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实验

2015-06-04 05:14
粤海风 2015年2期
关键词:粤剧匠人匠心

纸上留声——粤剧粤曲文献文物展

3月28日下午,由中山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广州粤剧院、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联合主办的“纸上留声——粤剧粤曲文献文物展”开幕。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传统戏剧形式,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2015年,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在广州举行。展览由对粤剧粤曲文化素有研究的程美宝教授亲自撰文,主要展出馆藏的与粤剧粤曲有关的唱本与戏文一百余种,包括清代民国年间流通的木鱼、南音、粤讴、龙舟、板眼、叹歌、咸水歌、班本,20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的剧本、曲集和乐谱,此外,还展出广州粤剧院与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所藏的戏服、戏箱、唱片、留声机、演出涉及的审批文件或出国签证、戏桥、戏票等。这些文献与文物,都是粤剧粤曲历史的重要见证。展览期间,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容世诚教授做主题为“粤港关系脉络底下的香港粤剧史(1865-1980)”的学术报告。

黄花依旧 匠人匠心

3月28至4月15日,刘憬坤黄花梨作品展在广州体育东横路品尚艺术空间举行。关于何谓匠人匠心,刘憬坤解释说:做工如做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更要有打鸡血而冲动的心,那就是对一物的激情。而动作上,匠人内心需要有绝对的安静安定,面对上天给予的素材,我们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吃手艺这碗饭的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技术上的成熟,并不代表艺术上的成就”,这话太考人了。我认为的艺术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做工,当你热爱艺术,在人生中就是不停的做工。作为一个匠人,一个木匠,要武装自己,独立于名物之外,线条,造型,韵味,在语和无语的琢磨中,何以永生?得花上一辈子修炼。啃木,就是爱木,是在余生的日子里不断地自己折腾,只有喜欢“折腾”的匠人,才称得上“器物”与“制器”,才够得上是有品味的,精神的,它才能高于物,并挤入艺术品行列,才能超然物外。它必须是静止的,没有喧嚣,它跟任何奢侈,流行,档次毫无关系,它是极小数,极个人的思想器物,它是独立于时间之外的恒定之美!

猜你喜欢
粤剧匠人匠心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老艺人的匠心
青年匠人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