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

2015-06-05 15:35张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叶酸中度重度

张赟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

张赟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检测的临床价值。方.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检测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明显高于重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度患者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腔隙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腔隙性脑梗死;血清维生素B12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发生部位在大脑前中后部动脉, 致残率较高, 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危。有研究显示, 血清维生素B12参与了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本文分析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表现, 经MRI、CT检查确诊, 男36例, 女14例, 年龄50~83岁, 平均年龄65.5岁;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为27例轻度、15例中度、8例重度;其中26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冠心病、13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同时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非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男30例,女20例, 年龄50~82岁, 平均年龄64.5岁;其中25例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冠心病、15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排除标准: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颅内肿瘤;血管炎;免疫异常者;甲状腺疾病;近期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抽取3 ml肘前静脉血, 采血前至少空腹12 h。利用电化学免疫分析奇异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 试剂盒和质控品均为仪器配套。维生素B12参考标准:180~800 pg/ml。

1.3 判定标准 脑梗死严重程度判定[2]:轻度:NIHSS<4分;中度:NIHSS为4~15分;重度:NIHSS>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比较 轻度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明显高于重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度患者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比(±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叶酸(ng/ml)维生素B12(pg/ml)对照组509.69±4.15559.78±118.65观察组504.62±2.35a415.36±142.85a

表2 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对比(±s)

表2 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对比(±s)

注:与重度比较,aP<0.05;与中度比较,bP>0.05

组别例数叶酸(ng/ml)维生素B12(pg/ml)轻度27.5.06±3.75ab424.5±256.4ab中度154.49±2.82a346.9±221.7a重度81.78±1.24186.8±119.6

3 讨论

腔隙性梗死即大脑深部的微小栓塞导致的缺血性病变在治愈后残留的筛孔[3], 其最常见临床症状是纯感觉性脑梗死,表现为四肢麻木及轻度感觉障碍。此外, 纯运动型偏瘫也较为常见。糖尿病、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诱因[4], 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也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例如酗酒、吸烟均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人体核酸代谢的重要辅酶, 有助于保证神经细胞功能和结构完整。维生素B12水溶性良好,其中包含多种矿物质, 能够结合游离的Ca2+而被人体吸收,在弱酸条件下结构稳定, 在强碱或强酸环境下则其稳定性会下降并逐渐分解。缺乏维生素B12会造成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异常, 对形成神经髓核产生重要影响, 对正常脑膜结构造成破坏,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增加了血小板的附着性, 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引发脑出血或脑梗死等一系列损害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血清维生素B12降低会引发高半胱氨酸血症, 加速动脉硬化, 局部血管损害会导致滋养血管阻塞, 损伤外周神经, 导致神经病变和营养障碍。

血清维生素B12影响脑梗死病情进展主要通过半胱氨酸发挥作用[5],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半胱氨酸氧化会产生氢氧根和氧自由基, 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 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从而引发脑血管疾病;同时半胱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对凝血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会促使血小板聚集, 减少C反应蛋白, 从而形成血栓。

维生素B12和叶酸均为临床常用药物, 不良反应少, 患者可耐受。相关研究显示, 长期应用维生素B6和叶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饮食结构也相关改善, 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叶酸的摄取, 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发生,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严重程度不同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间有差异, 且轻度和中度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均高于重度患者, 说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病情发生和进展具有相关性。但由于本次研究所选病例有限, 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下降是否是脑梗死相应危险因素尚有待深入研究。

[1] 李兴华, 赵云芳, 付艳.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3):392-393.

[2] 周佳佳, 徐子奇, 罗本燕.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预测与治疗研究现状.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7):494-495.

[3] 宋扬, 臧大维, 靳燕宇, 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HDL-C的相关性.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1):1135-1138.

[4] 孙利强, 法宪恩.中心动脉压与外周桡动脉压的差异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6):1645-1647.

[5] 刘茜, 王嘉俊, 冯娟.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93-19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36

2015-02-12]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安钢职工总医院

猜你喜欢
叶酸中度重度
小米手表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宫斗剧重度中毒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中老年人补叶酸可防卒中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