灵活性与艺术性

影视后期剪辑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人根据自己不同的主观意识,能够剪辑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样的灵活性就能够衍生出艺术性。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传递——接受,基本脉络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础,教师主导复习前面所学的课程知识,然后进行新的知识的讲授,最后巩固新知识和并布置学生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进程,系统地讲解学科知识,并随时可以对课程进度进行调整。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弊端,它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被限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影视后期剪辑课程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不合适的。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灵动性和艺术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会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因此,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影视后期剪辑课程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为了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要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恰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模式力求以任务驱动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一定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一)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基础好,制定目标时就可以在难度上有所提高;若是学生基础不扎实,就应制定一些能够夯实基础的教学目标。针对影视后期剪辑这门课程本身的灵活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强调灵活性,又要注重夯实基础。

(二)教材的灵活运用

教材的制定一般停留在教学生怎么去做的程度上,教材的使用应该处于软件的学习使用阶段。在学生掌握基本技巧的时候,可以运用教材的案例和素材等进行教学。一旦学生的基础打牢,就应该将教材放到辅助的位置,加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贴合了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在课程的进行中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过程中,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而且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发挥个人特长。

(四)建构学习过程

1.先谈技术再论艺术

影视后期剪辑的基础是软件的基本操作,因此,该课程的第一阶段,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学习非线编软件的使用,只有将软件的常用操作学会了,并能熟练运用,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创造性的阶段。艺术需要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技艺结合,才能创造出合格优秀的作品。

2.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学习软件基础阶段,教师应该扮演教授知识的角色,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非线编软件的常用操作。进入创造性阶段,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换,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是引导者,为学生讲解任务关键点,引导学生开展任务。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进一步转换,变成团队中的“线索提供者”,就是在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帮助团队走出困境。

3.团队的力量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让学生体会团队的配合,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小组与小组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可以互相帮助,又可以互相对比,哪一个小组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执行力。头脑风暴法是小组协作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结语

笔者利用任务驱动模式对计算机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学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几点体会。首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十分明显。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其次,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是出乎意料的,以广播电视技术班为例,五次任务驱动教学,每次任务的作品优秀率高达30%,而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作品优秀率仅为6%。同时笔者发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划定自由的度。学生是能够快速接受新兴思想甚至创造新兴思想的一个群体,但也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自由的度应该被限定,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反之,学生的作品会偏离主流的基准线。②领头羊的作用。在一个班里,一定要有领头羊,领头羊的培养靠教师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去发现,一旦发现了有潜质的学生,就要用心引导和培养。“领头羊”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他们能够将整个班级的水平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③公平公正的回馈。对于学生的作品,要重褒奖,但是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反馈给学生的信息要积极充满正能量,切忌打击和奚落。

教学一直在变革,只是变革的程度不同而已。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心理的变化,教学也应该不断地变革,为的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1]高晓雷,高蕾.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现状及特点[M].长春大学学报,2013(10).

[2]杨桂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11(8).

[3]廖婷,肖紫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初探与尝试[J].才智,2008(11).

[4]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1).

猜你喜欢
影视驱动教学模式
影视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