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30例中的应用

2015-06-05 14:34王雅燕杨妙靓温小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穿刺术内窥镜鼓膜

王雅燕 杨妙靓 温小燕

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 汕尾 516600

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30例中的应用

王雅燕 杨妙靓 温小燕

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 汕尾 51660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30例。结果:对照组经常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干预组经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1]。鼓膜穿刺抽液是临床上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配合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笔者选取3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单耳发病46例,双耳发病12例,共70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闷、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及患耳自听增强症状;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34耳),男16例(18耳),女12例(16耳),年龄13~68岁,平均(39.4 ±11.2)岁;干预组30例(36耳),男19例(24耳),女11例(12耳),年龄14~65岁,平均(38.9±10.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方面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1%丁卡因棉片置于鼓膜行表面麻醉,术区消毒后,在0度耳内窥镜的引导下,使用鼓膜切开刀在下象限切开鼓膜,用负压吸引器将中耳腔的液体吸净,然后插入硅胶管,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针对手术治疗的消炎、抗感染常规护理,并对于患者术后出现的伤口疼痛或短暂抽痛,耳内有脉博跳动感、水流声或耳鸣加剧,及轻微头晕、恶心等现象,给予明确说明,减少患者的忧虑。干预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术前由向患者耐心讲解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的手术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效果等,尽量解答患者的疑虑,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让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3]。耐心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疼痛及不适感,叮嘱患者不可随意移动头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4]。②术前准备:术前要叮嘱患者彻底清洁头发,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并采用碘伏消毒耳廓、耳周皮肤,采用医用酒精消毒外耳道皮肤,最大程度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术前嘱咐患者进餐,避免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手术。并适当调节患者的手术体位,以减轻患者的疲劳。③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扶住患者的肩膀,拉住患者的手臂,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嘱咐患者,手术过程中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示意医生停止手术,待症状消失后再行治疗。④出院指导:对于术后即将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详尽的出院指导,叮嘱术后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学会调节情绪变化,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减少手机通话时间,避免引发穿刺点疼痛。还要控制饮食,忌食坚硬、刺激性以及辛辣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预防便秘,最大程度避免鼓膜穿刺点的出血与疼痛。

1.3 疗效及满意度判定标准[5]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声阻抗鼓室压曲线示正常型 (A型),纯音听力检查恢复到发病前水平,鼓膜正常;好转: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鼓膜内陷改善,鼓气耳镜示活动度好,纯音听力提高10~15dB,但未达正常,鼓室压曲线B型转为C型或C型转为A型;无效:听力无提高、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鼓室压曲线无改变,鼓膜内陷、活动度差。出院前请患者及其家属填写我院自行制定的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病房环境、护士美感、技术质量、服务及时、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服务态度、出入院教育8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满意或是不满意,评价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2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常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干预组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 (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干预组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住院天数、头痛、听力下降、耳内复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表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发病率极高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免疫反应等因素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引发的中耳积液,积液如果不能被及时清除,可导致鼓室黏连、硬化,甚至引发听力障碍。以往临床上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很难将鼓室内积液全部排出,导致使患者疾病久治不愈,因此,目前临床上多主张实行鼓膜穿刺手术治疗。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法,在耳内窥镜下实施鼓膜穿刺的操作,可以保证术野清晰,最大程度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并在鼓膜上精确定位,确保顺利的吸净鼓室积液和胶状物,稳妥放置硅胶管。此外,对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指导等,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疗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通过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出院指导,手术治疗效果高达96.67%,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对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1]黄选兆,汪吉宝,孙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855.

[2]马芙蓉,柯嘉.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 (美国)[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3):182-183.

[3]张艺.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91-92.

[4]卢润萍.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2):518-520.

[5]王琴,鲍玉华,刘金华.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77-79.

R473.76

A

1007-8517(2015)14-0137-01

2015.05.01)

猜你喜欢
穿刺术内窥镜鼓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耳内窥镜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2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