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试卷讲评策略

2015-06-02 05:54何天财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讲评试卷

何天财

摘 要:科学试卷讲评是每个教师在科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简约有效的试卷讲评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案例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而要完成试卷讲评的目的—— 解决学生的问题,必须做好二方面工作:(1)做好试卷讲评前期工作(做好四方面的准备)。(2)讲评策略(分4步进行,特别在互动交流和深度挖掘,迁移延伸这两步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论述)。这样让学生在不断地激励、唤醒、鼓舞中,快乐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准备 有效 试卷 讲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47-02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科学教学中重要且常见的课型,是整个科学教学重要的环节,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试卷讲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能否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笔者从事九年级教学多年,在每年的中考复习期间都要进行多次的模拟考试后进行试卷讲评,深入探讨,优化试卷讲评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做好试卷讲评前期工作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对试卷裁减重组,深度挖掘,讲评也就会得心应手,简约有效的进行。教师也就可以使教学目标和学生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结合起来,有的放矢的确定教学方法。

1.1 试卷分析

做好试卷的分析是试卷讲评关键的一步,为此我们要仔细研究,对比中考考试说明,了解近几年来有什么变化,研读近三年来衢州命题的双向细目表,掌握其难度和广度。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组建试题分类汇编,如:在每年的暑假,对浙江中考科学卷按年级、图象分析、实验探究等进行汇编,错题的整理,典型题目的整理,新型题目的整理等。

1.2 小组组建

试卷批改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对学生组建小组,同时,对小组长的进行培养,使小组长起到小教师的作用。每组成员既要考虑他们的成绩,高低的搭配,又要考虑思维活跃的程度,这样,小组气氛活跃,积极性高,为后面的试卷讲评做好准备。一段时间后,人员组合的各种不良问题暴露出来后,教师要分析原因,考虑重组。

1.3 分数统计

将试卷中同一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讨论、讲解、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对那些内容比较陌生,掌握的不够。当然,也知道那几个知识点试卷没有涉及到的,而中考说明却是要求的,也为我们下次出卷提供了依据。

1.4 错因分析

错因分析就是再现学生考试时的思维状态和心理准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某一环节出错啦,就会影响整个解题。只有在错题分析中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改进解题的思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当然,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为教师以后的教学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讲评策略

试卷讲评采用“四步”教学模式:学生自主订正—目标展示—互动交流、总结(组内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迁移延伸。

在分析试卷前,向学生展示试卷分析的各种数据,如:及格率,优秀率,最低分,最高分,失分率高的在哪几题,哪个知识点失分率高,原因主要在哪些方面等等。对进步快的,解题思维有创新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知识目标,学生应该达到的分数目标等,让学生明白那些目标自己应该达到。学生通过自主订正,发现问题,经常会听到“喔,原来这里出错啦”“我因为这个知识点忘记原因”等。当然,最主要的是以下2个环节。

2.1 互动交流

它包括组内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对学生在自主订正中,或考试中乱猜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这样使他们在相互分析、讨论、辨析、比较中,能相互学习,活跃思维,取长补短,能对问题深入的理解。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帮助,引导,让别的组帮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样错误,以及避免犯别的同学一样的问题。

[案例1]“嘗一个未成熟的柿子,你会感到涩味,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 )的物质”。学生都会填写碱性,很好。可是,在学生互动交流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未成熟的柿子,又涩又酸,为什么柿子中的酸碱不发生中和反应?”学生们的意见可以说是各种各样,讨论很激烈,“涩味”说明里面含碱性的物质,“酸味”说明里面含酸性的物质,酸性的物质肯定要与碱性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学生原来学习来的知识与生活发生了矛盾。后来,教师给予了补充。原来,据资料记载:柿子、苹果、香蕉等许多水果都含有鞣酸,鞣酸导致水果有涩味。鞣酸是一种酸,它不是碱性物质。又涩又酸的柿子,主要是含有鞣酸和有机酸所致。针对上述情况,我叫学生总结,其中你们明白了那些知识?经过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得到了三个注意点:(1)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2)酸性物质不一定具有酸味。(3)没有酸味的物质也可能呈酸性。可以说通过互动交流对酸的知识一个飞跃的理解,这就是学生和教师要得到的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回答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使不会的学生理解了,会的学生自身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使他们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快乐、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汇报,每位小组成员能再现考试时的思维,把错误的原因在答题卷的边上注明,组长汇报错误主要原因,汇报还有那些问题,希望教师对那些知识点再深入探究,等等。

2.2 深度挖掘,迁移延伸

对每张试卷的分析后,教师要对试卷的题目进行深度挖掘,迁移延伸,设计一定练习题,要做到少而精,能对问题彻底解决、举一反三。

[案例2]一题多问,也就是能把涉及到同一题目的其它问题提出来,能使学生做了一题,巩固了其它知识。在试卷中,考查做功和功率的计算,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重物G大小为10牛的在拉力F为4N的作用下,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不计任何摩擦),那么,在5秒内,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____ J,功率为____________ W,我在原来的情况下追问:在此过程中动滑轮重为多少牛?重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多少焦?功率为多少瓦?这样能把下次可能出现的其它问题也解决掉,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开拓,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见图1)。

[案例3]一题多解,同一个问题能有多种解法,从多角度,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如用盐酸中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忘记加指示剂啦,可用什么方法检验酸或碱是否过量?这里就可以用很多方法(有三种以上)。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学生不仅不会厌烦,反而能验到成功的喜悦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案例4]一题多变,就是采用把题目中的某些条件改变,把条件和问题互换位置、或者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等方法,将一道题变换成几道题。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是物体如果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或在斜坡上等,学生往往会认为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的方向一致,在作重力图示时就会出现了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试题:画出静止在桌面上重为10牛物体的重力图示,我就进行以下变式:(1)画出静止在斜面上重为10牛物体的重力图示。(2)画出在空中沿曲线运动,重为10牛物体的重力图示。(3)画出放在匀速上升电梯里,重为10牛物体的重力图示。(4)画出放置在北回归线上,重为10牛物体的重力图示。(5)画出在竖直向上运动中,重为10牛物体的重力图示。

[案例5]新题型归纳,重复练习,对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要进行同类方法练习,让学生找到其中解题的门路。如学生在第一次遇到下面这么一个涉及图象问题的选择题时,就无从下手,有些学生乱猜,有些用数学中的函数关系画图象,再找答案等,结果得分率很低。引导其实图象题很简单的,只要用三点—— “起点、中点、终点”去判断。以下面题为例:既先看线的“起点”对不对,不对就首先排除,如下面B选项起点是错的,就首先排除。再看“终点”,A、C选项不对,那么答案就是D啦。当然,如果“终点”也一样,那我们就考虑“中点”。

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感觉都懂了,为了强化学生对图象的解题分析,又出了很几道题让他们练习巩固,找到解此类题的门路。

经过变式,学生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深刻理解,与物体的运动情况,位置等都无关。這样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作图思路更清晰,举一反三。

经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笔者讲评试卷的时间减少了很多,用最短的时间获得高效的回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对第二次出现的同类题目,学生一般都能迎刃而解啦。学生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也在其中不断的得到激励、唤醒、鼓舞,快乐高效地学习。大家知道习题是永远也讲不完,做不完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做好试卷讲评前期工作,简约有效的试卷讲评,才能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戚兰.科学教学中的趣味挖掘[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44(3):91-92.

[2] 乔际平,刘甲民.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袁运开.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 秦亚军.中学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生物教学,2004(12):45.

猜你喜欢
讲评试卷
Module6 Unexplained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浅析数学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