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郎”

2015-06-05 15:18邵克
关键词:站点全县规划

邵克

有首老歌叫《北方的狼》,歌中齐秦用沧桑的嗓音唱道:“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歌中那匹奋力前行于原野上的狼,曾让我痴迷不已。岁月荏苒,歌声渐远,脑海中对狼的印象也日渐模糊,然而有一天,我有幸采访到辽宁省清原县远教中心主任郞福人时,久违了的感觉又被唤起。伴随着交流的深入,眼前的他,便渐与我心中的那份记忆紧密融合——在我看来,他就是歌中的主角,用狼的血勇、坚韧、敏锐、善谋,啸出了黑土地上的远教雄音。

奋不顾身拼劲足

“勇往直前”在某些人的潜意识里不如明哲保身来得妥帖和实际,于是,变得畏首畏尾,把脚步永远驻留在原地。而在狼的骨子里,“勇”是一种生存态度,伴随自己一直向前奔跑,即使前路凶险,也义无反顾。

初见郞福人,高高瘦瘦的他戴着一副近视镜,看上去就是个文弱书生——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然而接下来的采访里,这“第一印象”却被一步步颠覆——他布置工作斩钉截铁,制片拍摄风风火火,踏查站点雷厉风行,丝毫看不出半点文弱。我不得不承认我“看走了眼”,工作中的他简直就像个开足马力的火车头使劲向前冲。

我忍不住发问:“看你文质彬彬的,怎么干起活来这么拼?”他认真地回答:“人活着哪能没有点拼劲儿呢。”壮哉此言。我便请他讲几个有劲儿的故事。“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前年……”随着他的讲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我眼前展开:2013年6月,清原县发了大水,有些地方路都冲断了。当时郞福人身兼二责,一是去南口前村镇救灾,二是拍摄抗洪素材。情况危急,他和部队战士徒步上路,全程都是蹚着水走。走着走着,忽然巨浪拍来,一下就把他冲走了,幸亏一个战士手疾眼快,使劲把他抱了回来,差点他就“光荣”了!随行的战士们劝他:“你体质和我们当兵的没法比,先回去吧,等水势小点再说。”不料他“愣”劲上来了:“不回去,咱们接着走!”就这样,“不听劝”的他硬是在水里艰难蹚了四个小时……打那以后,他就落下了晕水的毛病,从不敢上船或游泳。听到这儿,我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他却轻描淡写地说道:“干工作,哪能没有点血性!”

随后的几天里,我目睹了他的“勇”:为了站点设备维护,他坚持己见,“强迫”村里投入相应物力,否则就要“不依不饶”,结果和人家闹个脸红脖子粗;到偏远站点去走访,连家人都来不及告诉一声就出发,大半夜了人还没回来,手机也没电了打不通,急得家人可哪儿找他;部里下达了紧急制片任务,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他却主动请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领导多次感慨:“小郎就是个‘拼命三郎,干起活来啥也不顾。”群众都叫他“过河卒子”,赞他一往无前、敢闯敢拼。而他本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在2014年代表抚顺市在全省远教培训班做经验介绍,更是充分验证了他的这份“勇”!

咬住“猎物”不松口

有人说“坚持是有极限的”,以此作为冠冕堂皇的放弃借口,从而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但狼的坚韧永无极限,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总会坚定不移地奔向胜利的彼岸。

看到郞福人工作这么出彩,我肯定地说:“你一定是位老电教。”不料他笑眯眯地举起两个指头:“干这行才两年。”啊?难以相信,游刃有余的他竟然是名电教新兵!我不由感叹:“那你的成长可是飞速啊。”他摇了摇头:“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啊。”

他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来:两年前,他刚当上远程办主任,部里下达了紧急制片任务,要求短期内拍摄一部反映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党教片。当时,他对拍片可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有天中午,他去食堂吃饭,和部里同事闲聊时倒起了苦水。同事劝他:“你初来乍到的,对工作不了解,即使完不成任务也能理解。”言语中满是同情。可这“同情”一下刺激了他,因为他从来不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更不会为自己找借口开脱。在强烈的自尊心驱动下,他陷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白天,他趴在办公桌上查资料、学理论;晚上,他在家对着电脑视频课件细细研究,等到了拍摄现场他更是全然忘我地边拍边琢磨,忙活得在拍摄间隙吃盒饭,等吃完了才发现自己拿反了筷子……累得不行的时候,他也想过:干脆和领导说实在干不了得了,但最终咬住了牙:“再坚持一下!”终于《家园》一片顺利杀青了,并获得领导认可。经过这番磨砺的他,也从门外迈进了门里。如今他对业务可说信手拈来。在一次基层站点管理员培训课上,大家正在学习远教基本知识,忽然停电了。这可怎么办?他临时上了讲台,接着讲了起来。课刚一结束,便掌声不断,这掌声是对他最好的认可。

