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化疗联合沙培林体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6-05 15:35吴超扬张坚洪郑崇广马志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腔毒副积液

吴超扬 张坚洪 郑崇广 马志红

胸腹腔化疗联合沙培林体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超扬 张坚洪 郑崇广 马志红

目的 探讨胸腹腔化疗联合沙培林体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改善作用。方.76例恶性肿瘤并胸腹腔积液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5例), 均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腹腔术, 抽取积液后行药物腔内灌注化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沙培林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KPS评分、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CR5例、PR18例、SD10例、PD2例, 对照组中CR3例、PR14例、SD15例、PD 9例。两组间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65.7%和41.4%;疾病控制率分别是 94.2%和78.0%。两组间无论是ORR 还是DC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症状改善率分别是77.1% 和63.4%,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出现3度以上的毒副反应, 对照组中有1 例卵巢癌患者出现3 度白细胞减少症,1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3度肝功能衰竭(扑翼样震颤)。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胸腹腔化疗联合沙培林体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 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全身状况改善明显。

胸腹腔化疗;沙培林体腔灌注;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效果

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这种疾病发病率高、发病快, 大量的胸腔积液会对患者的身体器官造成压迫,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造成很大的影响。恶性胸腔积液常规治疗方法就是反复地进行穿刺, 将患者的腹腔积液尽量抽取干净以后, 给予患者腹腔注药治疗, 从而达到抑制积液增长的治疗效果[1,2]。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疗效不太满意, 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选取35例恶性肿瘤并胸腹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腹腔化疗联合沙培林体腔灌注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入院的76例恶性肿瘤合并胸腹腔积液患者,均经腹水脱落细胞学明确诊断为恶性中量以上腹腔积液, 其中男32 例, 女44例, 年龄15~85 岁, 平均年龄(42.3±4.55)岁。其中胃癌14 例, 卵巢癌24 例, 大肠癌12 例, 肝癌17例, 非小细胞肺癌3 例, 小细胞肺癌3例, 乳腺癌2 例, 原发灶不明肿瘤1 例。经过B 超和CT 检查以后发现, 胸腔积液中单侧积液患者65例, 双侧积液患者11例。卡氏功能评分(KPS)>70 分, 预期生存时间>2 个月, 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基本正常, 近1 个月来未接受任何药物局部腹腔注射。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恩度及顺铂腹腔注射, 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41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7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对其全部采用深静脉穿刺导管技术, 定向引流胸腔积液和注入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超声定位条件下, 进行常规消毒, 局部麻醉, 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进行穿刺, 对患者进行腹腔积液抽取, 首次抽取腹腔积液≤800 ml, 之后间隔2~3 d再进行抽取, 当患者抽取腹腔积液结束后, 对患者进行顺铂60 mg+地塞米松10 mg+氟尿嘧啶0.25g +丝裂霉素4 ml经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腹腔内注入。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第1天给予沙培林1 KE/d皮下注射, 第2天给予沙培林5 KE/d皮下注射, 并同时给予沙培林10 KE+20 ml生理盐水胸腹腔内注射,2次/周,4周1个疗程。每周复查B 超评价腹腔积液情况。所有患者腹腔注射药物期间常规予以止吐、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 参考WHO不可测量病灶疗效评定规定[3],完全缓解(CR):治疗后积液完全吸收, 症状消失并维持4 周以上;部分缓解(PR):治疗后积液减少>50% 超过4 周;稳定(SD): 积液减少<50% 超过4周;进展(PD)积液量无变化或增加。客观有效率(ORR)=(CR+PR)/总例数×100%, 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

1.3.2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评价(QOL)参考KPS 评分:治疗后KPS 评分增加10 分为改善, 无改善为稳定, 减少10 分为下降。改善率=(改善+稳定)/总例数×100%。

1.3.3 毒副反应 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标准(NCICTC AE3.0)进行评价, 分为1~5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观察组中C.5例、PR18例、SD10例、PD2例, 对照组中CR3例、PR14例、SD15例、PD 9例。两组间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65.7%和41.4%;疾病控制率分别是 94.2%和58.5%。两组间无论是ORR 还是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症状改善率分别是77.1% 和63.4%,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间的疗效比较 (n, %)

表2 两组间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 (n, %)

2.3 毒副反应 观察组中未出现3 度以上的毒副反应, 对照组中有1 例卵巢癌患者出现3 度白细胞减少症,1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3 度肝功能衰竭(扑翼样震颤)。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治疗相关性死亡。

3 讨论

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是多种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 此类患者往往处于疾病终末期, 生存时间短, 生活质量差。因此,针对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是癌症患者晚期治疗的重要环节。既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利尿、限盐、热疗、穿刺引流、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等, 但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复发率高。近年来临床研究均表明无论是单药腹腔注射还是联合化疗药物腹腔注射均对恶性胸腹水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4]。沙培林能引起局部免疫反应性无菌性炎症, 造成胸膜粘连、增厚, 从而阻止液体渗出。与癌细胞接触, 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合成, 促使染色体断裂, 起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本研究中, 沙培林联合顺铂胸腹腹腔注射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顺铂单药的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症状改善率分别是77.1%和63.4%,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胸腹腔化疗联合沙培林体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 有效率高,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1] 刘焕义, 魏东, 张涛, 等.大剂量rmh.TNF联合顺铂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四川医学,2008,29(1):29.

[2] 杨燕霞, 樊圣, 王军, 等.胸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积液临床观察.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21(1):58.

[3] 南克俊, 肖菊香, 赵新汉.现代肿瘤内科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265.

[4] 沈琳, 金懋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86-1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01

2015-03-25]

529400 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猜你喜欢
体腔毒副积液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转录组测序解析刺参波里氏囊腔与体腔中体腔细胞对吐脏胁迫的响应差异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鸡体腔被打开后气囊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