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45例临床观察

2015-06-05 14:34胡玉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胡玉平 章 驰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骨四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45例临床观察

胡玉平 章 驰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骨四科,江西 萍乡 337000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5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选取同期45例经保守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初次清除率91.1%,高于对照组62.2%,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的5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有效。

微创穿刺碎吸术;脑出血;颅内血肿

脑出血发病急,变化快,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通常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在保守治疗时,治疗时间长,血肿长期压迫易导致肢体瘫痪,难以恢复或恢复不理想,使患者再出血风险增加或症状较重,严重者甚至死亡。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操作简单,创口小,可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止血速度快。现笔者以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90例;经头颅CT证实,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是学术会议中脑出血诊断标准相符[1];出血量30~120m l,双瞳孔散大,呼吸衰竭;发病到住院时间1~72h;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8±6.7)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3.7±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术前常规备皮,监测血常规,注意凝血酶原时间,患者用CT常规扫描,术中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烦躁患者术前采取镇静药物。血肿最大层为基准,偏血肿底部层面为穿刺层面。明确血肿中心距头皮最近距离,避开皮层大血管,于头皮标记作穿刺点,从体表穿刺点到血肿中心距离作为进针深度,选择适宜穿刺针。常规消毒铺巾,于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见流出暗红色血液及血凝块后,证明穿刺成功。以注射器5ml注射器缓慢低负压抽吸血肿。若抽吸困难可装上冲洗针,取100m l生理盐水+1.25万U肝素钠反复冲洗血肿,直到引流液清亮后注入3m l生理盐水+2~5万U尿激酶+1500U透明质酸钠,并夹闭引流管2~4h,当颅内压升高、中线明显移位则需开放引流管。术后复查CT,观察血肿情况。若术后再出血,需长时间冲洗溶解血肿,穿刺针保留时间应低于7d。

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调整患者血压,降低颅内压,以免再出血,营养神经,促进血液循环;予以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维生素类药物清除自由基;以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注射,以15%~25%浓度甘露醇于30~60min内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预防再出血。并予以对症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1.3 疗效判定[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对患者予以评估,包括患者意识、凝视、视野、面瘫、肢体运动、感觉、语言、构音等方面,为0~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以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 (SNSS)[3]判定患者病残程度,包括意识、定向、语言、眼球运动、面瘫、肢体运动判定患者病残程度,分为1级、2级和3级。

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不足18%;死亡[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对比 观察组血肿初次清除率91.1%(41/45),其余高密度影在1~2周内消失,4例患者引流管经调整后,在调管1~2周后血肿消失。对照组3周后28例患者经CT检查,依然见残留高密度影,占62.2%;17例患者CT显示血肿消失,占37.8%;两组对比血肿清除率差异明显(P<0.05)。

2.2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7%,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而死亡,占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7.8%,7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再次出血、器官衰竭而死亡;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对比 (例)

2.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8.1±2.3)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17.2±5.1)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是结合微创术治疗及药物治疗,通过早期清除血肿,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脑神经缺损功能。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可在CT下精确定位,操作方便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在脑出血后,血肿造成颅内高压,使脑组织受压、移位,形成脑疝。受压脑组织会出现微循环障碍,出现缺血、缺氧。其治疗目的则是要早期清除血肿,缓解脑干及临近脑组织的压迫。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在术中利用冲洗液反复冲洗,可快速液化、溶解血肿,促进血肿吸出。在实施颅内血肿碎吸术时,应精确定位,明确穿刺血肿中心部位,及时缩小血肿体积。以CT引导,提高穿刺部位的精确性,选择适宜穿刺针,与颅骨方向垂直进入,术中不可为了抽出血块而加大负压,以免闭塞血管诱发出血。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效果显著,病情得以明显改善。

在实施手术时,多数学者认为患者在发病6h内不宜手术,少数学者认为可在72h后实施血肿穿刺碎吸术。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时发现,通常患者病情在确诊后应立即实施手术,尽早手术治疗,可减轻脑组织受压,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操作者应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血肿量超过30ml则有手术指征,因此患者入院后血肿量增大,病情加重,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若患者昏迷时间长,脑疝时间超过72h,或双瞳散大,呼吸循环衰竭,高血压病史不明确等患者则不可实施穿刺。总而言之,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有效。操作者应掌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症,充分发挥手术效果和作用。

[1]左玉琴,张洪芬,卜用霞,等.脑出血后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5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5(20):39-40.

[2]时中文.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60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6):46-47.

[3]侯德文,罗雪梅,毛冲舟,等.CT导引下颅内血肿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脑出血[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02-1503.

[4]左玉琴,张洪芬,卜用霞,等.脑出血后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5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39-40.

R722.15+1

A

1007-8517(2015)14-0075-02

2015.05.04)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