听到这里我对他油然产生了敬意: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要为这风雨中的坚持点赞!两年多来他制作了《有事您说话》《小村官的“富民梦”》等一批深受好评的专题片,组织摄制的《家园》一片也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肯定,《药王书记徐等一》等六部技术课件还入选了省级教学资源库……他用坚持和执着迎来了事业上的丰收。

求新求变勇争先

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让很多人习惯,上了锁的心门将活跃的思维完全禁锢。狼则善于应对生存环境的变化,不畏惧现实的挑战,随猎物而行,生命中充满了新鲜。

采访之前,就听说郞福人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对此他呵呵一笑:“我干工作就是喜欢想新点子、蹚新路子,时间一长,就有人开这玩笑了。” 原来“喜新厌旧”在这儿是和“勇于创新”画等号了。

说来也巧,采访中我正好就遇见了他的一次“现场创新”。那是我随他去北三家乡双河村走访。到了村,听村主任说现在种粮卖不上价,他马上在村里走了一圈,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便临时在站点开起了“现场会”。会上,他对大伙说:“双河村再种粮食,很难增收,如果改种山果,倒是一条好出路。你看,这土质、这日照……”一份分析有理有据,众人频频点头。接着他又对管理员说:“以后多播放果树种植的课件,还有,不能像以往种粮食那样集中播放学习了,得针对果树的不同品种搞个性化学习……”一席话下来,双河村的发展新路就谋划出来了。其实这只是他众多创新中的一次牛刀小试。这两年,他忙活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为了动员群众搞特色养殖,走遍了全县所有村子;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的龙胆草等新品种,号召村民广泛种植,培育出了好几个中草药种植专业村;在站点管理上他讲求“与时俱进”,不断出台“星级站点”“站点互助”等创新机制……他的创新,至少让三千多户农民不同程度受了益,更让全县农民和远教的感情越来越“铁”。

我为郎福人的创新性思维而赞叹:他求新求变的思维成为撬动全局工作的杠杆。

谋定而动“郎规划”

古语云:“善谋者胜。”狼也如此,善于谋算,方能看清足迹;善于布局,才会收获猎物。郞福人还有一个外号,叫“郎规划”。我问这个外号的由来,他说是因为大学学的是规划专业。我当时信以为真,但后来才知道,这个外号还有更深的含义。

跟郎福人去远教示范区采访的路上,他和我聊起了今年年初布置下去的远教工作规划:各村都要订个播放“菜单”,“饭菜”都得是本地口味,让农民选学,共性的选学项目报到乡镇,论证后再报到县里;每村都要用“远教大喇叭”,每天的授课内容得两个版,一个预告版一个正式版;在全县建10个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远教学用工作……一份翔实的规划方案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一边努力理解消化其他的内容,一边思考这些具体办法落实到工作中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效果。

到了示范区,负责人老胡迎了上来:“郎主任,你这个示范小区的主意真是高!现在俺这儿天天有县上的专家来讲课,本地的土专家也时不时上台露一手,大家热情全起来了!”随后还意犹未尽,“主任可真不愧叫‘郎规划,这规划就是高!”啥?我紧忙问咋回事,老胡瞪大了眼睛:“你不知道吗?俺们都叫主任‘郎规划,就为他每年把工作规划得老带劲了!”原来如此!我这才明白他外号的深层含义。一旁的郎福人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要是没谱,全县远教就不好干啊。叫我郎规划,爱听!”接着,他扳着手指说起“规划”经历:调整各乡镇的产业布局,做到一乡(镇)一品,如今各乡镇种植规模和效益都显著提升;定期举办“特色养殖、远教扶持”活动,让农民向土地之外要收入;制定“站点互助”机制,使站点资源得到了最大盘活;规划中草药特色种植园等几处示范园区,通过典型带动助推远教学用……介绍起全县的远教工作,他如数家珍,话语里充满了自豪。

采访结束了,我内心久不平静。在郎福人不知疲倦的奔波下,清原县远教工作硕果颇丰:站点实用达标率全市第一,有四个站点被评为省级示范站点,有三名管理员被评为省级优秀站点管理员,一名学用典型被评为省级学用标兵,全县农民在致富路上乘远教东风高歌猛进……在我的眼里、心中、笔下,他就是那北方的狼,用狼的图腾来书写自己热爱的远教诗篇。采访归来的路上,那首熟悉的旋律不禁又在我的耳边回荡:”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我为这北方的“郎”,叫好!

猜你喜欢
站点全县规划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怕被人认出
迎接“十三五”规划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